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今天和朋友提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事情,不由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個新聞,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晚上十點還未寫完,這位媽媽一時間情緒過於激動怒氣上湧引發腦梗住院。此新聞一出,很多網友都難以置信,驚呼到這是段子吧!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但也有很多家長表示,你以為陪孩子讀書搭進去的只有錢,不,我們是拿命在換教育,紛紛表示輔導孩子做作業有多麼的艱難。可是作為家長,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自己而言那就是一場災難,可能會引發野馬效應。

什麼是野馬效應呢?所謂野馬效應簡單來說是指因人們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的現象。

很多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不能寬容待之,一時情緒激動,大發脾氣,會嚴重危害自身健康。正如上面所說的,其實那位媽媽不是因為孩子的作業寫不好進的醫院,而是因為家長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家長情緒失控對自身的危害

1、影響身心健康

小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家長說:”早晚要被你氣進醫院。”以前不懂,現在看來,把家長氣進醫院的事情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

孩子小的時候難免會調皮,喜歡搗亂,這時候的家長既無奈又生氣,這個時候的家長是最容易情緒失控的。要知道生氣對於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經常生氣的人,身體狀況也會經常出現問題,甚至會有進醫院的情況出現。所以家長情緒失控傷害的終究會是自己。

2、導致營養失衡

當你情緒失控時,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你的身心健康,還有食慾。生氣時你會食慾大減,這時候的你可能會說,這頓飯我不吃了。生氣時的你有理由不去做任何事情,包括吃飯,這個時候的你並不會考慮到說會影響自己的身體狀況,往往情緒失控的人喜歡為所欲為。可是這樣最終危害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3、損傷免疫系統

為什麼人生氣後,會經常生病呢?這是因為生氣後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抵抗力下降,經會導致他們經常生病。人們在生氣以後,腦部也會分泌皮質激素,如果皮質激素在體內越積越多,就會影響到人體的免疫細胞的正常工作,導致免疫力下降力下降。

​父母情緒失控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1、孩子也容易變得暴躁易怒

孩子的模仿能力比你想象的要強得多,當你總是對他生氣時,他也在模仿著你的行為,慢慢的他也就成為了另一個你。

皮皮成績不好,在家裡爸爸媽媽總是責罵他,情緒失控時,甚至動手打他。有一天,皮皮在樓下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他,人家還來不及道歉,他就開始破口大罵,小朋友不服氣,頂了他兩句,他就開始情緒失控動手打人。其他大人問他:”為什麼要動手打其他小朋友?”皮皮說:”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對我的。”從他說出這句話開始,我就不覺得奇怪了。父母情緒失控往往都會帶動孩子的情緒。養成一種易怒易爆的性格。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2、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橋鹿說過:光自己好,甚至阻礙,詆譭別人,那是一種自卑心理在作祟,結果是覆巢之下不會有完卵的。

長期面對家長的壞情緒,會讓孩子的情緒長期一種低迷的狀態,會對他的心理產生陰影,他們心裡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多餘的存在,對身邊的事物都提不起任何興趣,變得自卑、懦弱、不自信。

雪雪在學校裡經常不講話,很內向也很自卑,老師也對她格外關注。週一,班裡有一個上臺演講的名額,老師想讓她鍛鍊鍛鍊,就跟她說了一下這個情況,可是雪雪拒絕了,老師看出來不僅僅是因為她內向的原因,還有她發自內心深處的自卑。老師很納悶,一個小小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自卑呢?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老師決定去雪雪家裡家訪,到了之後老師就徹底明白了,雪雪的家長讓雪雪給老師倒水,不小心撒在外面,雪雪的爸爸就開始罵道:”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笨死了!”在老師的勸阻下,雪雪的爸爸才慢慢平復了情緒。長期處於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成年人都有可能自卑,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3、會讓孩子變得善妒

家庭不和諧的情況開始讓孩子的心理出現扭曲,一開始是嫉妒別人家庭的和睦,嫉妒別的爸爸媽媽對孩子溫和的態度。慢慢的開始演化成善妒的樣子,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的情況下,就開始什麼都嫉妒別人的。

亦舒說過:情緒這種東西,非得嚴加控制不可,一味縱容地自悲自憐,便越來越消沉。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運用ABC合理情緒療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創建了著名的認知行為療法(即ABC模型),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ABC理論指出,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父母要巧用ABC療法轉化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分析、分享積極的態度,學會自我暗示、分析、接受最壞的結果、有效地消除憂慮,把悲觀情緒轉換為樂觀情緒,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傷害自己和孩子。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2、經常微笑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

微笑可以緩解很多不良的情緒,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溫暖和愛。當你做出微笑的表情時,你的身體也會做出自然反應,神經開始放鬆下來,人就會變得更加平和,就不會那麼容易生氣。愛生氣的人經常強迫自己微笑,久而久之這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它會成為你的自然反應,你的脾氣也會隨之變好。

3、保持運動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經常鍛鍊的人精氣神是很好的,他們經常開懷大笑,脾氣性格都很好。那是因為經常運動,能有效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培養穩定的情緒。經常運動能夠消除疲勞,能夠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清醒,不會被憤怒支配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事情發生。經常運動也有利於培養樂觀的心態。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住院,“野馬效應”告訴你,情緒傷的人不止孩子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