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衍聖公府俗稱"孔府",位於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我國現在唯一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是孔子後代長子長孫居住的地方,也是歷代衍聖公的衙署和私邸。衍聖公的主要職責是拱衛廟林、奉祀孔子、統率宗族。歷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後裔“恩渥備加,代增隆重”,衍聖公定期朝覲,專摺奏事,與朝廷和各級官吏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歷代封建王朝的封賞崇勵,使孔府成為中國傳世最久、規模最大的封建貴族莊園。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下面就是孔子的後人第七十七代講述各朝代孔府的尊貴歷史:

“闕里世家”,天下第一家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城裡有一條整潔的馬路叫闕里街,街上有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兩側一副金字對聯:

上聯是“與國威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門板上有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對精雕的大石獅子,迎面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一孔府, 人們通稱“公府”。

從孔子到我這一代是七十七代,兩千五百年來,我的祖輩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在孔子時代,闕里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衚衕,現在孔府大門旁邊有兩扇,狹窄的小門,那是孔子故宅門。從孔子到我這一代是七十七代,兩千五百年來,我的祖輩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

孔子一生很窮,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後來改建成殿,我小的時候常去玩,那裡有一輛破車,據說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乘坐的,還有他用過的琴和書。孔子死後二百多年,漢武帝劉做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學說才受到重視,從此歷代帝王不斷給他各種封號: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稱“文聖尼父”,唐代開始稱孔子為“聖人”,封為“文宣王”

元代再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宜王”,明以後又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清王朝更進一步迫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

隨著對孔子諡封號的增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一再封賜。我從剛記事的時候起,就常聽老人們講,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貴族,而孔府是兩千多年來世世代代的大貴族。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祠君”,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唐玄宗又將世襲不斷,將“文宜公”改為“衍聖公”,明代又將“衍聖

公”由三品官升為一品官,列為文臣之首,明清時還特准許行聖公在皇宮御道上和皇帝並行,在紫禁城騎馬,還陪同皇帝“臨雍”(視察學務) ,衍聖公每次來京,諸賢后裔,五經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隨同前來。從宋朝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行聖公”,直到七十六代我的父親孔令貽,代代世襲衍聖公的封號,已經繼續八、九百年了。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令貽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令貽與兒子孔德成


宋朝以前,孔子後裔在闕里的宅第稱為“襲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 始建“衍聖公府”,以後歷代均有所擴建。孔府佔地二百多畝,有廳、堂、樓、殿四百六十多間,還有一些門坊、花園等。雕樑畫棟,飛管彩拱,奇花異石,涼亭曲橋,稱得上是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府第。整個佈局是前衙後宅,分為中、東、西三路,與北京故宮相似。中路前為官衙後為內宅、花園,西路是衍聖公接待貴客、學禮、讀書的地方,東路有家廟、祠堂,還有親屬的住所。二門裡有座“重光門”,是在院中孤零零地蓋起一座雙層飛簷的門坊,斗拱建築的屋頂,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門下有石鼓夾抱,左右無牆,平時關閉,從兩側通過,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時才能在十三聲禮炮聲中打開。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沒有的,只有列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據有關史書上記載,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共十一個

皇帝、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寵幸”。民國以後,蔣介石、孫科、馮玉祥、孔祥熙等國民黨要人也都親自來過。

孔府的西側,一一 牆之隔,便是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的孔廟。孔廟更大,有三百多畝,古木參天,碑碣如林,廳、堂、殿、廡四百六十六間。在正殿大成殿前的平臺上,圍著曲曲折折的漢白玉欄杆。雙層飛管下有十根龍柱,每根都雕鐫著石龍,以及明珠、雲頭,鏤空雕刻,功力極深,在陽光照射下,只見雲龍飛舞而不見石柱,連北京故宮龍柱也不能媲美。

據說每當皇帝來此出巡,十根龍柱都要用黃綢包裹,以免引起皇帝忌諱。孔廟裡還有我國的十大名樓之一藏書樓奎文閣,高聳人云,光彩奪目。我小時候就常聽人唸叨古詩中有讚美奎文閣的句子:

“嵯峨俊閣人宮牆,上有云 梯百尺長。”

此外還有孔子講學的地方----杏壇,孔子教給兒子習禮的地方一一詩禮堂, 孔子為官時的寢殿,孔子手植檜樹,十三碑亭,以及自魯以來漢、魏、宋、元、明、清的大量珍貴石碑、門坊和其他古蹟。

孔府的北面,穿過三里多長古柏森森的神道,就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一孔林。孔林內老柏古檜,青翠蒼鬱,四周林牆長達十五華里,佔地三千多畝,是我國最大的人造園林。六十多座樓、亭、殿、堂隱現在密林深處,還有上千的古代碑碣和豐富的地下文物。


孔府、孔廟、孔林,合稱為“三孔”。

“三孔”古蹟馳名中外

對於研究古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書法演變等,都有珍貴的價值,因此素有“東方文化寶庫”之稱。在過去,孔廟、孔林都屬於孔府,要由孔府統一管理。

