孩子的真正成長,是從學會“頂嘴”開始的

孩子的真正成長,是從學會“頂嘴”開始的

01

閨蜜小茹的兒子5歲,剛上幼兒園大班。

最近,她經常跟我訴苦,說原本乖巧懂事的兒子最近學會頂嘴了,小嘴吧嗒吧嗒地特能說,大道理說起來一套一套的,還特別會為他自己找理由狡辯,自己常常被他氣得抓狂。

“說一句頂10句,你還有完沒完?”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自己和孩子爭論時,孩子總是囉囉嗦嗦地說個沒完,讓自己一時語塞。

在一期《放學後》節目中,重慶的男孩徐小寶的爸爸媽媽,最大的煩惱就是小寶每天都要跟他們頂嘴,已經成為他們家最大的問題。小寶到底是如何跟父母頂嘴的呢?

爸爸在陪小寶拉小提琴的時候,一會兒糾正手勢,一會兒說琴弓位置不對,小寶的情緒也越來越不耐煩。

在爸爸用手中的毛筆指著小寶說話的時候,小寶讓爸爸不要指著他說話,爸爸不客氣地說:“你吃槍藥了?”

小寶立馬回懟:“你吃槍藥了!”

氣得爸爸說:“你再給我頂句嘴!”

小寶毫不客氣地接上:“你再給我頂句嘴呀!”小寶全程理直氣壯地瞪著眼睛看著爸爸,直接把爸爸看得沒脾氣了。

看得出來小寶是一個很會頂嘴的孩子,就連在家庭會議上,爸爸提出小寶“喜歡頂嘴”的缺點,小寶立馬回懟:“我才不喜歡頂嘴呢!”

無論父母說小寶什麼,小寶都立馬“複製粘貼”還回去,為此父母很是頭疼。

像這樣的事,每天都在數萬個家庭中上演。

每個做父母的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並不希望孩子用“頂嘴”來脫離自己的管控,時間一長,“頂嘴”就成了不懂事,“頂嘴的孩子”就是壞孩子。

孩子的真正成長,是從學會“頂嘴”開始的

02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頂嘴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實在是愁人,本來心力交瘁的父母,如果孩子還不聽話,分分鐘想爆炸。

如果是公共場合孩子頂嘴,父母覺得會很難堪,吃瓜群眾都會覺得這個孩子沒禮貌,父母管教無方。大家往往都會誇那些聽話的孩子,如果孩子頂嘴,會使得他不討人喜歡。

其實,和父母頂嘴並不是什麼壞事,我們小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回想一下我們當初是為什麼頂嘴,我們希望父母如何對我們?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和爸爸頂嘴,氣得我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一天一夜不願意吃飯,直到妹妹來勸說我。

德國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做過一個實驗:將一些兩歲到五歲的孩子按反抗力強弱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並一直跟蹤觀察這些孩子到青年期。

結果顯示,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美國作家帕梅拉.李在她的育兒暢銷書裡說道:在很多人看來,孩子頂嘴就是和自己作對,但其實,這不過是我們為了掩飾“失去權威”的尷尬,而採取的一種對抗方式。

雖然很多家長從不肯承認,但每次孩子跟你頂嘴的時候,他們都在飛速轉動自己的小腦瓜,絞盡腦汁想要說服大人。而這種時候,就是孩子大腦飛速運轉的時刻。

只要不是惡意的、不禮貌的頂嘴,家長就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看小傢伙到底能不能“說出花兒來”,沒準兒有些創新式舉措,就在孩子的“頂嘴”中誕生了呢!

