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性情还是在作秀?

鲧治洪水,九年无效

尧帝在位之时,洪水泛滥,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见此情形,尧下决心要治理好洪水,于是向各大臣征求意见,"你们看谁能治理这场洪水啊,让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啊"。


各部落首领和大臣都共同推荐鲧,鲧这个人尧也挺熟悉,但尧感觉这个人不太稳重,难以担此大任。但苦于无人,只能让鲧试一试。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浮雕

鲧就是大禹的父亲,当时也是一个部落首领。鲧领到命令就出发了,它采用围堵的方法治水,水来土掩嘛,但搞了九年,也没有治好。可见方法不对,一味的努力是没有用处的。


这时候,舜接替尧上位了。上位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洪水的问题,他把治理九年没有效果的鲧给撤职,并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死在了羽山。现在看来,那些人就是在找背锅侠啊,自己不行,让别人顶上去。鲧也很难受了,治理了九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就这样流放了。

老子不行儿子上

舜又让大臣推荐人,大臣们推荐了鲧的儿子禹(怎么有种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坑了人家老子现在又坑人家儿子吗。但禹能力确实挺不错,舜也了解。


于是舜找来禹和他说:"你父亲是因为治水不力,延误了时间才被流放,你不要放在心上,要为人民百姓着想,努力把水治好"。禹纵然心中不愿但也不能表达,于是奔赴了父亲的岗位。

大禹治水—

禹确实挺有能力,一上任,就发现了父亲方法的不足之处。小洪水或许可以用围堵之法,但这是肆虐多年的大洪水,围堵之法自然不可行。于是禹召集部下,最后有人提出了将洪水引入大海,但也有人反对,河道根本找不到,怎么引入大海。


禹觉得可行,找不到河道,就一点一点疏通,这是当前看起来还算可行的一种方法了。于是禹带领部下开始疏通河道,终年浸泡在水里,腿毛都泡没了。


而且多次路过自己家的门,刚走时,妻子刚刚怀孕,到第三次孩子都会喊爹了。孩子抱着他的大腿让他进去休息,他却说洪水急需快点入海,别人都在疏通洪水,多年都不进家,自己怎么可以回去。就这样,努力了十三年,终于治好了洪水,而他也因为治水有功,在舜退位后,将位置禅让给他。

大禹治水—

"真性情"还是"作秀"

其实回首看,就其治水而言,禹确实有大功,也不枉世人尊称一句大禹。但就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是有点作秀的味道。从鲧开始治水,到禹治理好洪水,前后历经二十二年,就真的没有那一点时间进家们看看吗?要知道,禹上任之时,刚刚和妻子新婚四天,难道这么些年就不担心自己的妻子吗,甚至有了孩子也不愿停留片刻,真的有那么紧张吗。

大禹治水—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从后面禹所做之事便可看出些许端倪。首先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就是舜禅位给他,他成功掌握了天下大权。


在治水结束后他将天下分为九州(这也是九州大地的由来),并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并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涂山大会便标志着夏朝的建立。


并在涂山大会后,将各诸侯进献的铜,铸造了九个大鼎,并将大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先给儿子铺条路

到禹执政后期,按照传统惯例,他应该挑选一位下一代的继承人。但他却迟迟不肯寻找,后来实在架不住各位大臣的要求,将伯益定为下一任人选。


伯益也算是一位不错的人选,他早年跟随大禹一起治水,功劳仅此于禹,也算是一位老臣。确定了人选,按道理就应该放权给伯益,但禹却迟迟不肯放权。禹心想:"我父亲治水丢掉了性命,我治水多年腿毛都掉光了,就这样把大权交给伯益这小子,那也太不划算了"。

大禹治水—


因此禹暗中为自己的儿子启培养势力,企图要架空伯益。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被让位者要客气一下,自己先将位置让给上一任的儿子,自己先归隐,等着下面的人去请,禹打的就是这个算盘,这些当年他都经历过。就这样,伯益硬生生的被禹给套路了。


禹退位后,将大位禅让给伯益,伯益按照之前的事例,假装归隐客气一下,让禹的儿子启去继承天子之位。"毕竟前面都是这样做的,自己这样做也应该吧"伯益想到。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在归隐之地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来请他回去的人。伯益坐不住了,便出去查看,但这时候,启已经将王位坐稳了,许多不服的早已经被打服了。


伯益一看,这还得了,便去和启理论:"我是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和你客气一下,你怎么还真就赖着不走了"。"是你自己将王位让我坐的,现在又要反悔吗"启不甘示弱的反驳。


理论是不行了,伯益只得另想他法,他召集了一些人,要把王位抢过来。但大部分人都被启制服了,他找的这些人又怎会是启的对手,最后以伯益落败而终。

"家天下"的开始

启继承王位,改变了以往的禅让制度,从此王位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大禹治水—


再回首,看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似是真性情,实则在作秀,为自己的以后铺路。但换一种思路想想,禹这样做也不无道理,父亲的前车之鉴在那,自己肯定要找好以后的路,至少能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路。传位给自己的孩子,也不算过错,人都有自己的恻隐之心,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但就事论事,无论禹最后是怎样做的,是对是错,我们都不好评价。就大禹治水这件事,他的确是功不可没,也足以担当大位。但就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件事,可以明确的是,禹就是在作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