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大禹治水 禹的本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而昌意是黄帝的儿子。所以,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帝舜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成灾,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淹没了土地,老百姓愁闷却又无计可施。舜急着要寻找到一位能治水的人,群臣推荐禹的父亲鲧。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可惜鲧没有治水成功,受到了惩处。禹接替了父亲的职责,汲取父亲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以疏导为主的治水方略。 禹命令诸侯百官征集壮丁,展开平治水土的工作。

穿山越岭,勘测山地,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河流的位置。禹因为父亲鲧治水无功被处罚感到伤痛,因此劳身苦思,深记父亲的教训。在外13年,即使路过自己家门也不会进去探望。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吃穿上节衣缩食,居住在很简陋的房屋里,把大量的钱财耗用于修建水利工程上。总是随身携带着测定平直的水准、绳墨以及圆规、方尺,还带着勘察四时的仪器,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的道路,修筑九座大堤,丈量九座大山。

同时他令伯益发放稻种,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播种;令后稷向饥荒的民众发放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给帝王,还考查了各地的交通便利情况。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禹开通了九条山脉: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经过九江,直通到庐山。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到了合黎,将弱水的下游注入到流沙河。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使它流入南海。疏导黄河,通往积石山,经过龙门山,向南到华山的北面,然后东经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汇入黄河,直到大邳山;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流入渤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水,流经大别山,向南进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汇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汇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向东北与汶水汇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再向东流入大海。

疏导渭水,鸟鼠山是渭水的发源地,往东流入沣水,又向东与泾水汇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汇合,再向东与伊水汇合,最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大禹治水,山川治理九州统一的历史传说故事与来历怎么样子的​山川河流得以治理,从此九州统一,四方安居乐业,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得以疏通,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向舜帝俯首称臣了,各种物产也被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都评定出等级,并按照规定认真地向天子进贡纳税,赋税的标准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的。

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和姓氏,并规定:“要恭敬地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不能违抗天子的命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