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經典的美國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講述了二戰期間美軍一支小分隊深入敵後拯救一位傘兵瑞恩的故事。其精彩紛呈的戰鬥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中國的觀眾們可能不知道,近兩千年前的東漢,在我們腳下的中華大地上就發生過比拯救大兵瑞恩還要艱難刺激的一場戰爭。

一、耿恭堅守疏勒城

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多次派兵北擊匈奴,勒石記功,布漢國威於四方,並設置西域都護府經營西域的事務。而東漢初立,雖有意經營都護府,怎奈軍威遠不如前,所以匈奴人蠢蠢欲動,欲重新爭奪西域的霸權,這便是故事的背景。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叫作耿恭,出生於將門世家。其叔叔便是《後漢書》中赫赫有名的東漢開國將領耿弇。耿恭的父親早亡,年少的他便練就了堅韌的心性,成為他在戰場上得勝的精神武器。永平十六年,耿恭被派往金蒲城擔任戊已校尉,鞏固西域都護府。金蒲城便是新疆的奇台以北之地,在當時是環境極為惡劣,人畜難以生存的絕險之地。

耿恭並沒有將這次的外派當成一種折磨,相反,他認為在這遙遠的困境之地自己能夠建立更加寶貴的功勳,只是他不知道後來自己竟然能創造出這麼大的奇蹟。

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永平十七年,匈奴人不宣而戰,兩萬多名騎士大舉進犯漢朝廷設置的西域都護府。由於金蒲城是卡住天山咽喉的一個重要關隘,所以匈奴人必須拔掉這裡。面對城牆下黑雲壓城一般的匈奴騎士,自己身後只有數百名漢家兒郎。可耿恭並沒有驚慌失措,組織將士們用毒藥抹遍箭鏃,用帶著毒藥的弓箭壓制來犯之敵,匈奴軍隊猝不及防,中箭者當時未死,箭上的毒藥卻讓他們生不如死一般,匈奴人被迫撤軍。可他們沒想到耿恭竟敢扮豬吃老虎,當晚就率領這數百漢軍夜襲匈奴人的營寨。匈奴人見到漢軍如見到神兵天降一般被殺的節節敗退,驚呼:“漢軍,天神也!”

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但是耿恭並不是有勇無謀之人,他深曉以自己數百人的兵力難以抵禦匈奴兩萬騎兵,儘管自己出其不意打了兩次勝仗。最為糟糕的是,漢軍援馳的道路完全被封死,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孤軍奮戰了。於是他將部隊轉移到了鄰近的疏勒城,依據更加險要的地勢展開防守。匈奴人對於這支百人的部隊恨之入骨,勢必破城全部屠戮不可。耿恭多次根據地勢靈活展開還擊,匈奴人多次猛攻都被一一化解。可疏勒城中的物資得不到補給,糧食一天天地減少,戰士們只能殺死戰馬吃馬肉,拆掉戰甲上的皮革烹煮來吃,若不是後來打出了一口深井,耿恭和將士們就算不葬身於匈奴的馬刀之下,也會因飢渴而死,到了後來,耿恭只能與將士們吃匈奴人的軀體,當真是“笑談渴飲匈奴血”。時間一天天地過去,轉眼間戰事便持續了一年,若不是耿恭帶領著戰士們苦苦支撐,他們早已命喪於此。每每結束一場惡戰後的耿恭便會眺望東方的河山,希望能有一隻面家的旗幟飄揚在他眼前。

二、廟堂上的爭執

距離疏勒城數千裡外的長安,此時正在發生一場政治地震。永平十七年,任用耿恭的漢明帝去世。到了新皇登基,處理好一切事務時,已經是永平十八年,隔匈奴人進攻疏勒城已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朝臣們才想起遙遠的西域都護府。關於是否援救耿恭,朝臣們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以名臣司空第五倫為代表的大臣們認為,戰事已經時隔了一年多,耿恭他們生死未卜,這時候派兵營救沒有多大意義。而司徒鮑昱則反駁他,其一番話起到了力拔千鈞的效果“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當下我國的勇士正在死守邊疆,如果拋棄了他們,便是縱容敵人的暴虐,還傷了我國其他將士的心。這個時候如果不去救援的話,匈奴再次進軍入寇,陛下還能拿什麼去搏得將士們的忠心!擲地有聲的話一出,整個朝堂也沉默了。

許久,年輕的漢章帝下旨,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聯軍,出師西域,援救耿恭!

三、千里營救

一路上,漢軍所向披靡,接連打敗了前來阻撓的匈奴與車師的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北虜驚走,車師復降”可是,部隊行進到柳中城一地的時候,內部產生了分歧。柳中城面前盤亙的是天山,必須跨過天山才能到疏勒城營救耿恭。可那時已經是大雪封山,況且天山海拔高,在古代沒有輸氧設備,且單兵負載的武器戰甲極為沉重的條件下,要翻越天山真的是不可想象。不少將領也認為,沒有必要再去冒險解救一支生死不明的軍隊了。只有一個人堅決地反對,那就是耿恭曾經的部將範羌,他堅信他的長官擁有一身過人的能力,不會就這麼犧牲的,其他將士也並沒有為難範羌,只是給了他兩千人馬。

近兩千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被遺忘的疏勒城之戰

史料中沒有記載,我們也很難以想象,在風頭如刀的西域,範羌的部隊是怎樣冒著嚴寒風雪,扛著沉重的物資翻越空氣稀薄的天山的。史料中只記載到,耿恭忽然聽見兵馬聲,以為匈奴人又來攻城了,結果發現是漢家的旗幟“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一支堅強的軍隊與另一支堅強的部隊終於在此時相遇,此時,耿恭的部隊僅有二十六人了。第二天他們開始了返漢,他們突圍了匈奴人的追擊,一路上,耿恭的二十六人中不斷有人病重犧牲在路上。當他們到達漢界玉門關時,只剩下了十三人。玉門關的守將見到這支英勇的部隊千里歸漢,感動地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邀功請賞。鮑昱聽說了耿恭的事蹟後,更是稱讚他的節氣堪比蘇武。

結語

這便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拯救大兵的故事,其中體現的我們獨特的英雄主義精神仍在當今延續著:哪怕有千難萬險,膏身鋒厄的絕境,只要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我們就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守護他;其中不拋棄,不放棄的口號,也在我們偉大的解放軍中流傳著。

這便是我們的英雄,這便是我們的英雄故事。

參考文獻:《後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