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文 | 凝媽

我們小區的老人反映,有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總喜歡打人,背地裡都稱他是“壞孩子”,告誡帶孩子的家長,如果看到他就離他遠一點,不要傷到自己家的孩子。

這個孩子小名叫小寶,二寶在外面玩的時候也差點被他打到。小寶的媽媽也知道孩子有這個行為,每次看到小寶跟人走近一些,就趕緊上去把孩子拉回去,生怕孩子傷到別人。

但有時候孩子的動作很快,來不及拉他走,他就上去抓對方孩子一把,孩子大哭起來,小寶媽媽連忙給人道歉,不過也很無奈“我家孩子怎麼這樣呢,怎麼說他都不聽,我們都怕了他了,在家也是動不動打媽媽、打奶奶。”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其實,仔細看這個孩子,也不像很調皮的樣子,見了人嘴也很甜,“奶奶、阿姨”常掛嘴上,很有禮貌。但是一旦遇到小孩子,他要是喜歡人家手裡的玩具,就會去搶,人家不給,他就打人。

總結來看,主要是因為搶東西而打人,但是喜歡打人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才賺了個“壞孩子”的綽號。那喜歡打人的就是壞孩子嗎?也未必。

孩子喜歡打人就是壞孩子嗎?錯!是“打人敏感期”到了

2-3歲時,兒童自我意識敏感期到來,這時兒童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意識到自己同世界萬物是分離的,開始進入自我分離和認識自我的過程。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喜歡打人,也可以說孩子進入了“打人敏感期”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以自我為中心,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在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孩子會“打人”,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在表達情緒時不能準確用語言表達,而大動作能力發展快速,會選擇用肢體攻擊“他人”,這是孩子在進行自我保護。

像小寶,因為想要別人的玩具,人家不給,就打人,就是因為他把人家手裡的玩具也看作是他的,他沒有得到滿足,就採用了極端的行為發現情緒。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孩子在家還會打經常照顧他的人,比如媽媽、奶奶,打他們的臉、拽他們的頭髮,表現得很暴力,家長也會認為“這孩子怎麼這麼壞!”2歲的二寶在家也有打人的行為,所以非常理解孩子的這種狀態。

《捕捉兒童敏感期》提到: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打人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是為了吸引人的注意,所以,父母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總的來說,孩子在打人敏感期出現的打人行為,並非是有暴力傾向,而是因為在遇到挫折時,內心不滿、恐懼和不安,表達不滿意、尋求關注而採用的一種方式。不能給他戴上“壞孩子”“喜歡打人的孩子”這樣的帽子,如果在這個階段恰當,孩子內心平衡、需求滿足、瞭解打人是一個不當的行為而且是一個不能解決問題的行為以後,孩子就不會再隨便打人了。

家長處理不當,孩子也會變壞,3種家庭會出打人娃,家長要了瞭解真相

  • 家長縱容孩子

面對孩子打人時,有的家長會採用縱容的態度,尤其是孩子在打家長的時候,家長出於疼愛孩子,不會制止。家長反而會嘻嘻哈哈,或者故意尖叫,這反而引起孩子打人的興趣,孩子會感覺打人原來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孩子會變得更加有恃無恐。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也有的家長會縱容孩子打別人,當孩子打人時,他們非但不制止,而且給孩子找臺階下。看到一篇文章中,有孩子總打小朋友,家長無所謂地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打人沒有惡意,我家孩子不會故意打人,打人也很好,長大不吃虧。”有了家長的縱容,孩子更是像拿到尚方寶劍一樣,解決問題全靠“打”,自己就很容易被孤立。

  • 家長慫恿孩子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虧,不但不覺得打人是壞事,還會慫恿孩子打人,孩子會慢慢發展成屢禁不止的暴力行為。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個案例,一個叫林林的孩子為了佔好的洗手位,把正在洗手的小凡拉出來推倒,值日生小亮扶起小凡並指責林林,讓林林道歉並排隊。林林不聽安排還想打小亮,小亮不小心抓傷了林林的臉。老師告訴林林媽媽,讓媽媽配合教育一下,媽媽沒表態。

