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在《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阿克巴大帝和他的宽容政策》一文中,我们讲述了印度史上最伟大的君主,秉承宗教宽容政策的阿克巴大帝的宗教改革,他为了调和宗教冲突,提升印度百姓福祉而做出的努力。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除了宗教改革之外,阿克巴在税收改革、军事改革和民政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成就。但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有一位先驱者为他点亮了指路的明灯。这是一位用兵不输给阿克巴大帝或者他的祖父——莫卧儿王朝开创者巴布尔的战神级人物,也是兼具智信仁勇严的当世英雄。他打得阿克巴的父亲胡马雍抱头鼠窜,逃离印度,使得阿克巴出生在父亲流亡的途中。但他仍是阿克巴一生中除了用兵如神的祖父巴布尔之外最敬重的人物。

他就是舍尔沙,苏尔王朝的缔造者。比起胡马雍,他更像阿克巴的父亲,这两人有太多相似的特质。

舍尔沙

舍尔沙原名法里德,出身阿富汗的苏尔部落,但他出生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的萨萨拉姆。由于德里苏丹国是由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建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富汗人理应享受高印度土著一等的地位。然而,法里德的父亲哈桑汗却只是个养马人。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法里德效力于比哈尔邦的统治者巴哈尔汗,而巴哈尔汗名义上是德里苏丹国最后一个王朝洛迪王朝的封臣。由于作战英勇、才干过人,1522年法里德得到了舍尔汗的称号,在他称王时将变成舍尔沙。

巴哈尔汗临死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舍尔辅佐,而舍尔因此成为比哈尔邦的实际统治者。在莫卧儿王朝缔造者巴布尔征服了德里苏丹国时,舍尔也向巴布尔表示了效忠。但他时常思索德里苏丹国灭亡的原因。

出身底层的舍尔与印度教徒向来友善,他得出结论,德里苏丹国压迫印度土著,无法团结广大的印度教徒,因此在一场会战失败后就此毁灭。作为一个阿富汗人,他为德里苏丹国的灭亡而悲伤,同时意识到伊斯兰教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巴布尔去世之后,东部的阿富汗人试图反抗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舍尔因为能力出众,被推举为他们的领袖,整合起东北印度的反莫卧儿势力。在与胡马雍作战之前,舍尔先凭借高超的军事手腕,于1539年初征服了孟加拉和罗赫达斯堡,扩大了势力范围。众所周知恒河入海处的孟加拉河道密布,地势低湿,难以攻打,舍尔却用很短的时间将其压制。

当时胡马雍面临三股敌人,西面是梅瓦尔等地(今拉贾斯坦邦)的拉杰普特人,曾经被他的父亲巴布尔在坎奴战役中予以重创,但仍保存了一定实力。西南方向是古吉拉特邦的统治者巴哈杜尔沙,东面是舍尔为首的阿富汗反抗者。

胡马雍继位后,首先攻打了古吉拉特,取得胜利,夺走不少土地。随后梅瓦尔土邦为首的拉杰普特人向他发难,进攻莫卧儿帝国的国都阿格拉。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拉杰普特人曾经被巴布尔重创,因此实力雄厚的胡马雍没费多少力气就将他们击退,赶回到拉贾斯坦邦的沙漠和群山当中。胜利之下,胡马雍和他的兄弟们都狂欢作乐,军务变得杂乱无章,结果古吉拉特苏丹借机收复了之前被胡马雍夺取的领土。

胡马雍大怒,马上准备再次发兵教训古吉拉特人,但是舍尔已经带领阿富汗军队从东面逼近。胡马雍凭着一腔血勇和兵力、资源的优势,逆击舍尔的军队,竟然将舍尔打得大败,胡马雍一路追杀到恒河流域。

舍尔逃到山上碉堡中避难,胡马雍则率军在山下与舍尔对峙,热爱享受的胡马雍在军营中狂欢作乐,他坚信凭着资源的优势,先撑不住的必然是阿富汗人。

然而印度的雨季很快到来,恒河河水陡涨,低洼地带被淹没,舍尔趁机派出别动队,借着水势截断了胡马雍的粮道。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粮道被断之后,胡马雍的军队惊慌失措,舍尔趁机率军冲杀而下,向胡马雍的大军发起突击。阿富汗勇士们纷纷以一当十,势如破竹。

胡马雍无力抵挡,只得与舍尔汗讲和,接受舍尔汗提出的条件,承认舍尔汗为孟加拉一带的王。

讲和后,胡马雍整顿军队,准备返回阿格拉。他的军队到达恒河边,因为人困马乏,便解甲休息,预备翌日渡河。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四更时分,胡马雍的军队都在营帐中熟睡。这时,舍尔汗的军队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再次逼近了!舍尔汗并不以和解为满足,他要把胡马雍置于死地,以便自己做整个北印度的至高主宰。

