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榮膺2019亞洲卓越商業銀行 張小璐描繪產業金融創新之路

11月19日,由21世紀傳媒主辦的第十四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經濟新動能”為主題,邀請了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王宇、中國東方資產總裁鄧智毅等重量級嘉賓,共話金融新未來。

平安集團團金會副主任、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張小璐出席年會並發表了題為《“資產荒”時代的產業金融創新之路》的主題演講。她表示,資產荒是今天銀行業面臨的最大核心挑戰之一。在此背景下,平安銀行的產業金融創新之路從“金融”和“科技”兩個方向堅定前進。金融上從傳統的“放貸款”到“打造產業生態圈”,科技上利用前沿技術“重構”傳統業務模式,“金融+科技”的強強聯手,助力探索產業金融新未來。

平安銀行榮膺2019亞洲卓越商業銀行 張小璐描繪產業金融創新之路

據悉,21世紀亞洲金融競爭力評選榜單也在同日發佈,其中平安銀行憑藉綜合實力榮獲2019亞洲卓越商業銀行、2019中國精準扶貧優秀案例以及2019年度產品創新銀行三大獎項,標誌著平安銀行的品牌價值再次獲得了業界和權威機構認可。

金融和科技

產業金融創新之路從兩個方向邁進

平安銀行新任對公業務掌舵人張小璐今年4月加盟平安集團,6月出任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此次張小璐加盟平安,不僅扛起平安銀行發力對公的大旗,也在平安集團中擔任團金會副主任,這也意味著平安銀行對公板塊將進一步成為打通整個平安集團對公資源構建金融生態圈的發動機,張小璐身負的期待不言而喻。在此之前,她在IBM、安永等科技、諮詢公司浸潤多年,曾是諮詢界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

會上,張小璐從平安人角度分享了三個“小故事”,詮釋“資產荒”關鍵問題。首先,她以一組靚麗的數據展示了平安集團取得的成績:每天營業收入36億元,每天淨利潤5.4億元,每天納稅3.8億元,全國共有1.96億客戶、180萬內外勤員工。她指出,在科技建設方面,平安集團每年投入科技研發不低於營收的1%,2018年科研投入累計超過一千億,擁有8家前沿技術研究所以及近2萬國內外專利申請數量。

張小璐結合地方政府和製造業中小企業兩類對公客戶,介紹了平安銀行的產業金融創新之路。針對地方政府面臨的招商難、產業轉型難、人才不足等挑戰,平安銀行資金上利用全牌照優勢,有效整合銀行信貸、險資等各類資金聯動解決政府融資難題;產業上,通過“投資+運營”全方位服務,構建全產業鏈運營模式;科技上將科技能力嵌入產業鏈上下游,激活潛在業務產能。

以四川某地區高端柔性面板產業項目為例,平安銀行幫助當地政府打造了國內最先進的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月產4.8萬片,每年可實現高端柔性顯示面板約1億片。在平安銀行的支持下,企業成功落戶,並帶來大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成當地迄今以來最大單體工業投資項目,解決1萬餘人就業。

接著在第二個故事中,她指出,2007年12月,平安牽頭組建的保險團隊集體出資160億元人民幣,以股權投資計劃的方式投資京滬高速鐵路項目,成為該項目第二大股東。此舉是中國保險企業首次聯合投資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實現了保險資金在基礎設施投資上的重大突破,保險資金成為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經濟轉型升級形勢下,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普遍面臨了生產經營的困難:工廠系統繁雜交錯,硬件設備分佈零散,成本高昂;傳統抵押貸款手續繁雜,融資難,資產無法盤活。

對此,平安銀行通過人工智能設備開工分析、物聯網設備運行實時監控、電子圍欄設備移動偵查三大技術手段,動態監控設備開工情況,對設備移動進行管理,識別企業運營情況,並給予差異化定價策略。在此基礎上,平安銀行建立了10分鐘部署急速審批通道,大幅降低製造業企業貸款成本。這是張小璐分享的第三個故事。

她具體指出,一是以科技引領為核心,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重塑供應鏈金融,開創增信新模式,解決融資難問題;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實現線上極速審批,簡化流程,方便客戶,既大大提升客戶體驗,又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銀行的服務中小微企業運營成本高的難題,從而從成本端促進融資成本的下降。

