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現在的雙三水泥廠

位於巡場鎮白巖村

但,老巡場人的記憶裡

雙三水泥廠還在車站上面,在七角山下。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實話說,雙三水泥廠輝煌時我年紀尚小

對它的瞭解,僅僅來自於長輩的口中

以及每次乘車路過廠區門口時

看到的那些高大建築

此次,受友人羅江珙之邀

才算是真正走進宜賓這座曾經的工業大廠

去追尋這座老廠50餘載中

留下的點滴回憶。

這個地方叫“雙三水泥廠”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南門橋

珙縣巡場鎮,以礦產資源而聞名,是滇、川、黔交匯的咽喉要道,素有“川南重鎮”之稱,是能源建材的重要產地,也是宜賓的老工業基地。

雙三水泥廠之名,取當地芙蓉山、七角山“雙山”之意,建廠於此。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從巡場車站上行三公里左右,廠門就在公路邊,最初這裡叫“宜賓地區水泥廠”。佔地410畝,於1967年修建,1971年正式投產,是川南第一家機械化立窯廠,為國家三線建設配套修建。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為五糧液、化纖廠、南門橋、機場、濱江路、二五五廠等地的建設提供產品,為宜賓的發展做出貢獻。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曾經的廠大門

廠外的公路也是廠區的分劃線,一邊是生活區,一邊是生產區。

過去的生活區大門處,有一隻“騰飛馬”,看上去很是大氣磅礴,馬兒下的音樂噴泉,也算是當年的網紅景點,不少人去拍照。

旁邊的涼亭、綠化等也一應俱全,現在的廠門雖說變化不大,和以前的模樣對比,就又顯得蕭條了。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涼亭還在,只是略顯斑駁。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長廊下,留下了許多歡聲笑語,現在,只剩藤蔓瘋長。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寬敞的廣場壩子,廠里人一般都叫“

球場壩”。壩子後面這片梧桐很是茂盛。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廠裡興旺時,每年都有各種比賽、展覽在球場壩舉行,很是鬧熱。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現在只剩下坑窪不平的路面,和還堅持守在這裡的老雙三人。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電影院

,一樓看電影、二樓棋牌室、三樓圖書館、四樓還可以搞娛樂活動,現在只剩下緊閉的大門,蒙塵的殘窗。

曾聽長輩提過的《地道戰》、《地雷戰》、紀念毛主席延安講話、八大樣板戲……這些都是屬於那段歲月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不要看水泥廠鼎盛時期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但在建設初期卻是異常艱辛。

聽好友說:剛建廠時,住工棚、抓生產,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不斷艱苦卓絕的創業,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漸漸地,才有了後來這番模樣。

有一種人,叫:“水泥廠的”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電影院旁是過去的食堂,聽說過去,食堂有種饅頭叫“保健饅頭”,5分錢一個,味道很好。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食堂旁的小巷,可以通往家屬區。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小巷裡的石梯,是以前食堂打飯的地方,因為這裡離宿舍較近,許多人都習慣不走大門,而走這個偏梯打飯。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另一邊是電影院的“售票窗口”,曾經前擠後擁的熱鬧場面再也看不到了,現在只剩鐵柵欄上的斑斑鏽跡。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穿過小巷,就是廠區特有的家屬院,用磚砌的‘花牆’,客廳帶著小陽臺。現在住在這裡的多是老弱婦孺。

聽說:“6.17地震”時,住在這裡的人們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就連在外地“水泥廠的”也在捐款捐物,幫助自己的家園度過了難關。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鍋爐房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曾經的洗澡堂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上坡的石梯長滿了青苔,過去騎自行車的人多,為了方便大家推“二八大槓”,梯步上大多都會修建這樣的自行車軌道。

不過,更多的時候,它是家屬區孩子們的滑滑梯。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一些早期的石砌樓房,住的人不多,四周附滿了爬山虎,只有門前種著的蔬菜顯示著這裡還有人進出。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磚砌的陽臺看著搖搖欲墜,卻偏又牢不可摧,經過這麼多年的風吹雨打和前幾個月的強地震,它還是堅定的站在這兒。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朋友說,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他的回憶,從幼時到現在……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爬完石梯,還有一幢六七十年代的家屬樓,這裡還住著不少人,牆體和管道都經過了修繕。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站在樓前,可以看到水泥廠的全景,近處的生活區,對面山下的生產區。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生產區老照片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面對已經拆除的生產區,朋友說:“對面就是七角山,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去撿柴、撿菌子、彈麻雀、鑽山洞、有時還挖包穀、紅苕去食堂燒來吃。”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我小時候就住這裡,那個時候是通走廊,公用水管,家家戶戶在過道上做飯,一到吃飯的時候,就聽到江五、李五、魏五、劉四……鬧熱得很,九十年代後期才又修了廚房、衛生間。”

一路上,朋友不斷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這裡,最多時曾住了兩三千人,子弟校、醫務室、電影院、露天球場、菜市場……這些大多都已拆除。

雖說,老雙三水泥廠早已沒有了以前的繁榮,留下來的“水泥廠人”,更像是在守護著這片土地,養一盆花、種一塊菜地……細細打理,讓這裡有些生活氣息。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還存在著的銷售部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聽聞,最初的雙三人,有退伍軍人、知青、也有從豆壩電廠調入的技工,據說,有不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圖一便是朋友的父親,畢業於武漢地質大學,照片上的他正在專注著科技實驗。

這些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聚在這裡,開創了雙三水泥廠的輝煌,在這片土地上奉獻一生,而後又奉獻子孫,一代又一代……

走進雙三水泥廠:浮沉50載的廢舊廠區,藏著幾代人抹不去的回憶

朋友語:

忘不了建廠初始住工棚、抓生產,機器轟鳴的勞動氣氛。

忘不了從龍頭金花,企業興旺到廢墟,忘不了團結一心戰勝自然災害的雙三人。

忘不了為內宜瀘重點工程建設提供優質產品,榮獲國家、行業十幾項榮譽稱號的那些年,這些都凝聚著雙三人的榮光,印記著雙三人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精神。

時光帶走了老雙三水泥廠的繁華

卻帶不走雙三人艱苦奮鬥的精神

我始終相信

愛便懷念

永不落幕

……

特別說明:因習慣用語,文中所說水泥廠,均為原宜賓地區水泥廠。

特別感謝:本文嚮導羅江珙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