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

俗话说,财不入急门。

基金投资也一样,有时候慢就是快!

举个例子,下图为国内某只公募基金各个年度的历史业绩,从数据上来看,既没有“一年涨几倍”的靓丽表现,有时候甚至连同类排名都不是最靠前的。

慢,就是快

然而,这只基金却涨了12倍之多(从成立至今)。

慢,就是快

相反,有些基金虽然短期看表现确实很好,甚至一年上涨好几倍,但是长期看,这些基金的表现并不好。

比如上一任基金经理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

这只基金在2015年之前的业绩,简直无可挑剔。

具体数据如下:

2013年,在同类型的529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1名,取得了80.38%的累计收益率;

2014年,在同类型的611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25名,取得了57.29%的累计收益率;

2015年,在同类型的745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13名,取得了106.41%的累计收益率。

可是,当炒作创业板的风头过去以后,来到2016年以后,这只基金的前十大成分股先后踩中“乐视网、尔康制药、宣亚国际”等三颗大雷。

所以这只基金在接下来两年内的业绩就非常难看了。

具体数据如下:

2016年,在同类型的1332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1226名,取得了-26.70%的累计收益率;

2017年,在同类型的2766只基金中,业绩排名第2091名,取得了-28.09%的累计收益率。

慢,就是快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问,都是同一位基金经理,为什么前三年的业绩和后两年的业绩会相差这么大?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

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如果一只基金短期内涨的过快(比如一年涨好几倍),那么它肯定是压中了市场最热的板块或概念,也就是赌对了风险,所以当市场不再炒作这些板块或概念的时候,这些基金也就跌下去了。

没错,三思君在上面用了“赌”,毕竟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如果“赌”对了可以名利双收,就算“赌”错了,也就拍拍屁股走人(离职呗)。

所以如果你抱着“短时间捞一大笔”的想法,去买这样的基金,最后往往的结果都是“亏一大笔”。

进一步讲,就算你买的不是这样的基金,是一只优质的基金,由于你的投资心态不对,想赚多快,那么你一定是买当下市场涨的最多的基金,所以搞不好你大量的资金买入的时点恰好加在高位上。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慢就是快”呢?

1.以时间换空间

虽然偏股型基金短期看波动较大,甚至某些年份跌个30%、40%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从历史数据来看,国内偏股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仍能达到16%左右(从首只开放式基金诞生起截至2017年年底)。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计较短期的涨跌,因为通过长期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比如以基金定投为例,虽然每期投入的资金不多,但是通过不断的投入,分摊投资成本,等到股市下个周期涨上来的时候,最终的收益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2.资本配置

资本配置的好处就是能够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

因为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不同大类资产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在2008年、2015年股市大跌的时候,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就非常优异。所以资产配置就能降低投资风险。

当然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没有能力或精力自己去做资产配置。

所以三思君觉得,与其自己瞎配置,还不如去买有主理人管理的基金组合,比如“我要稳稳的幸福”、“安心动盈”、“二八轮动”、“绿巨人”。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