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中醫拾珍》前言

斗轉星移,歲月無聲

在2008年裡,除了北京的奧運會,天下究竟還發生過哪些大事呢?記憶中已然模糊不清,但是在這一年的四五月間,有四個深愛中醫的人的一時的‘衝動’,卻真實的促成了岐黃中醫論壇(現在的華夏中醫論壇)的誕生。論壇初期的艱辛,非親歷者是難以體會的,即便現在想起,當時的心酸、無助、困惑彷彿還能觸及。時光流轉,看著現在已經成為訪問量第一的純中醫論壇--華夏中醫,我們四個至今還未謀面的人,感悟更多的也許是一種慶幸,慶幸我們堅持著走過來了。能義無反顧的堅持做一件在當時還看不清前景的事情,是需要一個強大的信念來支撐的,那就是當時偉峻提出的一個口號,也就是後來論壇的宗旨:傳中醫薪火,濟天下蒼生。回顧這些的時候,頭腦中竟然跳出‘偉大’一詞,如此自戀的兩個字,讓我啞然失笑。一路走來,四個人的論壇是不可能生存到現在的!如果說最初是我們四個共同播種了一粒種子,而這粒種子逐漸成長為大樹,卻是傾注了太多同樣執著熱愛中醫的同道們的辛勤汗水。在這裡,我對所有默默支持華夏中醫的同道們,表達最真誠的敬意:謝謝你們!

2010年2月,以《杏林集葉》為代表的論壇第一套叢書正式出版,這是論壇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論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叢書的出版,讓更多中醫從業者和中醫愛好者認識了華夏中醫,論壇作為中醫交流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得以發揮,各種觀點的碰撞,各種臨證心得的分享,讓一大批更加接近基層臨床實際的文章得以不斷在論壇發表。伴隨著這種發展,並在人民軍醫出版社各位老師的大力幫助下,華夏中醫叢書系列開始陸續出版。基層中醫的臨床心得不斷問世,為更多喜愛中醫的人提供了很實用的讀本,也為諸多學驗俱豐的中醫同仁提供了一個展示各自臨證心得、體悟的機會。可以預見,在這種趨勢下,這麼多優秀的個人著作的傳播,必然要促進基層中醫和愛好者間的交流,並會不斷提升普通民眾對中醫的認知。經驗的交流與傳承,也必將會逐步實現造福蒼生的目的。

隨著論壇的不斷壯大,優秀文章不斷積累,個人專著陸續出版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一個問題。個人專著,要有非常充實的內容,併成為一個完整體系,文章達到一定數量後才能單獨成書。而論壇中存在著大量的優秀文章,雖然很有學習、參考價值,但數量很少,獨立成書非常困難。為避免這種遺珠之憾,從2012年底論壇管理組內部開始籌劃出版合集,就是把這些散在的論壇文章進行採集分類,集合成冊,做成系列出版。也就是現在見到的《華夏中醫拾珍》系列。

初稿提交出版社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編輯老師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文章的甄選、材料的核實,到詞句的勘酌、逐字的校訂,其難度和強度之大可想而知。清樣中列出的一些修改指導意見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僅大幅提升了本書的質量,也是我們以後在論壇上發表個人觀點和編輯論壇叢書時都需注意的重要原則。現列舉如下:

1、由於網絡文章的特殊性,再加上本系列書籍是多人著述文章的合集,在單位符合、標點符號、語句層次、引文上出現大量錯漏之處。雖經編輯老師們做了大量加工修改工作,以及我們反覆的校對,也難免疏漏,敬請讀者指正。

2、關於文章主題觀點方面,編輯老師的意見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看待西醫方面,現在兩種醫學體系並存,互相影響與滲透是不可能避免的,作者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風氣及門戶之見,客觀、科學、開放的闡述自己的醫學觀點。在目前中醫正常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觀點也不要過於偏激,作為學術出版物來說,作者的學術觀點應該客觀、準確,避免摻雜過多的個人情緒化和對國家政策的質疑。試想,如果沒有國家政策對中醫藥的大力支持,僅憑民間的個人行為,中醫藥根本不可能與現代醫學抗衡。近代中醫艱苦的發展歷程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在論壇中我們是鼓勵各種觀點出現的,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我們提倡百家爭鳴,言論自由。但作為正式出版物,其影響面會更廣,讀者層次也存在很大差異,為避免對讀者造成誤導,所以對於一些觀點過於偏激的文章,編輯老師們做了刪減。這也提醒各位作者,以及我們以後的文章採集工作中也要時刻注意。

3、諸多民間偏方、秘方的療效,受到作者認識範圍的侷限,有些難免出現誇大。一些過於絕對、肯定的語氣和內容過於單薄的部分已經做了修正,但讀者在閱讀時還是要注意甄別。學術用語,也要逐步規範化,文章中引述古籍的,一定要查證準確,標註清晰。

4、不可否認,中醫存在很多優勢,也正是這些不可取代的優勢,才能讓中醫不斷前進。結合現代發展,我們要對中醫優勢病種有新的認識。如一味的拋棄西醫之長,也是不明智的。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繼續單一用湯藥治療;簡單的外傷出血還用出生老鼠拍死加生石灰搗碎曬乾應用,或用生蟾蜍打死灌生石灰晾乾應用等製作止血藥等等。中醫是關乎人命的科學,需要與時俱進的包容。

正如建立論壇之初,叢書的第一輯雖然出版了,但其中依據存在很多缺憾與不足,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還需要更多喜愛中醫,支持中醫的朋友們大力的支持與培養。再次,向叢書文章的各位作者,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們,支持、參與此項工作的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謝。希冀,本系列叢書,慢慢長大、逐漸完善,為推動中醫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2014年5月 華夏中醫論壇 孫洪彪寫於柳城

《華夏中醫拾珍》前言

華夏中醫論壇為四君中醫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