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本文部分图片感谢董代富老师分享,董老师致力于泸州地方民俗研究多年,值得后辈学习。

江阳沽酒客认为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否厚重,在于它历史上留下了多少能追忆的人和事,泸州之所以称为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它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古江阳到今天的泸州,岁月的痕迹都逐步被城市的开发而消磨掉了,虽然这令我们感到惋惜,但是依然有一些遗迹见证着它的过去。

2019年10月,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核定情况公布。第八批国保共达762处,四川共有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就有泸州泸县圆通寺、奇峰渡槽榜上有名。不管怎么说这对热爱本土文化的泸州人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这两个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在我们泸州这块沃土上,奇峰渡槽历史并不久远,它们建于上世纪70年代,坐落于玉龙湖灌区宝藏支渠上,为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水利工程石渠建设上的一绝。在泸县渡槽群中,建设最艰苦、投资投劳最多、建设规模最宏伟、设计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当数奇峰的“华丰渡槽”和“胜利渡槽”。这是对那个艰苦年代的印记,也是人定胜天的绝佳佐证。

而今天要重点给大家介绍圆通寺,则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五百年算什么呢?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值一提,但是想想孙悟空同志被压了五百年也不容易。

这个地处泸县喻寺镇雷坝村的庙宇,属于明代宗教寺庙建筑,能过躲过几百年的天灾人祸,岁月变迁还屹立不倒,其实也算是奇迹。如果你了解这个地方,很长一段时间缺乏保护的意识,就不会觉得为什么有时候沽酒客写一些东西会显得大惊小怪,不是沽酒客没见过世面,实在是担忧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东西可以给大家见证。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圆通寺又名圆通禅林,当地习惯叫元通寺。始建于明正德元年,嘉靖元年竣工,万历36年重建,清光绪4年培修。这个传承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圆通寺有三级台基,主要由山门、第一进院、前殿、第二进院、大殿及两侧厢房、第三进院遗址及后殿遗址等组成,占地面积2464㎡,建筑面积966.5㎡。寺院内外还遗存有部分明清时期石刻文物造像。圆通寺山门为双重檐庑(wǔ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殿牌坊式建筑,上书“圆通禅林”等题记。

值得一提的是,圆通寺是西南地区留存有丰富的题记和明确纪年的珍贵明代斗拱建筑,是四川古建筑从官式建筑体系向地方化风格蜕变的过度式古建筑,是四川古建筑从元代到明代演变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明清时期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历史、社会、文化、建筑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等价值。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这个泸州地区目前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曾经是喻寺地区香火最旺、信佛者最多人的地方,信仰之余百姓,其实更多的是给予力量、勇气以及给心灵疗伤,也给自己更多道德的约束,所以导人向善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追随。

今天我们看县志记录比较简单,不像泸州的方山和玉蟾的记录那么多,但是地方上的一些记录和口头上传承,更清晰的把它的前世今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当年还叫喻寺场的这个地方,在它5里远的山丘之上,建造了圆通古刹,不知道当时选址经历过什么。但据寺中文献载,全寺分为上、中、下三重大殿,占地十数亩,庙宇坐东南,面西北,三层石梯而上,左右厢房、禅房、膳堂,有客厅,其建筑风格宏大,殿堂、楼阁石木结构、斗拱、雀替、莲花层层,布局巧妙,制作精细,独具匠心。上中下殿、山门均为斗拱、雕梁,为典型明代建筑。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上殿、中殿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有寺碑记为公元1506年,下殿和山门建于万历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即1607年至1608年,山门额上由知州阮时行大书“圆通禅林”四个大字,而山门内门牌上为童守愚书“高明胜槩(gài同概,意思美好的境界)”四个一尺见方楷体大字,两任州官相约为圆通寺题辞,在明代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里我们可以想见它曾经的鼎盛。

清光绪四年、六年,即1878年和1880年,寺僧与信士又一次大修宝殿。

走进圆通禅林,庙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寺墙下金菊朵朵,争相开放,竹林排排,迎风、桂花、菩提树左右,更张显寺宇古刹之景致。

穿过山门进入下殿,四大天王、接引佛、韦陀菩萨,而进殿时立有四柱三门坊,中门坊上书有:“佛仰三尊悠悠岁月随云幻;寺朝一品朗朗乾坤着露来。”

