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还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琅琊榜首张大仙


我认为许多人选择后者的原因是由于考虑投资平台的安全性和理财知识储备不足两方面的导致的。

一、投资平台安全性

现在4%-5%年化收益率这么高的理财产品一般是债权类基金,P2P类产品,或者机构推出的其它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发起者是券商或者机构,在安全方面较银行还是差了些。

特别是不同平台的P2P产品,是这两年暴雷最多的投资产品,甚至有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所以远离P2P平台才可以让自己的资金安全。

债权类基金的收益在4%-6%之间,如果购买了债权类基金,有短期波动的风险,大概率会导致本金减少;想要有高收益,就要长期持有,即使长期持有,也有遇到经营不善的时候,也可能会导致本金损失。

相反银行推出的的产品,因为银行有银监会的监督,在平台方面的安全性毋庸置疑,因此许多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挑选眼花缭乱的平台,直接选择在银行存钱最保险。

二、理财知识储备不足

如果要银行给我们年化2%-3%的收益率,我们的投资期限肯定比较长,从目前可以参考的利率来看,至少是投资三年以上才可以拿到,且投资门槛较高,一般是五万起步。

将如此高的金额,投资如此长的时间,只为了得到2%-3%的收益率,还跑不赢通货膨胀,这种投资方式是非常不划算的。

其实购买基金不会出现投资经理卷钱跑路的情况,如果稍微用点时间,学习些投资,将钱分批多次投资到基金上,就可以得到远远高于2-3%的收益率,甚至可以得到高于4-6%的收益率。

巴菲特曾说过:“通过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我自己也一直在定投指数基金,2019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2%左右,所以多学习些投资知识,逐渐将存银行的钱用来购买指数基金,我们的收获将更大。


白掌心


您好,关于您的问题,我想我可以作答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买利息更高的理财、基金,而是选择存在银行里

那我想原因有这几点:

第一个就是风险问题。

其实要说风险,其实是与利润并存的,利润越高的相应的风险就越高。我老叔前几年赚了点钱,准备拿着这笔钱买个房子结婚过日子的。后来他朋友找到他拉着他炒股,本来我老叔没答应,后来经不住炒股一下子赚个几十万上百万的诱惑,就同意了。刚开始买了几家小公司的股票,赚了几万块,心里乐啊。后来就开始干大的,把赚来的钱大多都投进去了,谁承想那公司股票暴跌,一水的绿色,把这几年赚的钱连本代利全赔进去了。虽然这个不是4%-5%的理财,但是利润大于这个,我就用这个举例子了。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把钱买理财,还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就是风险比银行大。

第二个就是思想问题

如果说年轻人可能会很容易接受这些所谓的新鲜事物,那上了年纪,爸妈那一辈的,就很难接受了。别人的家长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爸妈的钱,可全都给银行里存着呢。我过年回家的时候也告诉过他们就是去理财,但是他们都给我拒绝了。这可能就是思想的问题吧,他们一时半会还接受不了这种理财方式。

还有风险低收益相对高的,就是国债。

现在我国如此的强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没有风险问题。

谢谢您的浏览,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欢迎私信。

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的话,欢迎您关注我,万分感谢!


财师讲堂


可能是观念不一样,前几年某宝还有5%的收益的时候,我帮我爸下载安装了一个,放了几万块钱进去,还给他设置了重重密码,结果我爸一天到晚的念叨那个钱要打水漂了,非要我给他取出来存银行,最后拗不过他就给他提出来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接受新的理财观,思维固化。


淅淅沥沥807


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认可了,习惯了,懒得搞了。

我跟我家人推荐过理财产品,结果很多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一两个点的收益,更在乎的是本金的安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你们的长辈推荐过理财产品,我反正推荐过,因为我理财受益了,所以我也想我的长辈推荐过理财产品,当然都是些风险很低的,结果他们的反应却让我很意外。

