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组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但是如果能够及时的发现、确诊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便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组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组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院前急救组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刻携带急救药品以及急救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患者身边实行有效的救护,并通过电话联系家属指导初步用药(如硝酸甘油及救心丸等),且嘱咐患者禁止一切活动,保持情绪平稳和环境安静。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避免用力、并持续给予吸氧、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询问患者发病原因、时间和临床表现,即刻行 18 导联心电图,快速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

对确诊或者可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立即行常规处理。必要时可进行心电监护,方便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可以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者进一步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肌缺血程度和梗死面积。

发现心室颤动者,应立即使用直流电同步除颤,亦可行拳击心前区除颤。发现心室早搏者,应给予利多卡因 50mg ~ 75mg 静注,然后以 2 - 3mg /min 持续静脉滴注。

对心跳骤停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除颤、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以及药物应用的心肺复苏抢救。

对出现心源性休克者且心率低于 60 次/min 以下,并伴有低血压时,应给予多巴胺每分钟 10μg /kg 静脉滴注,并且根据血压调节滴速。

对符合溶栓条件者,可以应用溶栓药物进行现场溶栓治疗,但是要求医生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焦虑以及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决心。当患者在现场经过有效急救以及观察病情稳定后,由急救人员快速、安全、稳妥的护送至心血管ICU 病房,进行进一步系统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组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从症状发生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心肌梗死的范围、心肌功能以及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到达现场和快速、安全、稳妥的转运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的前提。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有条不紊的急救措施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救治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早",早期识别和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并且进行院前急救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