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大禹治水是我们从孩提时代就熟知的故事传说,无论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坚持完成国家重任的美德,还是治水成功、福泽万民的伟大功绩,都值得人们称颂、向往并不断地向他学习。

但是,“大禹治水”的这个“水”,究竟是什么水,它从哪里来,又为何要治呢?

一.“大禹治水”与其他大型神话的对比

“大禹治水”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神话传说之一,其立意与影响无疑是十分深刻且长远的。作为典型的洪水灾难神话,大禹无疑是承担着“救世主”这样的地位,就如同“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大禹与这二位不同的地方有两处。第一,女娲与盘古是纯粹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几乎没有史料记载他们除了神话传说以外的任何事迹。基本可以理解为神话杜撰出来的、具有广大号召力与影响力的虚拟人物;而大禹却是有真实史料记载、有确切行动痕迹可循的部落领导人物,更是奠定了后来夏朝建立的基础。

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第二,除了人物的真实性外,事件的真实性也不一致。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其真实性就如同西方上帝的“七日创世”神话一样,可信度如何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相似,都是典型的灾难神话,但是由于时代以及内容的差异,女娲补天故事中所经历的灾难似诺亚方舟一般,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存在,并且女娲的救世方法过于神话化;大禹治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几乎都可以在真实历史中找到对应。可以说,去掉故事中过于神异的部分,在史前史料如此缺失的条件下,我们几乎可以将其当做是当时对该事件的史实记录。

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解析

大禹治水在中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在科学界的分析下,在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到四千年前之间,中国的北方地区确实存在如此巨大的洪水泛滥情况,并且根据现实情况来看,洪水泛滥的地区大概是黄河中游至下游地区,整个大流域的河道几乎都出现了河水泛滥的情况。结合时间地点来看,与大禹治水的时间段正好吻合,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大禹治水的主要治理地区就是黄河中游至下游整个地区的水利系统。

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一个疑问: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大禹治水事件的发生?

在解答这个疑问前,我们先来回顾下大禹治水时的背景故事。黄河中游至下游地区水利系统的失调时间很久,根据故事与记载,在大禹之前,其父鲧就在四岳十二牧的推举下,被帝尧任命去治水。撇除神话色彩浓厚的“盗息壤”等环节,鲧确实不但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越来越严重,为了以示惩戒,鲧被舜斩首于羽山。虽然说惩戒了鲧,但是水患不能放任,只能继续治水。子承父任,禹开创的“疏浚河道”的方式堪称跨时代,治理好了水患,同时树立了自己的威望,最终凭借这一大功成功登上首领的位子。

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看完整个故事,仍旧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禹——乃至鲧——为什么要治水。时间还是要回到“三皇五帝”的交界时期。黄帝于阪泉之战中败炎帝,于涿鹿之战中败蚩尤,自此统一黄河流域,随之而来的目标自然是相对较远的长江流域——也就是三苗等部落。从黄帝到帝尧时期,中间还有两位首领:颛顼与帝喾。对于这二位我们了解的并不多,但是知道他们都是一脉相乘——即都是黄帝的后人,有点类似于家族企业的性质。因此,帝尧继承黄帝的志向,一路南征三苗,似乎也不是如何不可理解之事。但是如果南征的话,无论是出于后勤的保障,还是前行的安危,黄河流域的水患问题都必须要得到解决。因此,帝尧想要找到善水利之人,治理水患。鲧又为什么会被推举到帝尧的面前呢?鲧出自一个名为“夏”的部落,该部落人人善水利,身为首领的鲧自然更加擅长,因此被四岳十二牧推荐到联盟首领的面前。尽管尧并不想任用鲧,但是在四岳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

到了舜在位的时期,对于南征之事仍旧没有死心,水患的问题也始终摆在眼前。这时禹毛遂自荐,一边治水,一边南征。在这过程中,禹通过“疏浚河道”这个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方法,成功阻止了水患的泛滥,同时,梳理了天下河道的脉络,

也就是神话中得到了《河图洛书》的指点。

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窜三苗于三危”,南北战争——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的战争是贯穿整个中华上古时代的主线索。“南北之间的兼并和统一战争,都有其历史渊源”,“统一南方”的战略目标由黄帝时起,至禹时完成,三苗因当时恶劣的天气、环境以及连绵不休的洪水等外界因素威胁下,不得已向更南的地方转移。可以说,治理水患只是一个前奏,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而存在的。

三.结语

“大禹治水”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流传至今的优秀的神话传说,连同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这些人与他们的故事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与文学方面的启蒙者。深究其背后的真相如何,了解其背后的政治意义、每一个决策的产生与实施对后世之人所造成的影响,这才是我们对老祖宗最真挚、最诚挚的敬意。

大禹治水:缘何而起,缘何而终?

在尊敬的同时,我们也要珍稀这些口口相传数千年得以保存下来的神话传说,无论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传统神话故事,还是少数民族内部流传的传说,我们都应该好好珍藏并认真研究。哪怕被更改、被不同的时代所影响,但先民的意志、精神仍旧保存在神话最精华的内核之中,仍旧能够被后世的我们发掘出来,从而还原一个真正广阔、瑰丽的上古时代。

参考书目:

[1]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商务印书馆,2019

[2] 蔡峰:《大禹治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