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正式啟動《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經濟視野網12月9日電(記者胡延恆)從今年2月,中辦、國辦專門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作為大運河起源地和申遺牽頭城市所在省份,江蘇在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資源上具有先天優勢,正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到今年的4月18日,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組委會舉行第一次新聞發佈會,確定今年5月3日至6日,首屆運博會將在江蘇揚州市舉辦,再到今年的7月24日,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南京舉行,會上,受省政府委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志純作了《關於江蘇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重點討論大運河文化帶該怎麼建,怎麼幹的問題,到12月5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歷時近8個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有序推進,體現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也體現了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工作高效、高質量、有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的工作。

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脈,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悠歷史和文明。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貫通南北、聯通古今的大運河,留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長城一起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標識。

如何把華夏文明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是擺在江蘇省一個必答的課題,經過充分討論和醞釀,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給出一個答案:用“十個強化”高度準確了概括了建設的思想內涵,即:強化組織實施。加快推進我省大運河“1+1+6+11”規劃出臺實施,繪製好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藍圖;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充分把握大運河江蘇段文化遺產的活態特徵,嚴格執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和文物保護法相關要求,制定保護管控清單;強化文化價值弘揚,推進大運河文脈整理研究工程,加強大運河文化基礎研究,深入挖掘大運河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推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強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努力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世人評說的時代經典;強化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把握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趨勢,依託大運河豐富的歷史人文生態資源,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範點和旗艦項目,建設一批高品質的文化旅遊景區、度假區、鄉村民宿、星級鄉村旅遊區,創建一批大運河文化旅遊風情小鎮,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調整優化大運河沿線空間佈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自然生態空間範圍和核心監控區範圍,整體保護大運河沿線空間形態;強化河道水系綜合利用,以水資源與水文化保護為重點,統籌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水資源管理,合理保護利用岸線資源,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增強水利功能;強化現代綠色航運建設,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航運建設全過程,打造京杭大運河綠色航運示範區;強化城鄉品質建設,支持打造以淮安、揚州為中心的淮揚文化高地,以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中心的江南文化高地,以徐州、宿遷為中心的楚漢文化高地和以南京為核心的金陵文化高地;強化區域協作聯動,推動省內運河沿線城市在文化展示交流、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協作。加強與沿線省市合作共建,推進生態區域共保、協調輸水送水、文旅品牌塑造等工程。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更好發揮大運河連線織網、融匯交流的重要作用,借勢借力開拓運河沿線區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為抓緊推進《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順利實施,12月5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啟動工作,並召開《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會議。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陳芬出席會議並講話。她提出五點要求:一是提高站位編規劃。從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的高度,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為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編制一部引領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高質量規劃。二是挖掘特色編規劃。踐行“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理念,聚焦打造楚漢文化高地、淮揚文化高地、吳越文化高地、金陵文化高地,充分利用大運河江蘇段文化和旅遊資源,挖掘內涵,打造IP,塑造文化精神,展示旅遊價值。三是做好銜接編規劃。主動對接中辦國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文化和旅遊部《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以及《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做到對上承接貫通、對下包含引領,實現多部門協同、省市上下聯動。四是抓實載體編規劃。把重點項目謀劃實施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注重以項目化、工程化方式推進規劃編制,規劃實施一批在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重大標誌性項目,把文化和旅遊相關重點工作轉化為重大工程。五是凝聚力量編規劃。加強學習,深入調研,開展配套課題研究,倒排序時進度,集中時間精力,發揮團隊力量,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經濟視野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