很多人跟我说,不就比银行还那么一点吗,搞来搞去多麻烦,我才知道对他们来说那一两个点的收益根本就没入人家法眼,还是习惯了放下银行了,懒得折腾了。

现在理财骗局的频繁出现让人们对理财产品望而却步

e租宝等的理财骗局,骗取的金额高达几百亿,说明我们国人对还是很喜欢接受这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当时长期银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观念让大家都忽视了理财风险,人们买这些理财产品的时候还以为这些理财产品跟银行一样,保本保收益呢,结果随着这类理财骗局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从不考虑风险到看什么都是风险。人们无法分辨甚至懒得分辨现在这些4%,5%到底有多大风险,本着不投资就不被骗的思想,人们还是更认可银行理财产品的。现在有人给我家人推荐理财产品,他们一律都是按骗子对待的。

所以现实就是很多人不懂复利,不在乎那一两个点的收益,况且理财骗局频频出现也让人更愿意接受银行理财产品。


出海抓鱼潜水摸虾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买4%-5%的理财,非要去存2%-3%的定期呢?

算个账就大概清楚了。

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100万买一年期理财,一年下来能有4万块钱收益,大银行低风险理财已经拿不到5%收益率了。

而银行存款就不同了,50万以内有存款保险保障本息安全,所以没必要一定选大银行。现在上浮50%很正常,一年期利率2.25%,100万存一年,2.25万元,比理财产品只低1.75万元,但根本不用担心风险。

如果资金长期不用呢?存款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收益超过理财产品。

问一句,都是三年期限的理财和存款,你选择哪一个?

要是二选一我会选择存款,理财我只会买一年以内期限的,而且一般银行发行理财也以短期为主。实际上存款和理财我都买了,确实也是理财买一年,存款都存三年,这么操作的。

三年的存款利率超过一年的理财逾期收益率,整体下来都能超过4%。

其实买理财的人并不少啦,要不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会持续降低了,去年这个时候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是5%左右的。

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是有亏损可能性的,部分投资人曾经投P2P损失怕了,投股市被割韭菜,只敢存银行,安心工作挣钱也挺好。


财来不会晚


我的钱有70%左右都在4%—5%的理财中,剩余还有30%在股票里。从风险偏好上来说,我自认为应该算是平衡型的客户群体。

我的父亲几乎所有的资金都在大额存单之中,还有一小部分在余额宝里。他的大额存单,存款期限较长(三年),存款利率在4.1%左右。从风险偏好角度来说,他算是稳健型客户群体。

我的祖父将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一年定期,一年去一次银行,办理转存,不厌其烦。从风险偏好角度来说,他算是谨慎型客户群体。



我是银行从业者,每年都在向家里人灌输如何理财的观念。父亲和祖父各自坚持着自己的投资选择。我们三代各有各的选择,也各有各的追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除了风险偏好各有不同以外,存款的特点与方式也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我的抗风险能力强,理财虽然不保本,股票虽然容易被跌停,但它们都给了我财富增值的希望。我需要这样的希望让我在领到薪水时不至于失望。

大额存单的起存金额比较高,非常适合父亲这种攒了一辈子钱的人。让我去存,我还够不到起存金额。再加上,三年期间不用往银行跑,满足了他嫌麻烦的诉求。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也满足了他对本金不能损失的坚守。

祖父的金额不高只有四万块钱。对于快八十的他来说,不折腾就是最好的选择。别说存款本金了,就是存款利息出了点问题,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我们祖孙三代的做法只能覆盖一部分人群,还有一类人群却相对可怜。

因为我的存在,经常在家里讲一讲什么产品好,什么值得购买。可是,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如我这样了解银行产品的人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每选一次理财产品都是拿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在“赌”。

单就从风险偏好的人群数量来说,风险偏好较低的人数远远大于风险偏好较高的人群。这与理财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你在农村推荐理财,得“连哄带骗”。办存款办成了保险也多出现在这些地区。你在城市推荐理财,就像推荐存款一样简单。

没有理财知识,风险偏好低,不愿意“赌”,结果就是选择了利率低的存款。

总结:

你有你的利率追求,他有他的风险考量,大家都在理财。只有选择之差,没有高低之分。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老话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主要原因就是怕了!