零售、對公、扶貧

三個領域創新探索成果突出

年會尾聲舉行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學術晚宴暨21世紀亞洲金融企業競爭力評選頒獎典禮,頒發了多項銀行業類獎項。憑藉零售轉型的突出成果、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探索以及扶貧模式的創新,平安銀行榮獲2019亞洲卓越商業銀行、2019年度產品創新銀行、2019中國精準扶貧優秀案例三大獎項。

2016年末以來,平安銀行緊跟國家戰略正式啟動零售轉型,制訂了“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針,分別構建了零售和對公業務的“3+2+1”經營策略,全面推進“AI Bank”體系建設,推動零售業績快速提升。目前,該行已基本達成零售轉型第一階段的目標,現已進入零售轉型的第二階段。

在零售業務存款方面,平安銀行理財收益率長期處於同業領先水平,為個人客戶提供了良好的資產收益。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末,該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餘額近1.9萬億元,通過為客戶提供良好收益,有效支持了生活品質的提升。

“支持百姓消費升級,老百姓花出去的錢,又支持了民營小微企業,支持了實體經濟,這其實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張小璐補充道。

啟動零售轉型以來,在集團“金融+科技”戰略的驅動下,平安銀行亦重新發力對公,在產業互聯網爆發在即的背景之下,以客戶價值為導向進行自身能力重塑,以技術變革為突破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在產業互聯網生態構建的大趨勢中,以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為契機,佈局產業與科技領域,向著更均衡的新型銀行邁進。

值得注意的是,面向中小企業推出的一站式經營服務平臺“口袋財務”,是平安銀行金融科技力量在對公領域使用的最佳體現。上面集成了企業金融服務、經營服務、員工服務等各項綜合服務能力,並廣泛應用生物識別、OCR(圖像識別能力)、一鍵理財、一鍵融資、資產全景圖、跨PC屏連接、雲簽約、大數據等多種科技能力,將它們作為平臺的能力嵌入到各個流程節點中,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並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面對中資企業“走出去”跨境金融需求新變化,平安銀行以在岸、離岸、自貿區、NRA、海外分行五大跨境金融服務體系,疊加“跨境投融資”、“跨境資金管理”、“跨境貿易金融”、“跨境同業金融”、“跨境e金融”五大產品體系,並推出業內領先的離岸業務多中心繫統、網上銀行、口袋財務、交易通、跨境智能反洗錢等一系列線上化服務,為客戶提供集結算匯兌、貿易融資、信息查詢及商流管理於一體的全流程、線上化、智能化跨境金融服務。

深耕產業20餘載的平安供應鏈金融,在傳承領先優勢的基礎上,以場景為入口、以交易為基礎、以數據為支撐,將支付結算、授信融資、財資管理等服務組件化、集成化,嵌入產業鏈生態,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客戶定製輸出產融解決方案,提供“千人千面”的產業鏈綜合金融服務,並深挖併購機遇,助力產業生態格局重塑與升級。

而在扶貧方面,作為“村官工程”的實施主體,平安銀行將精準扶貧做出特色。2018年“村官工程”啟動以來平安銀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貧困地區嫁接金融資源,以金融扶貧賦能產業扶貧,聚焦當地優勢產業,依託核心企業,將銀行、政府、企業與貧困戶緊密聯繫起來,銀行投入資金支持企業與政府的扶貧項目,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實現穩定增收。

平安銀行“村官工程”創新開發了產業扶貧貸款、扶貧政府債、扶貧企業債、消費扶貧、駐村扶貧、扶智培訓等多種業務模式,用“授人以漁”的方式實現產業扶貧從0到1的模式設計和從1到N的項目推廣,打造“扶智培訓、產業造血、一村一品、產銷賦能”扶貧閉環,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人才培育,帶動貧困人口“提智、增收”、實現“造血式”脫貧。一年多來,先後在廣西、雲南、陝西、貴州、四川等地投放產業扶貧資金123.54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萬人 。

平安銀行榮膺2019亞洲卓越商業銀行 張小璐描繪產業金融創新之路

據瞭解,本次年會聚集監管機構代表、權威專家、知名金融機構高層、實業企業家等財經人士,共話金融行業新未來。21世紀亞洲金融競爭力評選是《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聯合內地、香港和美國權威研究機構,根據銀行業評選指標,並通過模型分析,精心設計、撰寫的中英文分析報告,在業內極具含金量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