胡马雍的军队从睡梦中惊醒,猝不及防,被杀无数。莫卧儿皇帝胡马雍丢下妻妾,落荒而逃,在仓促中带了仅仅几个随从,骑上马背,向恒河对岸逃去。

恰逢恒河水涨,又阔又深,水势又急,马匹不易泅渡。胡马雍的坐骑被水冲向下游,他从马背上跌入水中,几乎淹死。这时,来了一个背着羊皮袋的灌水夫,把皮袋吹饱,叫胡马雍伏在浮起的皮袋上,用劲划水,才从万分危急中捡了一条命。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情急之下,胡马雍向灌水夫许诺,如果自己能活着回到阿格拉,将让灌水夫在他的王座上做3个小时的皇帝。之后,胡马雍果真活着回到了阿格拉,这位灌水夫也骑着牛,带着他的灌水袋来到了莫卧儿帝国的都城。胡马雍并没有忘记当时的窘困,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皇帝金口玉言,更无后悔的理由。胡马雍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出身低贱的救命恩人,并按照承诺,让这个下等人坐上了自己的王座,取代自己做了3个钟头的皇帝。当然,精明的灌水夫没有浪费这3个小时的宝贵时光,他下令把他曾经用来拯救胡马雍生命的羊皮袋,分割成一个个小圆块,并打上纪念印记,作为钱币使用。接着,他赏赐了很多金银财宝给自己的穷亲戚们。胡马雍都照着灌水夫“皇帝”的命令,毫不掺水的执行了。

舍尔汗在把胡马雍打得丢妻弃子、落荒而逃后,其势力威震北印度,于是,舍尔汗于 1539年 12月自立为王,称号舍尔沙,并开始以自己的名字铸造钱币。铸币权是穆斯林世界证明政权强大和独立的最主要象征之一。

曲女城大战

在乔萨惨败后,胡马雍紧守德里和阿格拉,稳固对核心领地的控制,不敢再轻入恒河流域腹地。然而舍尔沙不肯罢休,继续向西面进军。1540年 5月 17日的曲女城之役,胡马雍率领4万大军,迎战舍尔沙兵力远少于己方的军队,这座印度著名的古都周遭,成为两军喋血的杀场。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舍尔沙虽然兵少,但兵卒精炼,战意如虹。在舍尔高超的指挥下,胡马雍优势兵力并拥有先进火器的军队反而遭到舍尔军骑兵的合围,4万大军几乎遭到全歼,惨败的胡马雍不敢回到都城,直接脱身而走;舍尔沙趁机进驻德里,并发兵追击胡马雍,将他驱逐到印度西北部的信德。

由于胡马雍的三弟割据旁遮普,不允许他入境,胡马雍不得不逃亡波斯萨法维王朝,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浪生活。而他的儿子阿克巴,也正是在流浪途中出生的。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舍尔将统治扩展到把势力扩展到旁遮普、木尔坦、信德、拉贾斯坦和马尔瓦,统一了大部分北印度。但他最伟大之处在于,虽然他的苏尔王朝不过短短15年,他却在弥合纷乱的印度上大有创建,是圣主阿克巴的先行者。

无论是德里苏丹国时代,还是巴布尔统治印度的时期,各省都保持割裂的态势,征收的通行费非常沉重。伊斯兰教统治阶层一方面压迫印度教徒,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于各地印度教实权派为他们征收赋税。

舍尔沙的改革

民族的隔阂,宗教的压迫与冲突,令舍尔沙忧心忡忡。舍尔沙在短短几年的皇帝生涯中,采取高度集权、开明的君主专制统治,实行了行政、经济、司法、军事、宗教等一系列改革。

舍尔广泛吸纳印度教徒加入统治阶层,掌管军政事务,来化解宗教之间的矛盾。

他建立了一套司法制度,在各省各县设立法庭,甚至在每个村庄也尽量安排人处理地方司法事件。伊斯兰教教法的权威,或者印度地方宗族习惯法的力量都被极大削弱,代之以较为公正的律法。由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盗匪也变得稀少。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舍尔沙严惩贪污,绝不许地方中饱私囊。因为有成效的反贪,他得以减少对人民的剥削,经过丈量的田地既可以用货币也可以用实物纳赋,田赋被规定决不能超过收成的四分之一。

为了将庞大的帝国紧密联系起来,舍尔沙发展交通、运输和驿站,既像古罗马人一样广修道路,又似明朝的开国君主那样令驿传遍布疆土。各条大道道路两边广植树木给行人带来阴凉,还有许多驿站和旅店供过路者休息。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这种宽厚博大的统治,在充满隔阂与割裂的古印度是前所未有的。舍尔沙在他统治的短短几年里,就令北印度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然而,1545年,舍尔沙在攻打拉杰普特人的卡林雅尔堡垒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自己却因为火炮炸膛而不治身亡。他的儿子萨利姆也在统治了8年之后英年早逝。舍尔沙的孙子继位时不到10岁,苏尔王朝幼主临朝,结果国家被小皇帝的舅舅阿德尔篡夺,但阿德尔不能服众,帝国很快分崩离析。

阿克巴的先驱

在萨法维帝国塔赫马斯普一世的支持下,被舍尔沙赶走的胡马雍卷土重来,击败了在旁遮普割据的弟弟们,又夺回了德里。当胡马雍痛定思痛,锐意求治的时候,却从楼梯上摔下来当场死亡。

苏尔王朝舍尔沙:阿克巴大帝的先驱者

阿克巴大帝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并逐步成长起来。他的老师拜拉姆汗主张残酷地压迫印度教徒,来展示莫卧儿人和伊斯兰教徒的无上权威。然而,年少的阿克巴却以跋扈为理由将曾有大功的拜拉姆汗放逐。当阿克巴完全成长起来后,他深刻地明白,只有沿着曾经的开明统治者舍尔沙的道路行进,才能缔造印度真正的盛世,哪怕舍尔沙是他父亲胡马雍的死敌。终阿克巴的一生,都非常敬重舍尔沙的为人和他取得的成就。而阿克巴,也确实延续着这条宽厚仁慈的道路治理印度全境,终于为这块多灾多难的次大陆带来了久违的和谐。

因此,我们可以称舍尔沙为——为圣主阿克巴开辟道路的贤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