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麻城/櫻子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一出城區,臨近中驛林家下灣,看到眼前的美景,我自然就想到了此詩句。只見田地裡,稻穀綠油油的、花生禾綠茸茸的。河邊,碧綠的長長的柳絲,村邊,高大筆直的常青樹。那麼樸素,那麼寧靜的林家下壪就被這盎然的濃綠簇擁著。

穿過進村的水泥路,來到村前的廣場。放眼一望,富有創意的長廊、給人啟迪的文化牆、催人警醒的石頭⋯⋯一切的一切給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難怪人們稱此為"美下壪"呢。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這裡,寧靜,溫馨。林家下灣在村周圍設有八景,景景自然,風韻。八景是"捲棚橋、社湖、探橋、耕讀亭、忠孝亭、林氏祠堂、孝善長廊、思恩亭"。每一個景點都有每一個景點的特色,每一個景點有每一個景點的含金量。可以說是一景一畫一故事,一觀一賞一悟思。如"探橋"的奮進,"耕讀亭"的警世,"忠孝亭"的忠孝,"林氏祠堂"的啟迪,"孝善長廊"的新老二十四孝,"思恩亭"的念恩。

其中"思恩亭",就是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1958年視察麻城中驛時,親自為正在田間勞作的全國勞動模範林世猛披上大衣這件事而建的。"捲棚橋"建於元朝,全部用石條砼築而成的,因形似翻開的書卷而得名,其喻意後人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這裡,雅緻,別緻。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讓每一塊牆壁都在說話。

林家下壪,映入眼簾的除了八景之外,還有的是惟妙惟肖的人物宣傳畫。有忠勇孝善的人物畫廊,有一代楷模雷鋒的精神寫照,有生活中關愛他人、團結和諧的典例,有村支部情況介紹、脫貧幫扶欄目等。更多的是蒼勁雄渾的格言警句,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心為民,全心服務""進學致和、行方思遠""躬耕壟畝豐衣足食,勤讀詩書翰墨傳家"等。這些有形的圖片和文字就象一位歷史老人站在每個地方,為你指引,為你傳遞。並且達到心靈的共鳴,靈魂的洗禮。於是在參觀者心中產生微妙的影響,真正進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當然這些有形的圖片和格言警語也如一面面鏡子,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內心困惑時,思想懈怠時,舉動矛盾時,下壪人都會以此為契機,以此為榜樣,鞭策自己,化解自己。這種不說而言的舉措默默地影響著下壪人,讓他們緊緊相聯,內心溫暖如春。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這裡,美好,和諧。林家下壪村有版圖面積287·6公頃,轄10個自然壪,共637戶,2310人。有5個黨小組,87名黨員。先後湧現了一大批名人 ,如全國勞動模範林世猛,全國共青團積極分子林德金,首屆北大學子林世勝,還有在省城、本市及當地各行各業踏實肯幹、勤勞奮進的最美下壪人。

林松林書記就是這樣的人。在中驛鎮政府金國祥主任和周永平主任引薦下,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為銀杏樹的種植項目忙碌著。見到我們的到來,衣著整潔的林書記,態度謙恭,非常熱情。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卻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再加上週書記引用的一句經典臺詞"濃縮的是精華",使我們更加佩服林書記的精明強幹,務實求真。

為了打造秀美鄉村,建設幸福家園,林下灣村委會及群眾做了大量工作:總體規劃,拆除老房子,重修了祠堂、建了休閒廣場,添置了廊、亭,繪製了圖畫等。全村人以"耕讀傳家"為精神,以忠為本,以孝為根,讀書啟戶,孝悌為先。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這些精神面貌的改變,為林家下壪的華麗轉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於此,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定格在美好的畫面之中。

談到林家下壪的前景,林松林書記更是雄心勃勃,他說:"將依舊以真心為民,全心服務為宗旨,帶領全村村民精誠團結,為建設新農村克難奮進。同時再投資四百萬打造後期工程,讓林家下壪的環境更加優美,各項設施配套更加到位,人們生活更加和睦幸福。"

林書記堅定的信心,質樸的話語,深深地感動感染著我們。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午後的陽光依舊炙烤著大地,看著這溫馨寧靜的秀美鄉村,看著這佈局合理匠心獨具的傑作,無不感嘆造物主的睿智和勤勞!無不希望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闊步前行!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遊記散文】秀美鄉村一一林家下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