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牛屯镇处在滑县的最南端,与延津、封丘、长垣毗邻,被称为滑县的南大门,而暴庄,在牛屯镇的东南方,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和金银花为主的传统农业村。牛屯镇副镇长徐恩栓说,“滑县文化看牛屯,牛屯文化看暴庄”,这足以看出暴庄传统文化的厚重。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却养育了暴宗昌、暴大儒、暴翔云等多名进士,涌现出了廉吏暴方子、同盟会员暴质夫、庠生暴益图等许多仁人志士。

他们秉承儒家文化的精髓,将浓墨重彩的大写人生写在了历史的史册之上。2013年6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牛屯镇

晚清巡检暴方子,清廉刚正垂青史暴方子,名式昭,字方子。滑县牛屯镇暴庄村人。

暴方子自幼苦读经史,毕生刻苦自励,刚正不阿,为官爱民,清正廉明,为世人所颂扬。

清光绪四年(1878年),暴方子继承家训深邃的文化底蕴,出任江苏震泽县平望司巡检。他“疾恶如仇”,严令禁赌,禁鸦片烟、禁娼妓等,民风蔚然一新,短短几年,政绩斐然。

光绪八年(1882年),暴母因病去世,暴方子辞官归家守孝。三年之后,他补任洞庭湖西山甪头司巡检。上任后,他情操愈砺,立身更加清俭,且“爱民如子”,访贫问苦,打恶惩霸,兴利除弊,拜访山中遗老,保护文物古迹,不接受贿赂,不逢迎上司,深得百姓爱戴。

该地有三家典商,按照过往规矩,每年都要向巡检缴纳360文钱。别人都痛快收入囊中,暴方子却分文不取,悉数交给地方继善堂储存,以备救济孤贫。

然而,暴方子的这些做法,却也招致一些官吏的不满。在数年为官期间,他经常布衣草鞋跋山涉水,问民疾苦,也常常冒着获罪的危险在上司面前为百姓利益据理力争。当时的名士俞曲园(红学大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与暴方子的祖父是同榜进士,两家世交。他在给暴方子的一则手札中说:“百姓之讴歌万不敌上官之考语,足下宜慎之!”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暴方子

果不其然,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苏州知府魁元以“情性乖张,作事荒谬”为由将他撤职。然而在他被罢官后不到十日,家徒四壁焉,被困在西山。适值隆冬大雪,年关将至,全家人只能以野菜充饥。家住 堂里陈巷的一位老农张洽泉上门看望暴方子,发现这一情况后,召集全村二十多户凑满一石米于腊月初十日用船载去。山里百姓得知此事后奔走相告,纷纷冒着风雪赠送柴米,船载筏运,肩扛手提,络绎不绝。

尽管暴方子贴出启示阻拦,可是老百姓送柴送米的热情已经无法阻挡,自动送柴米的范围竟蔓延到西山岛上八十余村七八千户乡民。来送柴米的人有老农、樵夫、艄公、僧人、尼姑,甚至叟童。

从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开始,至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历时40多天,共收到白米一百另四石八斗,柴草多于数倍。暴方子便把百姓所送柴米列了一个清单,以备日后归还。谁知太湖厅竟下了一纸公文,说他“向各户敛费求索”,讹诈百姓。

耿介的暴方子却认为此事光明磊落,在答复上司的禀文中反驳道:“此乃万众心情所愿,愿者不能阻,爱者不能劝,非势驱利诱所能至,亦非乞求讨索所能得也”。当地的名流秦散之深受感动,据此绘制了《林屋山民送米图》,并写长歌送之。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湖南巡抚吴大澂向清廷请缨,前往山海关外督师御敌。身在滑县暴庄的暴方子自告奋勇,来到了吴大澂的幕府。他曾高兴地说:“伟哉,此举吾愿从之!”其间,暴方子奉命到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文。”翌年,因积劳成疾,暴方子病故于关外,时年30余岁军中官兵听到噩耗,无不痛惜。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暴氏陵园

吴大澂准于厚恤,派员运棺柩回家乡安葬,并将遗物《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等一并送归给家属。1948年6月,冯友兰《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序》中说:“方子先生是清末有名的廉吏,也是甲午时代的抗日英雄!”

郑文焯题长诗云:“谁识山陬有义民,政能怀物岂在伙。吁嗟此义良可风,丈夫何用悲途穷。伥偟抱此将焉适,可语西山一片石。对暴方子慰籍有加,感佩跃然纸端。甲午年间,在暴方子奔波于关外购军马时,大画家吴昌硕为其题诗云:“貔貅十万取韩京,壮志逢君快请缨。今日民心同感戴,壶浆箪食马头迎。”高度赞扬了他的抗日斗志。督师抗日的湖南巡抚吴大澂看到此图后题咏:“遗爱遍山村,穷黎直道存。官如能造福,民岂不知恩。解组尘生釜,賫粮人扣门。采风疆吏责,手撷到兰荪。”

日本投降后,暴方子的孙子暴春霆先生,已在傅作义部任职,部队移师北平,暴春霆唯恐图卷毁坏遗失,萌生影印出版。为此,他又带着这份图卷,遍请北京名人题咏。首先由北京大学校长胡适题签《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并写了长篇序文。胡适在《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序》中说:“……这卷子里有许多名家的手迹,当然都很可宝贵,但更宝贵的还有三件:一件是洞庭山各村人民送柴米食物的清单,一件是上司训斥暴君的公文,一件是他亲笔抄存他自己答复上司的禀稿。这三件是中国民治生活史料。”继而题咏的有俞平伯(俞曲园曾孙)、朱自清、徐悲鸿(作画并题签)、冯友兰、张大千、朱光潜、沈从文、于安澜、徐炳昶等名家、学者。暴春霆于1948年6月,在北平彩华印书局,用珂罗版印刷100册,分发有关人士惠存。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林屋山民送米图》

