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益方教育学堂的“银发”志愿者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益方教育学堂的“银发”志愿者们

奶奶姥姥们做的饭是最香的!

11月9日,我参加了希望24热线的志愿者培训,益方教育学堂为本次培训提供了场地,因此我有幸结识了益方教育学堂的刘雅琴校长。在与刘校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在益方学堂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银发”志愿者团队。他们都是由退休的老年人组成,大约有40人,平均年龄65岁。他们以前或是工人、或是老师、或是厨师、或是记者,为了生活和家庭忙碌操劳了半生,本应在退休之后安享受晚年,却为了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

益方教育学堂是一所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办的幼教机构。她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为已任,多年来不仅为小学培养了许多知书识礼、品德优良的孩子,更是通过每周二晚上的家长课堂,帮助和挽救了许多问题家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益方的创业之路非常的艰难。当年刘雅琴白手起家,用家中仅有的5万元存款创办了益方学堂。租教室、请老师、买书本文具,那一样都要精打细算。积蓄花光了全家就出去打工挣钱,把收入的每一分钱都花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给自己和家人多添一件衣服。

在刘雅琴校长的感召下,很多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主动加入到了益方教育学堂的志愿者队伍中。有的老人为了给学堂买到即便宜又新鲜的蔬菜,天不亮就顶着寒风走进了批发市场;有的老人为了给学堂的小朋友们做南瓜花鸡蛋饼,烈日下在小区里摘南瓜花;有的老人为了给孩子们吃没有刺的鱼,特意跑到水产批发市场买来了龙利鱼。他们主动承担了学堂最辛苦的工作,赶上学堂搞活动,甚至有些老人晚上连家都不回,凌晨起床就继续忙碌。

后来,他们的孙子孙女从益方教育学堂毕业了,但他们依然留了下来,把益方学堂的孩子们当成了自己的孙子孙女。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他们每天都准时来到益方学堂,主动安排值班、打扫卫生、修缮整理、买菜做饭……用了十几年的锅碗瓢盆让奶奶姥姥们擦洗的锃亮锃亮跟新的一样;桌椅板凳的小问题从不过夜,爷爷姥爷们当场修理完好如初;出了问题,他们从不推诿抱怨,都抢着自我检讨认错,比亲人还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益方教育学堂的“银发”志愿者们

爷爷姥爷们,您辛苦了!

就这样,益方学堂的财务由家长们管理,后勤修缮由爷爷姥爷们负责,孩子们的伙食由奶奶姥姥们亲自下厨,益方学堂真正变成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孩子们渐渐学会了感恩,懂得了要孝敬父母;父母们不再吵架拌嘴,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祖父母们不再家长里短,知道要体谅小辈了。

“不是益方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益方!”一位志愿者说到,“在益方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能从刘校长的身上感到满满的正能量。她为了孩子们所做出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只是为益方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工作,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益方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自己也是益方学堂的受益者啊!”

每年的毕业季,将要升学的孩子们都对益方学堂依依不舍,老师和志愿者们也一样舍不得孩子们。有位给孩子们做饭的老人,自己家种了葫芦,一共结二十多个。她把每个葫芦都刻上了孩子的名字,做为毕业礼物送给他们,并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要离开益方去新的学校读书,我送给你们每个人一个葫芦,葫芦上有你们的名字。以后你们可能会不记得我,但是我认得这个葫芦,我就能知道你是吃姥姥的饭长大的。希望你们以后能经常回益方看看,姥姥还做小时候的饭给你们吃。”其实姥姥们做的是很简单饭菜,但却融进了浓浓的亲情,融进了对孩子们无限的爱,让孩子们吃出了家的味道。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族。”这是刘雅琴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即是益方学堂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益方学堂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刘校长的无私奉献,离不开各位老师们的兢兢业业,同样也离不开这些“银发”志愿者们点点滴滴的付出。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就像他们的歌声中唱到:“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一群人一条心/再苦再累也愿意/在一起不容易/点亮生命不放弃/不管多少风雨/我们迎风前进/不管多少失败/我们永不言弃/一路有你/更加珍惜/视彼如己……”

桑榆未晚霞满天,衷心祝福这些“银发”志愿者们健康、长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益方教育学堂的“银发”志愿者们

益方教育学堂的新校区,家长们一起帮忙搬家做卫生,是不是又干净又整洁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