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對於中國最老的一批股民來說,沒有人不知道深發展的,000001這個編號不是白叫的。曾經有一個這麼說法,三年看長虹,五年看發展。但是沒有等到三年,長虹就不紅了,慢慢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2010年中國平安收購深發展,2012年深發展和原平安集團旗下平安銀行合併,成為新的平安銀行,從一個城商行一躍成為12家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之一。

在2012年那個時間段,國內最有活力的銀行是民生銀行,大家普遍認為國有銀行體制不夠靈活,而做小微貸款的民營銀行民生銀行是未來銀行業最具活力的銀行,那個時候,民生銀行業確實名至實歸,2010年-2012年民生銀行的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5.2%,58.8%,26.4%。平安集團最善於藉助外腦發展,於是在2012年從民生集團挖獵了邵平為首的一系列高管,平安銀行由民生系主政。

然而在民生系主政的那幾年,平安銀行並未取得期望中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對公業務還是零售業務都留下了鉅額的壞賬,其特色業務貸貸卡更是幾乎致平安銀行於死地。到現在,很多人談起平安銀行的經營貸還是心有餘悸,不敢買平安銀行的股票,不信任平安銀行的風控。

那麼這個民生系管理層精心設計的貸貸卡業務為什麼會在平安銀行折戟沉沙,下面二馬做一個簡單說明。貸貸卡本質上是一種針對小微企業的經營貸,產品設置是給企業一個固定的額度,隨借隨還,利息高,按照使用時間計息。聽起來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貸款設置,也非常受企業主歡迎。但是這種產品設置最怕的是經濟下行週期,在經濟下行週期,特別是在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刻,中小企業並不具備競爭優勢,甚至說存活艱難。在其他地方遇到資金鍊短缺的中小企業無疑把目光盯向了貸貸卡。而對於平安銀行來說,曾經信譽良好的客戶群,突然間出現了批量的違約,形成了大量的壞賬。民生系在平安主政四年,最終黯然離去。

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2016年謝迴歸平安銀行,擔任董事長。提出“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12字方針,平安銀行開啟零售轉型。這是平安銀行的一次鳳凰涅槃,平安銀行能夠成功嗎?

二馬曾經多次說過,不是誰都有資格做零售,做零售需要很多基礎條件。我們先看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的有利條件:

A、平安集團的海量用戶及百萬代理人隊伍:集團的海量用戶是平安銀行做零售的用戶基礎,這個基礎是獨一無二的。百萬代理人是一百萬流動的營業廳。

B、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是平安集團提升用戶粘性及AUM的殺手鐧---關於這一點,我舉一個例子,平安銀行和平安證券的例子。融資炒股的人都知道,平安證券的融資利率為5.88%,行業內最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平安集團綜合金融的效果,銀行證券一盤棋,銀行為證券提供低成本資金(其實這個資金成本相對於很多銀行貸款來說,也不算低。),平安證券綁定平安銀行,為平安銀行沉澱低成本活期存款。銀證一體,平安的AUM 提升了,客戶粘性提升了。

C、平安集團的科技能力是平安銀行提升管理、風控的有效手段。

從以上因素看,平安銀行完全具備做好零售的外部條件。但是平安銀行的這個有利條件並不是2016年才存在,在2012年邵平主政時,平安銀行的有利條件就是存在的。然後邵平沒有成功,我認識的不少人看好深發展和平安銀行合併,那個時候就重倉平安銀行,然而這一等就是四年。新的平安管理層能夠成功嗎?在二馬2017年購買平安銀行股票時,看好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的人並不多。單有好的外部條件還不夠,還得有優秀的管理層,那麼平安新的管理層是否優秀呢。這個我們用業績說話。這裡二馬用三個指標來說明平安的零售轉型成功與否。A、零售業務淨利潤佔比;B、90天逾期撥備覆蓋率;C、逾期90天/不良貸款偏離度。

從2017年到2019年,零售業務淨利潤佔比分別為67.62%,69%,69.1%;90天逾期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05.67%,159.45%,222.89%;逾期90貸款/不良貸款偏離度分別為:143%,97%,82%。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平安在零售轉型的巨大成功。

那麼平安銀行的零售轉型真的成功了嗎?對比當下最優秀的零售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短板是什麼?如果我們用雷達圖進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對比,這個雷達圖分為三個維度,資產質量、息差、負債成本。在息差方面平銀和招行不相上下,但是在負債成本和資產質量端,對比招行就差了很多了。2019年招行的存款成本為1.58%,不良貸款率為1.16%,平銀對應的數據為存款成本2.46%,不良貸款率為1.65%。

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負債成本和資產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高的負債成本就需要高的貸款利率,而接受高利率的客群,難免質量差一些,不良率就會高一些。平安銀行要趕上招商銀行,成為最優秀的零售銀行,必須破負債成本的局。負債分為零售負債和對公負債,降低零售負債成本非常難,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那麼平銀有機會降低對公負債嗎?有。

在2019年之前,平安是大力發展零售資產,在資產段壓降對公,一方面是因為平安銀行要優先發展零售,其次是因為平安銀行資本金不足,不能同時發展零售和對公。這裡提一下,不是說零售銀行就不發展對公業務,對於任何銀行,包括零售銀行,其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都需要一個平衡。對公業務可以快速提升負債規模,同時可以派生低成本存款(企業的貸款在相當多的時間是躺在銀行的賬上,這就是銀行的低成本負債;誰見過個人貸款後,把錢依舊放在銀行賬上的。)

2019年初平安銀行發行了260億可轉債,2019年9月成功債轉股,轉股速度之快,在銀行業開創了歷史。平安銀行補足了資本金,2020年開始放開手對公和零售兩條腿走路。2020年2月平安銀行的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負責對公業務的副行長說本來計劃給大家一個大驚喜,但是因為疫情影響,目前只能給大家一個驚喜了。畢竟2020年一季報還沒有發佈,我們不知道張說的驚喜是否真的存在。

作為跟蹤、研究平安銀行多年的小小微股東,我們看看平安銀行是否有機會通過做大做強對公業務來降低負債成本,對於其他銀行都做的很艱難的對公業務,平安銀行做的更好的機會是什麼?

