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为"上柱国",李靖建立了多少功勋,让李唐如此爱戴?

初仕晚隋

隋末唐初,隋炀帝横征暴敛,征发十万民夫,修运河征高丽,致使民不聊生。以致于,祸起萧墙,王朝崩塌,起义动乱纷纷揭竿而起。 在这动乱时期,有一个人,从隋朝开始入仕,尽心尽力,本死忠于隋朝,但是发现隋朝这艘巨舰,满目疮痍,漏洞百出,已无法挽救后,毅然投奔起兵的太原李唐。从此,效力于唐室麾下,南征北伐,为唐朝的一统奠定不朽功勋。他,便是被誉为唐朝开国第一名将的李靖。

一生征战无数,随李世民征讨平定割据的窦建德王世充,一举扫平江南的南平萧铣,北击欲破唐朝建国初立的东突厥,往西率兵大灭作乱河西走廊的吐谷浑,为唐朝初期巩固统治与奠定河山,他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在一身战功加身之下,被李唐皇室封为"上柱国"。李靖一生的尽忠尽职与为国征战平定四方,也为他的一身功名博得了在逝世后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功勋事迹,也因此流传千古。

被封为

李靖形象图。

平定萧铣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占长安,而后建立唐朝称帝,册封其子李世民为秦王。为平定隋朝灭亡后各地割据的纷乱局面,于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李渊命李世民率军东进,征讨割据的各个大小势力。首当其冲的,便是盘踞于洛阳与河南地区的窦建德王世充势力。 在李世民大军中,李靖也跟随其中。李靖受李世民所任命,率军于洛阳、虎牢等地,与王世充军队作战,皆以胜利告终,击破窦建德、王世充势力,而后李唐以战功为李靖授勋开府。从此开始,李靖开始在李唐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李唐与王世充势力交战之时,盘踞在湖北一带的割据,萧铣趁机派水师沿江北上,攻击唐朝控制的湖北部分地区,企图拿下李唐势力范围的峡州一处以及进而夺取巴蜀地区,但是被当地的唐朝官员许绍所击退。而后,唐朝力量丢弃峡州,退守荆门附近。 面对萧铣的来势汹汹,李唐方面立马派遣李靖随庐江王李瑗率军南下,平定萧铣之祸。

大军艰难行进至峡州附近,与占据峡州天险的萧铣军队对峙开来。 面对久攻不下的峡州,李唐内部,开始有贼人构陷李靖,致使李渊对李靖起了疑心,密令许绍将其处死,许绍出于对李靖才学能力的爱惜,拼死保下李靖。不久,与峡州相隔不远的夔州附近的开州,有蛮人叛乱,李唐宗室的郡王李孝恭久攻不下,李靖请命,以八百精兵奇袭蛮人大营,一举破敌,又在叛军撤退路上设下重重埋伏,最终将蛮人叛乱剿灭,并俘获几万人。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闻之,甚是欣喜,便对李靖彻底放心了,并委以重用。 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秋季,李渊命李孝恭总领,李靖统辖军队,以及李瑗等其余几路共四个方向,四路大军,向夷陵(古时峡州的中心,今宜昌城)进发,并以夔州沿江而下,势如破竹,向萧铣的势力范围攻击。 抵达夷陵附近,在几场战斗下来,便很快击败了萧铣军队的反抗,最终包围了夷陵城,面对包围,城内粮草殆尽,便不再抵抗,举城投降。由是萧铣一方认为秋季时节,江水猛涨,水流湍急,唐军不会沿江而下,便疏于防守。

被封为

唐灭东突厥之战路线图

导致刚占领不久的今宜昌周边地区很快便丢了,又落回了李唐之手。 萧铣见状,派麾下猛将率兵驰援,于夷陵附近的清江出击,李靖对李孝恭建议,此是救急之兵,应避其锋芒,而李孝恭并未采纳,匆忙迎击,果然被击败。而李靖据守夷陵不出,在萧铣军队获胜开始忘乎所以大肆掠夺的松懈之际,他率兵而出,将萧铣的南梁军一举击溃,萧铣的南梁军也因此元气大伤,只有少数的残兵逃回了江陵。 李靖和李孝恭便立马会师,数量庞大的李唐军队,直指南梁萧铣的大本营——江陵。

