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有兩樣東西必須學,學會了才懂得人生

我經常對同學們說,有二樣東西必需要學——佛學與《易經》。

但這兩門學問,窮一輩子之力,並不易學通,也不需學通。不學通,永遠追求不到,似通非通的那個樣子,其味無窮,一輩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越研究越有趣。古人說,“夜讀《易》”,如果夜裡讀《易經》,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經驗,是夜裡讀《易經》,保險睡不著覺。剛剛讀啊讀,看出一點名堂,便想弄個清楚,繼續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結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真是“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一整個春天何時溜走了,都不知道,這個味道很好。

南懷瑾:人有兩樣東西必須學,學會了才懂得人生

若是學通了的人,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透透徹徹,這個人生還有什麼味道?還有什麼美感?隱隱約約蠻好,拉開人生的內幕,一望無遺,那就一點都不藝術了。也許這是笑話,總之,假如真把易學貫通了,“微妙玄通”,通達一切,那也好。

“常”並不全等於永恆,一個人不知常,那就要從自己的生命回過頭來找。“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也就是說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何必對什麼事都抓得很牢,不肯放手呢?其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抓住的。你別刻意去計較,整個宇宙萬物,本來都屬於你嘛!人家問我,怎樣學佈施才不過分貪心營利集財?我說:“地球都是你的,你為什麼不佈施。”反正達觀不犯法,地球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自己的。這是知常。我們生命的本來,不生不滅,對這不生不滅的本源,要把握得住,認識得透徹。“不知常,妄作兇”,醉生夢死,盲目人生,那將沒有好結果的。

南懷瑾:人有兩樣東西必須學,學會了才懂得人生

知“常”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萬象,蓋天蓋地。因為有此胸襟,智慧的領域擴大,不可限量,故說“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

即然能“容乃公”,當然“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萬物皆欣欣向榮,活活潑潑,彼此得助。命相家常告訴看相的人,依你八字要做某一件事,需選某一個自己的“旺相日”。是初一,還是十五?比如說,某人屬火,而木能生火,那麼那個屬木的日子,便是他的“旺相日”。“相”是輔助,幫助的意思。在五行中,各人有各人的旺相日,你的旺相日對你比較有利,對於他人,那就不一定了。

南懷瑾:人有兩樣東西必須學,學會了才懂得人生

“公乃王”,此“王”並不一定作王解。照現代意思解說,一切為社會,佛家則言一切為度眾生;忘了自我,處處為人著想,你度眾生,眾生亦度你。若用一般合作的標語說,那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為人人,人人為你,最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則。天地生長萬物,日月照臨萬物,公平無差,並不計較報酬,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則。

有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則,那麼才能“道乃久”,源遠流長,長生不老。佛家所說的“無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就“沒身不殆”了。“沒身”,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活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死後骨頭化成灰塵,肉體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卻永遠常存。長生不老,它的重點,全在“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上。

本文摘錄自:南懷瑾《老子他說》

南懷瑾:人有兩樣東西必須學,學會了才懂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