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在鋼筋水泥造房全面普及的今天,中華大地上是否還流傳著古代土木建築的工藝?如果一批批現存的古村古鎮都消失了,我們從哪裡尋回曾經民居古厝的記憶。可能,慶幸的就是,華夏大地上還保留著這樣一個地方——蚌埠的古民居博覽園;他的出現,以露天博物館的形式留存古老民居的面貌,同時,聚集一批即將失傳的匠作藝人在修復古宅的同時保存和探索曾經的老屋建造工藝。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在這座古民居博覽園的倉庫中穿行,你便可以看到堆滿地的古屋構件:石墩、拴馬樁、馬槽等石頭構件,花窗、門扇、冬瓜梁、牛腿、雀替等精細的雕花件,且每幢房子的構件上都被標註了醒目的黑色數字。而數百名匠人便是根據這些編號,將老屋組裝修復,初次完成和幾百年前那位修建老宅的古匠交流。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第一次交流完成,他們還有更深入、更復雜的:比如“有的地方雕花沒了,我們需要重新雕;有的木料年代久遠,顏色灰暗,我們需要清洗打磨;有的構件破損嚴重,實在沒法用了,我們就重新雕個新的…… ”古民居修復的負責人這樣介紹。那麼,還有那些榫卯斷裂,需要重接的;還有那些銅鐵配件遺失需要重造的……金石玉帛,竹木牙角,漆陶革紙,都是內容,這一次工匠要在老物件的材料裡尋找曾經琢磨製作的工藝了。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如同故宮修文物的大師們,一批民間藝人,集中於此探索祖師的技藝

“歷史遺產的保護必須活化,不能讓它擱置在那兒。”參加古民居博覽園調研的馮驥才強調說,“古民居保護要有生活氣息。”要將這座露天博物館,融入曾經生活的痕跡,中國傳統的村落古宅有自己的格局、比例尺度和色彩,這一次匠人們和自然對話,和古人的生活對話,尋找村落中市肆,戲臺,酒坊,古樹,老井的氛圍,選擇山環水繞的環境。他們創造活靈活現的古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