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維新變法的主要人物,書卻被稱為“變法大綱”

文 | 杜恩義

《盛世危言》發當時改良主義的先聲,首次完整系統地提出近代中國的改良主張。認為“有國者苟欲攘外,亟須自強,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短短几句話,指出內憂外患的近代中國該何去何從,書中主張重商為致富之基,富然後能強,強而後能抵禦外辱,而要實現此種目標,還需學習西方,重視學校、改良政治等。

《盛世危言》是近代中國全面向西方學習的救國綱領,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司法、社會等諸多方面,針對各個方面提出改良方案。書中體現了鄭觀應的富強救國之道。抵禦外侮,實現民族獨立;重商,實行商戰;學習西方,教育救國,變法自強是其主要思想主張。

鄭觀應在上海、澳門等地從事商務活動,同時作為一名民族資本家,深切感受到外國資本和傳統勢力的雙重壓力,於是提出振興工商,與西方進行商戰的主張。在政治上,鄭觀應觸及君主專制制度,主張開設議會。另外,鄭觀應還主張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近代化。鄭觀應同時注重揭露、批判西方的侵略,號召反抗侵略。

同時,鄭觀應的《盛世危言》堅持以王道理想為本,以學習西方先進器物為輔,最終希望迴歸“一道同風”的大同世界。書中首篇即為《道器》,作為全書的總綱,強調教化和王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用“化西為中”的方法學習西方文化,促使中國文化不斷髮展和完善。鄭觀應所謂“道”和“器”,大體是指精神和物質,鄭觀應認為物質文明西方強於中國,精神文明則中國勝過西方,把中西文化結合在一起即可生成完美的文明。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仍避免不了“傳統”的包袱。

不是維新變法的主要人物,書卻被稱為“變法大綱”

澳門鄭家大屋內景

鄭觀應並非晚清維新變法的主要人物,但其《盛世危言》被時人和後世稱為“變法大綱”,廣受讚譽,在晚清引起了轟動。張之洞稱此書“統籌全局,擇精語詳,可以坐而言即以起而行也”。在上可以成為輔世的良藥,在下可以此儲備人才。盛宣懷讀了此書後,寫信給鄭觀應,向其再討要20部,以“分送都中大老以醒耳目”。1895年,江蘇藩司鄧華熙曾把《盛世危言》上呈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讀了之後,也對此書大為讚賞,下旨令“總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閱看”。對此事,盛宣懷曾寫信給鄭觀應,稱朝中臣工“倘能從此啟悟,轉移全局,公之功豈不偉哉!”此後“京都各地索者絡繹不絕”。鄧華熙調任安徽巡撫後,在1897年、1898年又曾兩次向光緒皇帝推薦此書。1898年,帝師、禮部尚書孫家鼐再次將《盛世危言》上呈給光緒皇帝。帝師、軍機大臣翁同龢曾於1898年告訴鄭觀應,光緒皇帝經常閱覽批註此書。幾年之內,《盛世危言》翻印20多次,共10萬餘冊,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最為暢銷的著作之一,被贊為啟迪思想、統籌全局的名著。曾有外國報紙稱《盛世危言》“所載中外各事,中華人近以該書作指南針,邇來場中考試常出該書所序時務為題目”。《盛世危言》成為當時科舉考試的題庫之一。《盛世危言》還曾流傳至日本、朝鮮等國,風靡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