朱自清则赋新诗一首:“暴方子先生,这一个最小的官,/却傻心眼儿,偏好事好出主意。/丢了官没钱搬家更没米做饭,/老百姓上万家人给担柴送米。//上司训斥,说老百姓受他讹诈,/他却说,傻心眼儿的人有傻报。/这幅图这卷诗只说了一句话:/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在图卷集上,尤为难得的是,俞曲园、俞陛云、俞平伯祖孙三代题跋于一册,堪称题咏佳话。

1999年,江苏作家詹一先先生出版《廉吏暴式昭》时,又第三次兴起了题咏热潮,谢孝思、颜梅华、刘叔华、瓦翁、吴敖文文木、沙曼翁、尢玉淇等纷纷题字、做诗、绘图颂之。暴氏陵园英灵多,刚正清廉泽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廉吏,1990年,由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等人倡议,滑县政府拨专款重印《图卷·珂罗版》。在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组织下,暴庄村父老乡亲以及暴方子后人积极响应,捐资捐物,出勤出力,于1996年在暴庄村先后建起了“先贤纪念堂”和“暴方子纪念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题写亭名。

如今,走近位于村头的暴氏陵园,门楼外墙左镶王震的题词“振兴中华的先锋”,右刻胡乔木题词“弘扬民族精神”。门两侧有一副李敬题写的楷体对联:“三代讴歌华夏楷模,万民颂扬民族英魂”。该陵园有墓地一百多座,墓地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0米,墓向南北,墓前新建暴氏祠堂一座,南北长51米,东西宽20米。建有门楼三间,正祠三间,由光绪和民国碑刻三通,各界名人题词碑刻上百通。2004年被列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暴氏陵园

陵院内,正对大门口处,一个六面体的石质纪念亭高高耸立,正对门口的一侧有钱伟长题写的“晚清廉吏暴方子纪念亭”字样。院子东边是一处刻有《林屋山民送米图》以及名家颂扬暴方子的碑文石墙,名曰“方子碑廊”。纪念亭的后面和左右两侧都是各个时代和各界名人为这位廉吏树碑与题词。碑刻是激浊扬清彰显正义的举措,也是真切生动的廉政教材,更是暴庄村宝贵的祖训。

每逢大年初一,暴庄的父老乡亲便会早早地装扮一新,来到位于村西头的暴氏陵园,进行全村一年中最隆重的新年庆典活动——“集体团拜”,祭拜先祖,教育后代要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人。在暴氏陵园里,暴方子纪念亭右侧还有一座纪念碑,那就是暴方子的堂弟同盟会员暴质夫。

暴氏家族在原阳、滑县的传奇史!

暴式昭纪念馆

暴质夫(1883—-1923),名式彬,字质夫,性格刚毅,作风稳健,才学兼优,是河南同盟会的最早成员和中坚力量。曾在卫辉府官立中学(今卫辉市一中)任教,成为同盟会的秘密反清革命基地。辛亥革命爆发后,领导革命力量袭击清军,开展武装反袁护国斗争、参加护法斗争。1923年,暴质夫被委任为两湖宣抚使,准备北伐时,因病殉职。孙中山题词曰:“又弱一个”,专门派人将其灵柩护送回原籍滑县安葬。1924年,在于右仁、胡景翼、张钫、杨虎城、邓宝珊、王制文等15人倡议下,豫北同乡好友郭仲隗、韩经亚募捐集资在新乡兴建了暴张公园,以纪念暴质夫和在护法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志士张宗周。刚柔并济大宏拳,沧桑传承五百载相传大宏拳由宋太祖赵匡胤根据少林武功所创,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暴庄暴氏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徙至牛屯暴庄,习武练身,代有传人,至清代暴可亮时,武艺高强,曾与大侠燕子李三友善,义结金兰。后至民国,其子暴成功刻苦研习,终成大器。

民国时,暴成功亲传武艺与暴希贵。暴希贵又亲传功夫与子暴玉广,另传本家暴南彬,暴南彬曾到南京国术馆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金杯奖。

暴庄大宏拳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民国时,暴庄大宏拳进入鼎盛期。它广泛分布在滑县牛屯镇暴庄、尚刘庄、冯付、牛屯西街、何庄、大王庄、尹庄、雪坡寨、牛屯南街、魏园等村,后扩至延津、封丘、长垣、原阳、开封、淇县等黄河南北十余州市县。

其主要特征是运拳刚柔并济,进退自如,神行合一,变化多端。刚则有如千钧压顶,柔则轻似燕子点水;进则猛虎下山,退则鹰鹞归穴。劈、推、击、揉、腾、挪、移、收、放、跳、转、蹬、翻等多种武术动作自然融合,气象万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宏拳传人暴玉广及其子女分别在安徽、马来西亚、加拿大开馆收徒,名扬中外,并多次在各种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

目前,暴庄大宏拳传人暴保平在村子开了一个按摩、推拿、针灸的诊所,继承了其先祖暴益图的中医事业,同时,不忘习武健身,传承大宏拳。目前,暴庄大宏拳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