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內腫瘤容易被誤診、漏診,該怎麼應對?

椎管內腫瘤不像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那樣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從症狀方面來看,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也就造成容易被誤診的現象產生。

椎管內腫瘤患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肢體疼痛等,不同節段的椎管內腫瘤導致的症狀容易和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混淆。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常被誤認為是頸椎病或腰椎間盤突出症,導致拖延治療,症狀加重。

椎管內腫瘤容易被誤診、漏診,該怎麼應對?

一、容易的誤診、漏診原因

1、忽略病史和體徵:忽視了病史的採集,如是否有外傷史、腰腿痛的性質及部位,是否有肋間痛、排尿困難、下肢無力等症狀;或未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如直腿抬高試驗、膝跟腱反射、肌力檢查等。典型的根性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診斷依據。

2、過分依賴影像學檢查結果: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CT已成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但有的臨床醫生忽略對臨床資料的分析,完全依賴影像學檢查結果,這是臨床誤診的重要原因之一。且CT檢查對腰椎管內腫瘤的診斷不及MRI,影像學醫師診斷經驗不足也是造成誤漏診的原因之一。

3、診斷思維誤差:部分醫生對外院已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者產生慣性思維,先入為主,盲目信任外院診斷,不對病情演變仔細分析;或診斷中簡單運用“一元論”,忽視多種疾病並存的可能,這些都是造成誤診或漏診的原因。

椎管內腫瘤容易被誤診、漏診,該怎麼應對?

二、如何防範椎管內腫瘤的誤診、漏診

1、重視鑑別診斷:椎管內腫瘤多無外傷史且症狀進行性加重,神經損害程度與腫瘤大小有關,休息後症狀不能緩解;椎間盤突出症多有外傷史,休息後症狀可緩解。椎管內腫瘤逐漸增大產生對該側脊髓壓迫,脊髓丘腦束與椎體束排列都是下肢者在外側,故髓外腫瘤首先壓迫下肢神經纖維,產生自下而上的感覺減退、麻木及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症狀,此時疼痛減輕;晚期脊髓完全受壓,產生相應症狀。腰椎管腫瘤大部分疼痛以夜間痛和燒灼樣痛為主,椎間盤突出症疼痛為下肢放射性痛。仔細做好體格檢查和病史收集,瞭解兩病不同點,有助於鑑別診斷。

2、正確使用影像學檢查:MRI檢查是當前診斷椎管內腫瘤的重要手段,文獻報道其術前定位診斷準確率97.1%,定性診斷準確率70.6%,發病部位、信號強度及強化特徵是MRI診斷椎管內腫瘤最重要的依據。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準確率在80.0%~93.2%,但因其斷層面有侷限性,可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對有不典型臨床表現的腰腿痛患者,應警惕腰椎管內腫瘤,術前必須行MRI檢查助診,必要時做腦脊液和脊髓造影檢查。

3、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椎管內腫瘤的認識: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椎管內腫瘤,從症狀和體徵與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症不易鑑別,本組有28例行MRI檢查前均漏診腰椎管內腫瘤。CT檢查往往只掃描椎間盤平面,孤立的椎管內腫瘤容易漏診。總之,對於頑固性下腰背部痛伴根性神經疼痛者,應想到二者並存的可能,完善X線、CT、MRI檢查,及早手術以免延誤病情。

椎管內腫瘤容易被誤診、漏診,該怎麼應對?

椎管內腫瘤會在狹小的椎管空間內,壓迫脊髓或神經,引起疼痛症狀。雖說與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也比較相似,但治療思路卻截然不同。腫瘤會慢慢長大,壓迫引起的症狀不能通過按摩推拿或服藥消除,如果不切除腫瘤,只會越長越大,加重對神經功能的損害。所以當出現頸椎病、椎間盤突出類似症狀的時候,不妨排查下椎管內腫瘤,早確診、早治療,減少對患者身體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