對比之下,不愛頂嘴的孩子就等於“偷懶”,因為家長不可能永遠都對。若孩子習慣了聽從大人指揮,孩子就無法養成舉一反三的好習慣,這對學習和生活都是不利的。

孩子的真正成長,是從學會“頂嘴”開始的

03

李玫瑾教授表示,從兒童思維和心理發展角度來說,孩子不愛頂嘴才是大問題,不光影響自我人格的建立,還阻礙思維邏輯的進步。

在李教授的論點中,孩子在兩歲後就會進入到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被大家稱之為“可怕的兩歲”,“我不、不要、憑什麼”等話語成了口頭禪,這正是自我意識崛起的標誌。

此時,如果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會幫助孩子構建獨立人格,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有主見、敢作敢為的人。

但若這個階段,家長選擇強權鎮壓,就可能把孩子變成“服從式人格”。比起抗爭,他們更習慣於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後,容易成為被欺負的那個人,難有出息。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頂嘴是源自無助和困惑,當爸媽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惱怒之中不自覺地用回嘴來找尋一種心理平衡。

這時,家長就要好好分析孩子頂嘴的原因了,可能是以下幾點:

1)引起大人的注意。

不少家長工作繁忙,時常會忽略家庭和孩子,而孩子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希望父母多陪伴自己一會兒。

2)體現自己的成長。

許多時候,孩子開始說“不”往往意味著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作為一個“大人”,他們更想得到父母的尊重,希望父母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

3)試探爸媽的底線。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有時用頂嘴這種方式進行一種對成年人的試探,測試成年人的耐心,想知道頂撞之後,他們有什麼反應,屆時也在自我標榜——我已經長大了。

即使孩子以頂嘴的方式試圖說服父母,在一些原則面前,爸爸媽媽也依然要堅守底線,要他明白什麼是規定,既然有了規定,也就不允許隨意打破。

4)表達自己的見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爭辯意識會慢慢凸顯出來,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在從家長的灌輸慢慢轉變為親身感受,甚至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發現父母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闡述觀點、嘗試討論很可能就是孩子想要表達自己見解的方式。

但不幸的是,這種行為往往被成年人看作是“頂嘴”!

孩子的真正成長,是從學會“頂嘴”開始的

04

肯尼斯·巴里西在《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中說,儘管我們一片好意,可孩子卻變得不聽話,還愛頂嘴,我們也一樣不甘示弱。但親子戰爭中從來沒有勝利者,在“話趕話”裡,大家都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孩子頂嘴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成長,通過孩子的頂嘴反觀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而改善教育方法,減少孩子頂嘴的次數,進而構建新的良好親子關係。

那麼,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頂嘴”呢?

首先,父母認識到孩子“頂嘴”是好事,是孩子獨立性的正常發展。

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說明孩子在成長,他不再是你說什麼是什麼,你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完全依賴於你的“小不點”了,現在他有自己的見解了。

其次,家長也要認識到父母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會出錯。

我們不做專制型的父母,如果孩子頂撞得有理,說得對,父母就要虛心聽取,並且認可他,甚至鼓勵他,父母有謙虛的態度,不唯我獨尊,才能建立真正民主的家庭氛圍,如果孩子說得不對,做出正確的引導即可。

最後,在平時的交流中父母避免用命令式口氣跟孩子說話,以防孩子有牴觸情緒,從而頂撞父母,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指使、被命令。

比如我們在單位面對要做的工作,當被命令必須如何的時候,內心會牴觸,有時會“上勁”頂撞;或者被領導批評錯的時候,我們也難免有情緒,不喜歡領導專制,希望他們聽聽我們的意見,同樣我們對待孩子也要注意這一點。

著名作家張大春在《認得幾個字》中說,頂嘴是一種具有雙刃性質的革命,一來是孩子們透過語言的對立來確認自我人格的過程;二來也是考驗父母自己的正義尺度。

每一次頂嘴,是孩子堅持己見的過程,父母適當地引導、尊重孩子,也可看作是一次增進親子關係的契機,允許孩子“頂嘴”發表意見,啟發孩子獨立思考、判斷和探索的能力,比培養一個唯命是從、沒有主見的孩子更省心。

願每個父母都更懂孩子,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對懂他們的父母。

作者:曉曉,85後職場媽媽,一名喜歡文學的理科老師,希望用文字記錄孩子的生活點滴,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