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浙江桐乡乌镇镇观前街17号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有一幢坐北朝南古色古香的房子,是我国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在屋子的另一边一小庭园,内栽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其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静、环境优雅的地方。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在房子的外墙上,有一块牌子写着“茅盾故居”。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茅盾,原名沈德宏,字雁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评论家、社会活动学家。建国后担任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主编《人民文学》杂志。茅盾1981年去世,终年85岁,后成立茅盾文学奖,激励后世的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被人誉为一代文豪。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纵观茅盾的一生以笔为武器,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相对同时代的其他名家来说,茅盾可以算是相对顺风顺水来形容,而他的亲弟弟沈泽民虽然只活了31岁,其短暂的一生中历经的波澜壮阔,曲折起伏,可谓是令人感慨万端。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沈泽民,学名德济,笔名成则人,沈泽民和兄长茅盾一样酷爱学习。在茅盾的记忆里,弟弟泽民小学和中学时的成绩也名列前茅。诞生于世纪之交的沈泽民,似乎注定了与革命有缘。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淡泊名利,父亲沈永锡更是教导两个儿子“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34岁的沈永锡因病去世前嘱咐妻子一定要让两个儿子走科学救国之路。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五四时期,沈泽民就在家乡乌镇与其胞兄茅盾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他们组织了桐乡青年社,出版了《新乡人》杂志,宣传新文化,倡导白话文,致力于新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介绍。随后,他白话文小说、白话诗和一些科学小品,并翻译了大量国外文化科学论文、小说及苏联十月革命文艺方面的文章。为推动我国新文化运动健康发展而摇旗呐喊,是当年著名的青年作家。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1916年夏,泽民考取了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这里,他认识了张闻天并与他成为好友。在这里,他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他越来越感到,科学救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有革命才能解决中国问题。他决定弃学从事革命,并在哥哥茅盾介绍下,成为第一批党员之一。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随后,沈泽民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半工半读,从回国后在安徽芜湖中学教化学、到在上海平民女校教书、南京建邺大学教书、上海大学任社会学教授,直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被称为“红色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可以说,在其参加革命斗争实践前,他一直都在与社会经济打交道,他研究和关注中国社会经济这个范畴,写了大量振兴中国落后的民族工业和农业经济,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当时被人称为造诣很深的经济学者,因为他的这些理论,闪耀着一位经济学家的锐利目光。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沈泽民成长为一位革命者,红军领袖,他受组织委派,来到鄂豫皖根据地,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代理书记、鄂豫皖省委书记,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 前期他在土地改革等问题上,同样犯有“左”倾错误,而张国焘则利用沈泽民“缺乏工作经验”的不足,大肆推行其错误政策,企图成为苏区“创始人”。当沈泽民逐渐认清张国焘的个人野心,他对扩大化的“肃反”产生了忧虑和怀疑。一批红军将士,如徐海东将军,在他的保护中逃脱了张国焘的毒手。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当时,在苏区真正敢于当面批评并与张国焘作斗争的,只有沈泽民一人,1932年10月,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悄然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下子抽空了红军在苏区的主力。当时有人力劝经常吐血的沈泽民也离开苏区,但被他拒绝了:“我的岗位是和红军一起保卫鄂豫皖苏区。”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不久,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沈泽民重用徐海东,任命他为74师师长,随后取得了郭家河等好几个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然而,不久之后,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没有认清敌强我弱的根本形势,忠实地执行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执行了关于“夺取中心城市”和“整肃”的极左路线,根据地发起了七里坪战役,遭到惨败,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转移阵地。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当突围至刘家湾时,沈泽民在紫云寨抱病主持了省委第三次扩大会议。会上,省委决定派省委委员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揭发张国焘的行径,并要求中央派军事指挥员。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认为围攻七里坪的失败,“是机械地执行了中央军事指令”,是由于“力量相差太远”和“粮食困难”。他在报告中沉重地检讨道:“到现在弄得如此局面,完全是过去错误造成的。”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起”。表示“一定要以万死的精神,实现党的斗争方针的转变,去争取革命胜利!”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沈泽民怀着革命无限忠诚,视红军如生命,又知错即改。可惜的是,上苍再没有给他机会。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沈泽民牺牲的村庄

恶劣的环境,让沈泽民心力交瘁,他肺病复发,还染上了疟疾。没有医疗条件,将士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两眼一天天凹陷,脸色一天比一天惨白,最后不得不让战士用担架抬着行军。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当地人称为泽民洞

为了不拖累大家,沈泽民决定离开部队到天台山深处的刘家湾养病,沈泽民养病的天台山位于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交界处,属大别山山脉。天台山山形类台,巧若天成,其台拔地而起,突兀苍弯。山间巨石断岩,沟壑纵横,溪水潺潺,林深树密。刘家湾很小,仅十数户人家,老少百余人,群山环抱,终年苍翠。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当地人称为泽民洞内部

由于敌人对红军的不断搜捕,他只身寄居在农民刘克诚家中,他每天凌晨把沈泽民背到这个洞中隐蔽,中午由偷偷地上山给他送点吃的东西,从村子到山洞走路至少要40多分钟,沿途乱石嶙峋,荆棘丛生,他坚守在山洞,坚持那段艰辛的历史。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后人寻访沈泽民牺牲的夹墙内

当时,刘家湾村民以最大的热情精心照顾沈泽民,然而,随着敌人的不断搜捕,放火烧山及烧毁村子,为了躲避敌人的“清剿”,整个湾子只剩下几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在家很多村民都已经无家可归,家家户户一无所有,沈泽民连吃饭都十分困难,主要以野果和葛根度日。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就在他写完报告后10天,1933年11月20日,在重病和饥饿交迫下,沈泽民壮烈牺牲,时年31岁, 谁能相信,这位党的高级将领,鄂豫皖省委书记,因为当时敌情复杂,竟然担于两块门板间被草草掩埋。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青山垂泪,绿水呜咽。沈泽民一生是如此短暂,然而他的人生之路那么闪亮;他的千秋功过,大别山的青山苍天可以作证。 清兮浊兮,青山苍天可以作证;功兮过兮,历史终会拭亮双眼。

他是一代文豪茅盾弟弟,红军高级将领,不英年早逝比哥哥成就更大

建国后,当地人民为缅怀先烈,弘扬这位革命先贤伟大精神,为他修建了陵墓,供来参观后人瞻仰和祭拜;在刘家湾的山洞,该洞原本无名,因沈泽民在此隐蔽了20多天,为了纪念他,当地群众将其取名为“泽民洞”, 让这位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功勋永铭于人民心中。后人叹曰:要是沈泽民不英年早逝,他的毕生的成就要比他兄长茅盾要更大。因为他不仅是知名作家、学者、更是胸襟坦白、无私无畏的红军高级领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