媽媽接下來的做法讓老師大跌眼鏡,在路上高聲跟林林說“他抓你的臉,你怎麼不用力打他,真沒用,打傷了他,媽會花錢給他看病去!”不是自身孩子的問題,而是慫恿孩子採用暴力手段回擊,孩子能學好才怪呢!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 家長粗暴制止

有火爆脾氣的家長,凡事都是靠武力或靠斥責解決。這種解決方式暫時制止了孩子的行為,但是可能會導致孩子打人敏感期延後,以後也會採用暴力方法解決問題;也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懦弱、不自信、膽小怕事,同樣不利於自身發展。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班上一個小男孩總是打人,被打孩子的家長在群裡質問“你家孩子總是欺負我們,你趕緊管一管!”打人的家長說“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就是不聽話,今天再揍他一頓!”這孩子只要一惹事,回家就是一頓揍,家長從來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這樣做是不對的,導致孩子也學會了家長的處事方式,遇到不順就打人。這樣的孩子讓家長、老師都很頭疼,危害不小。

面對喜歡打人的孩子,家長這樣處理更好

孩子在打人敏感期的行為不算惡意打人,但是如果像上述三類家長一樣,縱容、慫恿、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孩子打人的問題,孩子無疑會變壞。那面對喜歡打人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些方法。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孩子為了滿足自己而打人

  • 現場立即制止

兩三歲的孩子,都是由家長照顧的,所以在孩子打人的時候,肯定有家長在場。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打人了,要立即制止,把孩子抱住,控制孩子的手或者腳,把孩子拉開,堅決不允許孩子打人。告訴孩子“打人不對!”這時表情一定是嚴肅的,語調語速都保持中等,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威嚴。

  • 和孩子溝通情緒

制止孩子的行為以後,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和孩子溝通情緒。讓孩子站著,家長蹲下身來,問孩子“剛才你不高興了,是不是,你想要那個玩具,小朋友不給你!”孩子就知道自己的情緒被家長理解了,說到自己的心坎裡去了,情緒就會平靜下來。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 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方法

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是:用語言而不是用行動,如果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對方商量“我玩一會兒好嗎?”或者用自己手裡的玩具和別人換,而不是去打人。

還可以向大人求助,去問對方小朋友的家長“我可以玩一下這個玩具嗎?”或者請求自己的媽媽幫忙去爭取這個玩具。孩子在一次次的受挫中,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以後就不會再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

平時還要多引導孩子,在帶孩子外出時,提醒孩子如何同別人溝通,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孩子有了心理準備,遇到事情時也不會做出極端的舉動。

➤孩子為了尋求關注而打人

  • 立即制止

有時候孩子為了表達愛、表達友好或者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打人,這種情況會被人誤會,也要及時糾正。如果孩子在家裡打奶奶、打媽媽,不要只知道躲閃或者尖叫,而是要控制孩子的手腳,制止他打人的行為,讓他沒明白打自己人也不對。孩子就會慢慢了解這種方式是不好的行為。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把握“打人敏感期”,讓“壞孩子”變好孩子

關注孩子

有的家長特別忙,常常會在孩子打人的時候才會關注孩子,孩子慢慢會養成一種習慣,打人會引起關注,會把打人當成吸引家長注意力的方法。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注,不管孩子有好的表現還是不好的表現,都要多關注孩子,多和孩子聊天、陪孩子玩耍,這樣孩子就不需要刻意尋求關注了。

  • 教孩子表達自己

有時候孩子表達自己時還是不得要領,去打人也可能是表示友好或者表達愛,這時要理解孩子,問孩子“你是不是想跟媽媽玩啊?”“你是不是很喜歡那個小朋友啊?”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可能會點頭說“是”。

這時,我們就要告訴他“如果你想和媽媽一起玩,可以拉著媽媽的手去想去的地方。”“如果你喜歡小朋友,你就伸出你的手,請他和你握個手!”孩子就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了。現在二寶想和媽媽一起玩的時候,就是拉著媽媽的手說“拉著媽媽到那個房間去玩!”感覺懂事不少。

孩子打人也是成長中的必經之路,是自我意識萌發的表現,說明孩子在長大,我們應該看到孩子的成長,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成為一個懂愛、會生存的人。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