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10月系列經濟數據出爐,明顯觀察到,絕大部分數據都是 【前一個月的數>預期的數>這月公佈的數】,這個節奏叫啥?別問,問就是四字箴言“總體平穩”!

景氣狀況

10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3,較上月和預期下降了0.5;財新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大幅回升且重返榮枯線上方,10月進一步回升至51.7,高於預期和前值的51.0和51.4。上月經濟的樂觀主要來源於製造業PMI的拐頭向上擴張跡象,然而官方與財新的背離越發誇張,以官方為主看一下細分數據究竟如何。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大型企業PMI堅持了3個月後再度跌落到榮枯線下方,中型企業略微回升到49,小型企業大幅回落至47.9,中小型企業的數據表現與財新數據大相徑庭,這時候硬要拿著財新數據去看2017年2月以來的新高,顯然是不合適的,雖然原因未知,但必然無法得出“製造業出現確定性改善跡象”這種結論。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細分指數涼涼,除生產和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兩個指數外悉數滑落到榮枯線下方,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採購量、出廠價格、購進價格均有明顯的回落。再進一步細分到不同企業規模的各項指數,這期基本都是大型和小型企業下滑,中型企業回升,並沒有延續之前大企業膘肥好過冬(強者恆強)的勢頭,運行狀況越來越迷了。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官方總結:①生產保持擴張,市場需求有所回落;②外貿市場低位運行,價格指數有所回落;③轉型升級持續推進;④企業信心相對穩定。

能夠感受到措辭已經很保守了,每逢這時候,看一下全球製造業的運行狀況,就會舒心很多,誰也沒比誰好到哪去,全員不過50榮枯線...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通脹狀況

10月CPI同比上漲3.8%,高於預期和前值的3.4%和3.0%;10月PPI同比下降1.6%,較-1.5%超預期下滑,亦大幅低於前值的-1.2%。相比於豬週期帶來的通脹名義數字的高企,PPI的下滑實則更令人擔憂。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10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5.5%,非食品價格上漲0.9%,圖中就不放豬肉系列對比了,因為座標軸不太同意,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單豬肉一項影響CPI上漲2.43%,一個簡單的算術題3.80%-2.43%=1.37%。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分項數據來看,牛羊禽肉等替代品漲速走平,鮮菜鮮果持續回落,非豬肉的食品CPI趨於穩定。因此官方才會有如下說法,10月核心CPI只有1.5%,仍然控制在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之內,整體CPI還是處於溫和上漲的。毫無疑問,是時候拿掉豬肉了。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近期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叫“拿掉豬肉就是通縮”,然後大家就開始調侃,拿掉xx,就是xx,是啊沒毛病,拿掉下跌的股票,就是牛市!但其實這句話的理解重點其實不在於拿掉豬肉,而是更合理的去看待隱藏在數字背後通縮的風險。

之前聊過本輪超級豬週期是非常典型的外部衝擊造成純粹的供需缺口推動價格上漲,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自然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年中開始新晉的供給增量就會開始填補供需缺口了,So...這輪豬肉是相對獨立於經濟運行週期的,但因為統計數據中並不會主動剔除它,故而需要人工選擇去屏蔽掉這類干擾以看清經濟運行的原本面貌。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不剔除掉豬肉的話,單看CPI已經超過目標區間上限3.0%,應該採取加息等緊縮的措施來抑制通脹上行了,打眼一看就知道真這麼做絕對藥丸。

ps:目前影響豬價波動的因素主要有疫情、進口、凍肉(上月官方口徑排除了限價干預),疫情不好估量,後兩者從量上來講只能起到緩解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短缺局面,然後,快過年了....

拿掉豬肉以後的CPI溫和上行,非食品CPI同比回落,而另一頭的PPI數據更是悽悽慘慘慼戚,還是黑色系鏈條那些事兒,毫無掩飾的反應了需求低迷、動力不足(配上社零數據食用效果更佳)。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上個月經濟觀察講的故事繼續,代表收入的一邊在通縮,代表支出的一邊在通脹,人艱不拆...

貨幣狀況

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613億,低於預期和前值的8000億和1.69萬億;社會融資規模增加6189億,低於預期和前值的9500億和2.27萬億;M1貨幣供應同比3.3%,較上月回落0.1%;M2貨幣供應同比8.4%,與上月持平。

10月經濟數據觀察:為什麼要拿掉豬肉看經濟

上期經濟觀察提到過,歷史角度看歷來八九月社融規模都普遍較高,然後十月份數據會偏低,所以對於這月的驟降並不會有很大意外,但低於市場預期太多確實還是體現了“緊”的一面。


在動作上已經在9月進行了一次全面降準,並在11月調降了LPR新機制的基準MLF,象徵性意義的下調5個BP,流動性釋放確實也不少了,主要問題還是傳導機制,民營中小企業融資依舊在難與貴之間掙扎(難與貴的問題其實本源不在這,但確實也沒什麼好辦法,畢竟就業是六穩之首)。

而目前受制於CPI的名義數字壓力,難有較大力度的動作,外部方面確定了“以我為主”的準則,可暫時與美聯儲、歐央行等貨幣政策方向分開來看。So...矚目性的動作應該不會出現,大概率在LPR上面繼續做文章,讓市場來做定價慢慢引導。

Conclusion

寫累了,啥也不說了,總體平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