此外,明代皇帝又在北京欽賜宅第,設立孔府在京的官邸。初賜宅在東安門外,後又改在正陽門裡,

明英宗時又在西單太僕寺街賜宅,也稱做“聖公府”。

孔府的管理機構設在中路前部大堂前東西兩側,分為六廳,很象封建王朝的六部。典籍廳、司樂廳,掌管祭祀的典章和音樂,掌書廳、知印廳掌管文書和大印,管勾廳掌管祀田收租;百戶廳掌管林廟、守衛。六廳的官員有知印官、書寫官、掌書官、司樂官、典籍官、管勾官、百戶官等,一般都是四品

官員。此外還有孔府總管、管家、師爺、帳房、祭祀官員等等。

六廳正中的大堂是衍聖公宜讀聖旨、審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大堂中央有一彩繪雲朵的暖閣,內有披著虎皮的太師椅,前面長長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大印、令箭、令旗。兩旁擺滿了正一品爵位的一百多種儀仗和雲牌籤駕、鑼、傘、旗、扇和各種官銜牌,“肅靜”、“回遍?牌、堂鼓等,那場面如同京劇舞臺上表演一樣。

二堂正中掛著“欽承聖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是行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及代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孔子第七十七代講述歷朝對孔府的封賜待遇,兩千多年真正的貴族


大量土地廣佈各地

聽老人們說:過去孔府的土地很多,在清朝盛時大約百萬畝,有數十萬戶佃戶,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五個省的數十縣。管勾廳掌管收租,佃戶交了租,帳房就在戶冊上打個勾,所以叫“管勾”。因為地畝多,孔府管勾廳在外地還設有管勾衙門(主要在鉅野縣),下面還有屯官、總甲、小甲

等,小甲就是各莊的莊戶頭,直接向農民收租子的。

孔府在魯西南的兩千大頃地是按五屯、六廠、十八官莊管理的。五屯是鄆城、鉅野、平陽、東阿、獨山,六廠是鉅野、平陽、鄆城、及獨山三屯十八官莊,在曲阜有十二個,泗水有四個,鄒縣有兩個。

較遠的土地和外省的土地管理很混亂,因為孔府的土地是皇帝賜給的“祀田”,是把地租收入用來祭孔的,孔府無權買賣;佃戶可以轉讓,同時每逢改朝換代,祀田數字也有增減,有些就查不出了。


除大量祀田外,衍聖公個人還有近百頃私田,如同一般地主的土地-樣,可以變賣,叫“湯沐地”。還由於孔子的原故,曲阜縣有免糧地數百頃,輕糧地四千多頃。在賜祀田的同時也賜佃戶,叫“欽撥佃戶”,也有自己租種祀田的,叫“寄生佃戶”。另外還有欽撥的“廟戶”,是灑掃林廟的。這些佃戶和廟戶統稱為“戶人”,屬於孔府的“戶籍”,不編入地方保甲,也減免對朝廷的福役,但負擔著孔府派給的各種勞役。“戶人”中有各種不同的分工,有“屠戶”、“豬戶”、“羊戶”、“牛戶”、“笤帚戶”、“挑祭戶”、“鴨蛋戶、“菱角戶”、“香米戶、“擇豆芽戶》等等,世世代代為孔府從事屠宰、養豬、養羊、養牛、綁笤帚、挑祭品、供

應鴨蛋、菱角、香米、擇豆芽等單一的勞動。還有“花炮戶”、“吹奏戶”,專在孔府年節、祭祀、喜慶壽連時來放花炮、吹奏樂器。“司茶戶”、“燒水戶”,專來給客人斟茶、燒水。

“冰差”、“林差”,專為孔府運冰、打柴。另外還有“哭喪戶”,專在孔府死了人時來跪棚哭靈,這種“哭喪戶”在清末以後逐漸取消了。


這些佃戶、廟戶都屬於衍聖公府的“民”,衍聖公府就是“戶人”的“父母官”。“戶人”如有民事糾紛打官司,要找行聖公府而不能找當地縣政府。有的事如果需要找縣政府,也必須先通過行聖公府。孔府有“信票”,相當於“逮捕證”或“拘留證”,可以拘押任何小宗戶及佃戶、廟戶,可以開堂審訊並且制刑。持一隻大堂上的綠色令箭,即可把抓來的人打四十板。孔府有皇帝賜給的雁翅鏡、金頭玉棍、虎尾棍,用皇帝

賜給的這些兇器打死人不用償命。在孔府還有東房(刑房),又名“四路常催”,即管催租、抓人、監押人及送遠信。

據說當年此屋裡擺著些紅棍、笞板、甘廣棍、牛尾鞭、鍋板枷等各種刑具。府內一份檔案記載,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東房人役達二百四十四名之多。但上述這些“信票”、東房、開堂審案等等,到了清朝末年就隨著封建制度的逐漸衰敗而取消了。


孔府佔有的土地,每年收入多少地租呢?