这几年,金融投资工具不断增多,各种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五花八门,很多违法、违规的投资骗局打着理财名义高调引诱广大民众参与。诸如超高收益的P2P理财、现货投资、以房养老理财、金融互助理财、原始股骗局等等。

很多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经不住业务人员的甜言蜜语或者一些小礼品的诱惑。把大量的资金投入里面,一开始还能够拿到很高的收益,最后往往被骗,不得而终。

很多大佬操纵的正规的基金这几年清盘的也很多。

于是大家谈理财色变。

对高收益的理财避而远之,宁愿去银行定存,虽然利息收益不高,但是本金安全稳定。


金融匠人李瑞


多年买理财的人往往都忽视一点:那就是理财从购买协议上来说是明确不保收益、不保本金的。


为了增加可比性,这里的理财专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即使这样,理财产品从购买者与银行签订的协议上来说仍是不保收益、不保本金的。相比之下,银行的定存,不管是从存款协议还是从法律上来说都是受到保护的。定存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今年有个比较知名的事件,就是内蒙古的一家农商行出现了风险事件,BS银行出现了经营危机,被国家接管,这个银行对外发的债券、理财都面临风险,但个人和机构的在该银行的存款都被明确说要全额兑付。这个时候,当风险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体现出区别了。有句常说的话,“只有当退潮后,才知道谁没穿衣服”。虽然协议上明确说不承诺收益和本金兑付,但以前银行的客户经理或柜台销售都会私下告诉客户,某某理财绝对没问题等之类的话。但现在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步趋严,这种行为也是要被禁止。银行理财销售有义务提示客户购买理财面临的风险,而且要录音或录像,就是为了避免以后兑付时出现的争端。


以前买没问题不代表以后没问题,自己买没问题不代表别人买没问题。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风向承担能力和风险偏好,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等级划分,从PR1到PR5分别代表风险从低到高。一般来说,PR1和PR2的风险都很低,PR5 PR4属于风险很高的了。


伟大的投资者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至5%的理财,还是情愿去银行做2%至3%的定存呢?笔者认为原因一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来说他们只相信存款,并不相信任理财产品,他们认为只有存款才是最安全的。这么多年来,保险存单理财、还有各种P2P骗局让投资者面对理财已经望而生畏,不敢再去冒风险了。

二是现在银行理财出问题的也比较多,银行的飞单也比较多,去年报道的民生银行理财出问题,就让一些人对银行的理财产生了怀疑,担心银行理财出问题。

三是按照目前金融改革的方向是资产管理谁投资谁承担风险,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不保本的开始增加,未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保本保收益的会越来越少,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银行不承担风险的方向发展,即便是现在如果银行破产了银行理财产品银行是不赔偿的,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银行财富管理的发展方向是面向合格投资者,面向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银行只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并不承担风险。

四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能清楚地向投资者讲明白银行不同的理财产品的区别,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或者是不敢向投资者讲清楚各种理财产品,这就增加了投资者的不安全感。

五是随着这几年银行出现的问题增加,投资者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是在下降,银行工作人员的话投资者并不相信。现在理财陷阱这么多,上策就是定存,不担任何风险。所以年纪大的投资者一般都会选择定存。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年化利率4%-5%的理财收益确实比银行2%-3%的定期收益高,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情愿去银行存定期也不愿意投资理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理财虽然收益高,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理财的风险虽然很低,但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本金亏损的风险,而银行定期存款是属于保本保息的投资,不仅本金不会有损失的风险,还有稳定的利息收入,对于投资观念比较保守的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虽然银行的定期利率低了点,但至少本金是安全的。

第二,现在很多银行除了卖自家的理财产品外,也跟保险公司合作,帮保险公司卖起保险产品,近几年来也经常看到网上有客户到银行买理财却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保险还浑然不知的新闻,而就是这样的新闻让不少客户对理财敬而远之,虽然理财的收益高,但是也存在被骗的风险,还不如存银行定期来得实在。

第三,社会上很多人的存款都是通过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攒下来的,每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好不容易攒个几万块,拿去投资理财,万一失败,本金损失,几年的工资就这样没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了确保自己存款的安全,银行定期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