這一切來源於平安銀行的綜合金融,來源於2018年底平安銀行的董事長謝擔任中國平安的聯席CEO,負責中國平安的團體金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不少大公司,內部各個事業部、子公司之間協同作戰往往有很大的難度,山頭林立,合作性不強。而謝擔任平安集團聯席CEO,負債團金業務,可以理解為平安集團打破山頭,各個子公司協調作戰的一個重要標識。

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謝負責集團團體金融業務可以為平安銀行帶來什麼?平安保險有大量的低成本負債,不少保險研究專家測算過,平保的負債成本不超過2%。當平保的大量保險資金投給企業時,平保雖然以股息或者債息的形式獲得了收益。但是這個過程中,收益並沒有最大化。前面我們提到過,銀行給企業貸款時,是可以派生低成本存款的。保險公司給企業提供資金時,沒有機會從企業反向獲得低成本負債,這是一種浪費。這個時候就需要平安銀行出馬了,利用平安保險給企業提供的資金,形成自己的低成本負債。而且這不單單是一個低成本負債,這還是一個不產生不良的輕資產負債,完美。

這就是全牌照的優勢,這就是綜合金融的優勢。

平安銀行做對公,絕對不是自己悶頭搞,一定是和集團聯動,形成一盤棋。很多人說平安銀行依靠中國平安才能有快速的發展,不是自己的真本事。但是話說,有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利用才是有問題。還有人說,平安集團那麼大,平銀又不是平安的全資子公司,平安不會一味的照顧平銀的。這裡我要補充一下,平安集團不是照顧平銀,這完全是平安集團全牌照、綜合金融下的組合拳,不存在刻意照顧誰,而是集團個股子公司互利互惠的行為。以前面舉 的平安銀行和平安證券的例子,這是一個雙贏的案例。另外,前面提到的百萬代理人就是一百萬個流動的營業廳。這是一個四贏的案例,保險代理人發展信用卡,分攤了保險公司的成本;站在代理人角度,有豐富的產品隊列可以銷售,收入更高;站在平銀角度,借用公司平臺,可以快速低成本發展零售業務;站在集團角度,綜合金融,降低成本,代理人粘性強。

平安銀行要想成為零售之王,那麼一個不可迴避或者說必須逾越的大山就是招商銀行。下面我們做一組對比。

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我們結合2018、2019年的數據,對於招行和平銀做一個對比,從不良、零售利潤佔比、活期存款佔比三個角度進行對比。

A、從不良角度,還是招行明顯領先,但是平銀進步更大。90天以上逾期貸款/不良貸款偏離度指標平銀已經優於招行;

B、從零售利潤佔比角度,平銀佔比提升,招行下降。但是這個說明不了太多的問題,零售行並不是說零售利潤佔比越高越好。2019年平銀零售利潤佔比提升也與當年壓降對公貸款有關。

C、從活期存款佔比角度,招行活期存款佔比高達56%+,這個數據真的是太優秀了。完爆平銀。平銀要想成為真的零售之王。活期存款一定要突破。我們看活期存款佔比,我們會發現活期存款中,企業活期的佔比高於個人活期。上面我們也講到平銀在負債端改善時,改善企業活期存款相對容易。我們對比2018年、2019年招行和平銀的數據,發現這兩者的活期存款佔比及企業存款佔比都有下降,這反應了目前負債端的激烈競爭。但是相對而言,平銀在企業活期端的數據改善情況要更優一些,平銀在企業貸款日均餘額對比2018年下降8%的情況下,企業活期存款增加1.8%。這裡面借用集團資產去做自己負債的作用已經體現。

平安銀行:一隻鳳凰的涅槃

由於疫情的影響,暫時不期待2019年Q1能從張那裡得到驚喜了,但願到年底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對公業務對於平銀負債端的改善。

對比領先一步的招行,很難期望在2-3年內平銀作為一個零售銀行在規模或者利潤方面超過招行,這不現實,畢竟目前招行的收入是平銀的兩倍,淨利潤是平銀的三倍。但是作為一個投資人,一個小小微股東,我們完全可以期待3年內持有平銀的收益超過招行。

站在一個投資人角度,在市場理性的情況下,目前的市值已經反應一個公司過去的經營情況,也反應短期將來的經營預期。截至2020年3月28號,招商銀行的市值為8252億,平安銀行的市值為2552億,就是這種差異的反應。

站在一個投資人角度,如果我們可以對於企業分析更深入一些,看的比市場更遠一些。我們就會發現招行已經到了一個頂峰,改善空間很小,而市場上按照這個峰值給他估值的。但是平銀的改善空間不小。負債成本有改善空間,也有改善方法,而一旦負債成本改善,一方面淨息差會隨之改善,同時也可以降低風險偏好,改善資產質量。

平安銀行的淨利潤有望從淨息差和資產質量兩個維度的改善而實現雙擊。這幾乎是一張明牌。很多還沉浸在多年前平安銀行高舉高打做貸貸卡的銀行股持股人,可能因為資金的傲慢與偏見而錯過一個零售之王!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