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如今宮廷劇越來越火熱,幾乎是拍一部火一部,看完這些劇之後,很多人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古代皇家多無情。事實也確實如此,古代有多少皇帝上位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又有多少皇子為了帝位自相殘殺,唐朝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清朝有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大戲,今天要說的是明朝的一對兄弟,根據史料的記載,朱祁鎮復辟不久後,弟弟朱祁鈺就病逝了,其實還有史料記載:他或許是被害而亡的。

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朱祁鈺劇照

明朝自從朱棣搶了侄子的皇位後,便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自然,明朝的帝陵也大都在北京,也就是如今的旅遊之地“明十三陵”,顧名思義,這裡安葬著明朝的13位皇帝,但眾所周知,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那麼有誰不在這其中呢?第一位便是創始人朱元璋,他在南京稱帝,去世後也被葬在南京;第二位便是被朱棣奪位的朱允炆,他在靖難之役失敗後,留下一把大火失蹤,至今下落不明;第三位便是今天要說的他,朱祁鈺。

朱祁鈺,雖然生在皇家,但他出身著實很卑微,他的生母是賢妃吳氏,吳氏是帶罪之人,她本是漢王府的人,明宣宗時期,朱高煦造反被生擒後,漢王府的女眷都被充入後宮為奴,吳氏便是其中之一。她長相豔麗,宣宗在回京途中看到她很是喜歡,便將其寵幸。但畢竟是代罪之人,不能入宮為妃,宣宗便將其養在宮外,且時常去看望她。

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明宣宗畫像

吳氏很幸運,沒多久便生下一子,即朱祁鈺。母因子貴,她被封為賢妃,但依舊不被允許入宮。直到宣宗去世,朱祁鎮上位,他們母子才回到宮中,朱祁鎮也將這個弟弟封為郕王,由此可見,朱祁鈺一生幾乎是與皇位無緣的。相比較而言,朱祁鎮即位就很名正言順了,他不僅僅是長子,還是皇后生的嫡子,所以宣宗去世後,年僅9歲的他登基為帝。

朱祁鎮一直很寵信太監王振,王振也藉此興風作浪,正統14年,瓦剌揮師南下,打到大同,北京都城面臨險境,王振便攛掇皇帝學習先祖御駕親征,年輕氣盛的朱祁鎮被徹底忽悠,倉促之間籌兵迎戰,結果可想而知,明軍大敗,數名將領戰死沙場,就連皇帝也淪為了俘虜。太子才2歲,無力處理朝政大事,混亂之時,在重臣于謙等人的扶持下,負責監國的朱祁鈺上位了,朱祁鎮則被尊為太上皇。

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朱祁鎮劇照

當時明朝一片混亂,京城流言四起,打算舉家南遷的人不在少數,朝廷之上也是一片爭議,有人主張遷都回南京,有人提議與瓦剌決戰,朱祁鈺臨危受命,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最後還是于謙表示,不能遷都,因為北宋時期便有南遷的先例,但這是亡國的先兆,朱祁鈺聽後果斷決定不遷都。

最後也是在他的主持下,穩定軍情,擊退瓦剌軍,保住京城,穩定百姓,這時的他,完全可以說是力挽狂瀾。原本朱祁鈺沒有當皇帝的想法,甚至於謙等人提議時,他也是萬般拒絕,但這時已經嚐到巔峰權力的他,逐漸習慣了皇位,也不想再讓位。瓦剌一看朱祁鎮失去價值,便將其放回,朱祁鈺無奈迎回長兄,但為防止他奪回帝位,便將其幽禁在宮中,這一幽禁便是7年之久。

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朱祁鎮劇照

在此期間,朱祁鈺為了不讓帝位旁落,他廢了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但他沒想到,第2年朱見濟就夭折,他大受打擊。後1457年,朱祁鈺身患疾病,連朝都不上了,百官心急如焚,因為後繼無人。朱祁鎮就是在這個時候,聯合石亨等人發動政變,復辟成功,廢掉弟弟,將其幽禁,也不準太醫為其醫治,直至其病逝。

但後世對他死亡方式頗有爭議,其中有一種說法是他被一個太監用白綾縊死的,史料《罪惟錄》記錄,“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還有在《病逸漫記》中記載:“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甚至清朝的乾隆曾經為景泰陵立碑時題詞說,朱祁鈺“子亦隨死,終於殺... ...實所自取耳”。

淺談三十四:朱祁鎮復辟不久,朱祁鈺就病逝,史料:被害而亡

朱祁鈺劇照

而且史料並沒有記載朱祁鎮不給弟弟醫治,甚至在《復辟錄》還記載朱祁鎮上位後2、3日,上朝時說“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無預弟弟。小人壞之耳”,但百官聽後默然。因此,有人認為朱祁鎮暗藏私心,朱祁鈺的死也和他有著直接關係。弟弟死後,哥哥朱祁鎮不承認他曾經的帝位,連他為自己修建的帝陵也毀掉,還將其以藩王的身份葬在玉泉山上,因此,朱祁鈺成為明朝唯一一位遷都北京後、又沒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參考資料《明史》《罪惟錄》《病逸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