左右门坊也有一联:“晨钟一响警通寺;暮鼓三声震佛岩。”两联书刻时间是“庚辰岁菊花月”并有作者石印一枚。证明是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与寺中重建山门碑记所载一致。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进入佛堂,正中是千手观音立像,左右是西方诸圣、二十四宿,穿过观音殿数步便是正殿佛堂,有如来佛祖,左右有阿难、迦叶、十八罗汉像,尊尊庄严,个个彩绘,佛祖前吊一盏绿色琉璃长明灯,光线半暗半明,殿中四根龙抱柱,金光闪闪,排列两边,宝盖通天,有一处飞龙出海之天穴,龙身五色祥云围绕,瑞气万千,为佛堂增添了神话色彩。

从大殿房梁上,偶然发现一排墨迹,仔细辨认是:“大明国四川省僧正司所辖泸州圆通寺。”可以证明,早在五百多年前,这座寺庙就是由政府来监管的,不同于民间捐资所建的寺庙。所以这个庙宇可能还能挖掘出它其他更多信息,可惜沽酒客手头资料有限,看看有没有其他有识之士能加以补遗。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圆通寺自身的底蕴包括它的三绝,正是其精髓之处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这就是穿斗

一是建筑为歇山式屋顶,穿斗梁架,共七架梁,前后双步梁用4石柱支撑,殿堂宽14米,径深8.4米,通高8米。而正殿为木石结构,抬梁10架,屋内用4根长6.3米、宽0.5米的四方大石柱支撑屋檩,檐下用斗拱承托梁头,斗拱有内外之分,用三层马形的雀替层选,形成单昂三踩斗拱,犹如莲花朵朵,托起大雄宝殿之金顶,不仅精美好看,而且又承托梁的力学作用,造型精巧、别致、艺术性强,数百年来为游人香客称赞,为古刹建筑中的奇葩。如果你能耐得住性子,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建筑学,已经超越了它实用的本身,跨入了美学的范畴,反倒是今天我们对古代的建筑学传承完全停滞了。

二是圆通古刹结交天下名人,其实物是死的,要想它能传播必须有人来搅动,所以人文人在前,文在后。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与大德禅师为至交挚友。刘光第在寺中住了一段时间,书有“永保清宁”四字为念。刘光第被慈禧太后斩杀后,大师不顾个人安危,将光第遗书刻成大匾高挂于佛岩寺大雄宝殿内,以此纪念这位为中国变化图强而流血的志士仁人。刘光第是富顺人赵化人,当年泸州富顺是一家,也算一段佳话,可惜今天知道的人不多。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三是,六一佛子禅宗大师于民国三十五年时来到圆通寺,后挂单佛岩寺。佛岩寺同为大德禅师管理,六一佛子是名人,又是大书法家。他在佛岩寺看到刘光第先生题的“永保清宁”匾额,敬重君子之情油然而生,欣然挥毫题下:“身是菩提称长老;心如明镜做神仙”为纪。六一佛子为佛岩寺赐墨宝后离去,乘舟出川,云游而去。关于六一佛子是那位高僧,沽酒客学识浅薄,实在没有找到资料,不知道是不是浙江湖州的六一古寺一位高僧,当然这只是个人猜测,也希望有知情者可以补充。

圆通寺为临济正宗,从塔林和尚坟了解到,清光绪年以来,有大德、法静、法宾、法轩、法字、空勋、彻尧、彻岁、彻静、彻大、本昌、本缘和尚为寺中住持僧。

其中有本慈是大学生,对佛学研究颇深,修为也达很高的境界,还在庙中举办佛学研究会,就连空勋师都参加学习,一时间开山门吸收俗家弟子,当年场中喻铁匠、王油匠、先染匠、庞鞋匠,经本慈大师点化皈依佛门,被人们称为喻寺佛门四将(匠)而传为佳话。

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斗拱建筑的古庙——泸县喻寺镇圆通寺

这些对于非古迹庙宇研究者来说,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当地人因为文化的差异,又只是单一的去朝拜,传播上面并不深远,我想今天写出来也算是对它的一种致敬。

今天看来一个古庙宇也好,古迹也好能不能被流传下来,更重要的是它本身的文化属性能不能被长久的认同,并得到传播,当年用来教化和传导大众的佛法精神和让一些精修的大德高僧留恋的地方,今天可能越发稀少,民间并不能讲出更多的道理和哲学,但是如若有幸得以保留,相信它终究会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