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人和智能汽車使用的地圖到底有什麼不同?

編者按:可能有人會有疑問: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地圖,與我們日常接觸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公司的地圖有什麼不同?高德和百度做的是人類的地圖,而高精地圖公司做的是機器人使用的地圖。這兩種地圖都是幫助用戶基於地理位置做決定的工具,但它們的終端用戶差別很大。也正是由於終端用戶的不同,其類型與信息量就千差萬別。

本文作者為 Mapper.ai 產品負責人 Neehar Garg。Mapper.ai 是一家地圖和定位軟件公司,今年 7 月被激光雷達公司 Velodyne 收購。本文由汽車之心編譯自 Medium。

1、人與機器使用的地圖:到底有什麼實質不同?

​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是人類使用的地圖?

智能手機中地圖 APP 已經可以囊括一切。打開地圖應用,藍色的點會告訴你身在何方。而設定好目的地後,你的路線就會浮現在屏幕上。

揭秘:人和智能汽車使用的地圖到底有什麼不同?

手機上的地圖確實非常好用,只需要一個簡單的 GPS 芯片,手機就能在地圖上定到你的位置,誤差只在幾米之間。

除此之外,它還有追蹤通勤習慣,推薦行車路線,提供打折信息等數百萬種應用場景。

這些地圖上有用的語義學數據包括興趣點(POIs)、街名和地址等。

在車上,地圖則會給出路徑指示,比如告訴你「在某某大街右轉」。

像谷歌地圖這樣成熟的產品甚至還會包含更加細化的信息,比如車道數量,這也是你會在開車時聽到「保持左側兩車道行駛」之類提示的原因。

人類使用的地圖是非常好的資源,但想把它編進代碼卻並不容易。畢竟它是人類數百萬年進化的產物,是人類大腦對周邊無數信息進行消化吸收的結晶。

簡言之,人類的常識比計算機的模式匹配能力要強大多了。

常識的力量強大了,人類的地圖就無需那麼精確,即使 GPS 無法識別其中不同,一個藍色的小點也能保證你在駕駛時不會駛向轉盤上的花壇。

在隧道里或高層建築間,GPS 信號可能會偶爾消失,但你還是能靠著常識繼續駕駛,直到藍色小點重新出現。

即使沒有常識,機器的地圖,加上超強算力也能輸出正確決策。機器人的地圖裡「信息」更多,它能為計算機提供更多補充資源。

與人腦一樣,自動駕駛汽車搭載的超級計算機也能在駕駛時進行實時決策,不過由於缺乏常識,它理解起周邊環境來要困難不少。

因此,機器的地圖必須非常精確,其精度甚至要達到 10 釐米級別。

除了更加精準,它提供的信息還要非常直觀,指令更是能多細就多細。

比如:

  • 車輛當前處在哪個車道,該車道需要注意哪些交通標識和信號燈。
  • 車輛與道路的高度也非常重要,這是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高架行駛時的必備數據(車輛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高架橋上)。
  • 機器的地圖還必須永遠在線,並在 GPS 信號不穩定甚至徹底消失時持續為車輛提供精確信息。

說到這裡,什麼是機器地圖,大家就很清楚了。

與人類不同,機器不需要精美的界面,也無需夜間模式和精挑細選的字體。

簡言之,機器地圖就是一個信息倉庫,足夠機器導航使用。

揭秘:人和智能汽車使用的地圖到底有什麼不同?

周邊環境的 3D 模型加上 3D 數據上的語義信息層就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常識」

2、3D 點雲圖

關注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對 3D 點雲圖並不陌生。

點雲屬於空間數據,本質上來說是 3D 高程點的集合。

一個精準的實時 3D 點雲地圖是自動駕駛汽車執行多種基本任務的必要條件:

首先,它讓車輛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任何使用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汽車都會實時生成點雲圖,將點雲圖疊加到現有地圖上後,車輛就能找到自己的精確位置(即使當時 GPS 不可靠)。

激光雷達會實時工作,幫助車輛進行物體探測和躲避,而一個精確的點雲圖可充當環境的基線視圖。

點雲信息越豐富,車載計算機就越輕鬆,它也能分出更多算力專注於移動物體。

3、簡單的語義信息:每條車道的行車路線

點雲圖上要疊加一層語義信息,它能告訴自動駕駛汽車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則。

除此之外,語義信息還能為車輛 AI 提供周邊環境情況並充當這個世界的藍圖。

總得來說,語義信息的層次越多,車載計算機導起航來就越輕鬆,畢竟前路上會出現越來越多規劃好的環境。

這些語義信息包括:

1. 車道標線

2. 行駛方向

3. 交通信號燈與標識

4. 人行橫道

5. 馬路牙子標記與泊車規則

6.「高可信路徑」(最容易行駛的道路)

7. 建築工地和任何臨時規則

如果能將這一層層信息都融合進去,我們就能得到一套強大的點雲圖。

融合了語義信息層的 3D 點雲圖

當然,到底哪些語義信息對自動駕駛行業最有用,現在依然充滿變數,但未來幾年這些語義信息肯定還會受到持續關注。

同時,這也意味著,圖商得抓緊在自己的地圖中添加語義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