根據有關材料記載,清朝盛時估計每年有五萬兩到十萬兩的收入。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商品糧食在市場出售,以及“戶人”交的大量實物,而且皇宮每年還有俸祿和賞賜。我的父親孔令貽有年俸數千元。明朝

以後,孔府還設有賣官制度,朝廷給孔府一些官員名額,可以出賣,每年有幾十萬兩收入。每年有這麼多的收人,而孔府的主人不過是幾個,人。怎樣消費掉這鉅額的錢糧租銀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來祭孔,其次是向皇宮進貢,給地方官吏送禮,僅是向皇宮進貢,每年就要有好幾次。

除了祭孔和進貢送禮外,就是孔府本身的生活消費了。孔府雖然只有幾個主人(如我小的時候,不過是四個人),但卻擁有包括管家在內的數百名僕人,聽說最多時達到七百多人,

平常總在五百人左右。孔府的僕人大多是世襲的,祖祖輩輩在孔府當差。按孔府的規矩,如果當差的死了,他兒子還小,不能來於活,則臨時找人頂替,待成年後,仍由其子世襲當差。數百名僕人中只有內府十多名女僕,其餘都是男僕,待遇最高的是男僕中主要當差的和內宅裡主人身邊的女僕。他們之

中有的在外面有房產和土地。我父親的老當差的屠世奎,因為在我父親發喪時,德成剛一歲,由屠代替“拌盆”,打哀杖,就賞給他一個莊子。我的小弟德成的乳母,也被賞給一個很大的菜園子。孔府內的小當差的要侍候他們,叫他們“爺”,頗象皇宮裡大太監和小太監的關係。這些老當差的世代在孔府當差,禮教觀念很強,讀過些古書,也很講禮節,穿著長袍。男僕外出時都騎馬,女僕外出坐轎,別人常誤認他們是孔府的主人。他們也常代替主人外出辦事,孔德成結婚,就是派他的當差吳建章去北京迎親;我的父親孔令貽在北京病逝,也是由他的當差趙慶具名向內務部遞呈文。特別是老一輩的僕人在孔府小主人面前以長一輩自居。我祖父時內宅的女僕金三姑娘和項二姑娘,在我父親當衍聖公的時候,她們仍住在內宅,有專人服侍,好象是我父親的長輩。

但是象這樣有身份的僕人畢竟是少數。孔府內一般的僕人,都規定有很嚴格的規矩,看大堂的不能進二堂,看二堂的不能進三堂,越往裡走,等級越高,界線是很分明的。孔府雖然有這數百名僕人,但每逢年節或紅白本時,還要有許多“戶人”來千活。

孔府僕人的待遇不同,“八房”當差的待遇較高,其地位和職員相似。“八房”是:內宅、門房、司房、書房、慕恩堂、西學、跟班房、外西房。其餘廳堂庭院、車欄、馬號、花匠、水夫、茶爐、剃頭等勤雜人員,都屬於低一等。一個水夫每年口糧一千餘斤穀子,大堂的小當差的(侍候大當差的),一年口糧六百五十餘斤,喜慶壽遮,年節應酬,平B來客都要給貫錢,貧錢交帳房,統一分配,這是僕人們的一項主要收入。孔府賣糧食時,僕人要分“鬥差錢”。還有的僕人在莊子上“人股”,幫助做點事或出些資金,每年也能多少分些錢。這些莊子叫“茶水莊子”。

孔府由於是世襲貴族,自己還可以養兵。“百戶廳”相當於封建王朝的兵部,又稱“林廟守衛司百戶”,下設“百戶衙門”,統轄“戶人”中的大量健丁組成孔府所屬武裝力量。民國建立以後,改由北洋軍閥給孔府派警衛,叫“奉衛隊”,有三百多人,常駐在孔府的有一百五十多人。我小的時候,只有一個連的馬隊駐在東學,連長姓劉,我們外出時,他常帶著些“奉衛丁”跟在後面。奉衛隊的服裝、裝備都和外面的軍隊

相同,只是由孔府領導。

孔府因為是聖人之家,還有一套祭孔的組織,有禮生約八十名,樂舞生一百二十名。他們主要在祭孔時來,平時減免徭役。樂舞生是向孔府花錢捐來的,但花的錢並不多,當地有句俗語:“一個錢的蘿蔔, 兩個錢的蔥,走到捐個樂舞生。”


孔府興盛時期自己出鈔票

清朝乾隆年間是孔府興盛時期,那時開有錢莊一一“順興店”,自己出鈔票,流行好幾個縣。孔府根底厚,人們也信得過。清末孔府開始衰敗了,土地變動很大,小甲、總甲等貪汙就扣現象嚴重,所收地租,比起開支所需,真是微乎其微。皇宮俸祿又幾乎斷絕。聽老人們說,以前每年可得幾十萬,而我

父親那時年俸只兩千。在這種情況下,順興店錢莊也就關閉了。不過那時雖然家境已衰落,但象孔府這樣幾千年繼續下來的大貴族,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生活上有什麼大的變化,總還維持著外強中乾的奢華生活。聽說在我父親過三十歲生日時,曾大擺宴席十多天,翅供、海參高級席面七百多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