被封为

李靖影视形象图

面对来势汹汹的李唐大军,萧铣已无法应对,便守城不出,无奈被围困良久,而周边的州镇,皆被唐军所攻克,举目无援,城中粮草也即将消耗殆尽,无奈之下,萧铣率部开城投降。 后萧铣被押送到长安,面对李渊,萧铣仍旧不屈服,便被李渊下令斩杀了。

北灭东突厥

唐朝贞观初年,李世民刚即位不久,北边突厥来犯,进犯泾川,而后挥兵长安近处的灞水边,不断派骑兵袭扰长安近处。 最凶险之时,李世民亲自亲临渭水桥,与突厥颉利可汗结盟,突厥才得以退兵。 此后不久,突厥便发生了动乱。东突厥所属的薛延陀和回纥等部相继叛离东突厥,东突厥内部分崩离析,又刚好遇上漠北大草原的暴风雨,牛羊多都受冻冻死,东突厥迎来了较为严重的祸乱。 此刻,李世民接受了朝内大臣的建议,便整齐兵力,任命李靖为总管,张公瑾为副将,领兵与其他大军,兵合一处,北征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六三零年),李靖领三千精锐骑兵,自山西朔州出发,向北突袭,进发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料想唐军不敢深夜行军孤军深入,但是李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捣突厥和隋朝残余势力的定襄城,深夜袭击,一举击破。成功俘虏了隋炀帝的遗孙和前隋的萧皇后。突厥方面则是带着残兵仓惶逃往北方。

而后,唐军另一部,李勣也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打败突厥军队,突厥遭受重大损失,仓惶逃回漠北草原。 突厥方面,颉利可汗为争取喘息之机,暂时向李唐称臣投降,并派使臣到长安称臣以示诚意。而后,李世民派使者前往突厥所屯聚的阴山附近,抚慰突厥。

但是李靖认为,应当趁突厥放松戒备之机,一举率大军彻地歼灭之,李世民默许,而后李靖率数万精锐,快速运动至突厥中心位置,李靖麾下先锋苏定方,率三百骑兵,突入突厥牙帐,与突厥军队展开大战,颉利可汗见状立马骑马逃跑。李靖率大军赶到,彻地剿灭突厥大营的军士,杀死图谋复仇的前隋义成公主。 颉利北逃,欲进入大漠,但被李勣所阻,全部被俘。而后,颉利被李勣与李道宗押解回长安,被李世民以罪论处。东突厥的历史,画上句号。

位列凌烟阁

李靖晚年,已经于朝堂位列丞相之位,在任四年后,主动向李世民请辞。他的想法是他一生征战,已然富贵知足,主动请辞官位,也是不想在朝堂拘泥太久,年老了不如自在些。李世民应允,但是仍留他于长安,有事还是会请李靖经略咨询一二。李靖年老体衰,又患有足疾,李世民特请御医为其诊断之,后又赐予一特制的拐杖助力其走动不便时使用。时逢西域河西走廊地区,吐谷浑动乱,李世民想起李靖这员虎将,但是想到李靖年老体弱,便去问询他,对于吐谷浑动乱,他可有对策,可否出征,李靖不假思索,便主动请缨,上阵挂帅。

被封为

李靖晚年图

于时,李靖与薛万均一道,李道宗与侯君集一道,两路军队,向河西走廊的吐谷浑进发,经过大大小小的十数次战斗,大军终究是剿灭了作乱的吐谷浑军队,班师凯旋。 李靖自河西走廊归来后,便不再经略战事,安心养病,由是出征致使足疾愈发严重,加之年岁已高,虽有心报国,也无力为之了。

被封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李靖,可谓是唐初第一名将,随李渊时期,便开始为大唐的建立南征北战,征讨各方割据与反叛的敌人,其擅长出奇制胜的用兵之道,和作战计谋,在其几次大战役中,都被其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所著和统计编撰的兵法也于《旧唐书》以及其他自唐朝流传下来的史籍中有所记载,由于本篇文字篇幅有限,笔者也只是略作详细的讲述和分析了其作战致胜的几次战役。 李靖为李唐建立的功勋,不可估量,在李靖逝世后,李世民追封其为"上柱国",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被封为

记载李靖兵法编撰的《景武公碑》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