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普通家庭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這些年,看到過不少所謂的“心靈雞湯”,分析為什麼窮人買不起房。

這些雞湯,大都說是窮人不敢負債,不敢使用高槓杆,才導致房子越來越買不起。

乍一聽,挺有幾分道理,可問題是,在一家人吃喝都成問題的時候,那個窮人既有能力籌來這些錢,還能夠撐住高額的月供成本?

前段時間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經濟學家,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貧窮的本質》,書中揭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窮人之所以很難變富,是因為生活的重壓讓他們無暇他顧,沒有時間、也沒有渠道去接受新的信息,以至於讓他們年復一年的“先顧著眼前再說”。

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富人思來年,窮人顧眼前。

不過,我們依然應該承認,在過去20年,房產是讓一個普通家庭致富的“躺賺”渠道,也是讓一部分人從小康之家變成了大富大貴的主要原因。

原因很簡單,貨幣高增速的環境下,首要的就是防止資產貶值,而保值屬性強的實物類資產:房地產,也就從中受益最多。

在2007年末,我國的廣義貨幣M2規模40萬億元,到2018年,超過了180萬億元,增加了3倍多。同期我國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接近3倍,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均價也增長了近1.5倍。

未來十年,普通家庭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那麼,未來十年,普通家庭該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先來說房子。

經濟學家姜超日前分析稱,今年以來,我國M2增速較過去十年的均值幾乎減半,那麼因貨幣高增速而上漲的房價自然也就增長乏力。

在今年,商品房住宅銷售均價漲幅9.0%,中債綜合指數漲幅3.2%。如果以二手房價來看房地產的回報,今年1-3季度70城二手住宅價格累計漲幅僅3.3%,其中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僅上漲1.5%。

顯然,房子已經無法作為保值資產而存在,在限購、限售、限貸、限價、限商的“五限譜”的環境下,房產很難取得高額的回報。

再來說“車子”。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汽車累計批發銷量為995.4萬輛,同比下滑9.3%。顯然,在去年下半年轉入下行通道後,車市並未掉頭。

在這期間,車企和經銷商也在用降價等方式“討好”潛在用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賣車早已不是昔日那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拿最近三個月來說,國五車正式退出汽車消費的主力市場,6月份的“衝刺”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後續的消費潛力。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48.3萬輛,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16%。預計“衝擊波”會延續到12月,甚至未來5到10年的時間,車市都會進入到“平臺盤整”的階段。

未來十年,普通家庭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事實上,10年後,最珍貴的或許不是房子車子,而是“3種”被忽略的東西。

第一,土地資源。

如今,地價越來越貴,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賣地最多的50大城市出現了賣地面積未明顯上漲,土地成交額卻爆發的現象。

按照截至8月22日的統計數據顯示,50大城市合計成交土地建築面積為69489萬平方米,相比2015年同期的69461萬平方米基本持平,但土地出讓金上累計達到了1.39萬億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9342.8億元,上漲幅度達到了49.22%。

長此以往,地價高企必然會成為全社會公認的一大問題,再過10年,土地資源依然最稀缺。

經濟學家姜超之前舉過一個例子,在加拿大,華人新移民通常離市中心比較遠,大部分聚集在城郊。

因為重視教育是我們的傳統,隨著搬去的華人越來越多,當地的學校考試成績就開始突飛猛進。於是乎,本來一文不名的房子,轉眼就變成了學區房,房價自此水漲船高。

這個故事,其實告訴我們真正值錢的並不是房子,房子只是一堆鋼筋水泥,建築材料才值幾個錢?售樓部、營銷費用才值多少?

未來十年,普通家庭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真正值錢的,是房子背後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資源,也就是土地的資源足夠“值錢”。

第二,教育。

舉個例子,南都NDX實驗室此前以“月薪3萬撐不起一個暑假?你覺得這些錢花得有必要嗎”為主題進行的互動投票中,近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孩子至少報有一個暑期班,27.7%受訪者表示暑假花銷超過1萬元。

但與此同時,在2331名受訪者中,1295人認為這些錢花得“沒有必要”。

看來,有一半的家長,都覺得給孩子一個暑假花幾萬塊,這錢花的值。

但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輕鬆拿出幾萬塊來,也不是每位購房者,在承擔了50%的房貸收入比之後,還能滿面帶笑的為孩子重金投入。

無論如何,未來10年,教育依然是一個家庭投入的“重頭戲”。

第三,健康。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15%的人處於疾病狀態,慢性病折磨著每一個家庭。與此同時,老齡化的速度非常迅猛,根據社科院的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未來十年,普通家庭選“房子”還是“車子”?經濟學家說出心裡話

需求有了,各大巨頭的佈局也是理所當然。

據瞭解,排名前十的富豪中,大多數均已經涉足大健康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底,萬達在醫療產業的總投入已累計高達1500億元,在去年,阿里巴巴與某知名醫療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入駐其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馬雲也曾公開表示,“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

總而言之,房子作為一個家庭增值最快資產的速度已經結束,10年之後,只有健康、土地、教育才能作為一個家庭的重要“財產”,這不僅僅關乎一個家庭的財產配置,更是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