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WeWork,一個高科技二房東

WeWork自我宣傳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定位為一個初創企業孵化器。採用以較低的價格租賃房地產,利用科技手段,通過合理佈局、人性化的設計將房屋分割為一個個小的辦公空間以高得多的價格將它們出租給需要靈活辦公的個人或公司。並計劃通過提供其他(如為客戶提供保險等)服務等,增加關聯交易,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WeWork共享辦公業務包括兩大亮點:

(1)按需付費

客戶無需整租,只需按使用時間租用所需數量的辦公桌即可,甚至能做到按小時付費使用用。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2)即租即用

客戶無需進行辦公裝修,水電等公用事業費一價全包。WeWork還提供基本的辦公設備,包括自用辦公桌和固定電話。客戶租了即可以使用。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此外還有配置了前臺服務、保潔服務、保潔服務、茶水間、打印設備、健身等一系列的服務。

WeWork給它做的事業取名為共享辦公空間,看起來很高大上,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個"二房東",只是給自己增加了一點高科技的色彩。

WeWork的前世今生

WeWork由亞當·諾依曼和米格爾·麥凱爾維聯合創立,2010年在紐約開設第1家辦公空間,2年jf時間開設又新開了4家辦公空間,引起了頂級風投公司Benchmark的注意,並獲得其風險投資。

通過多輪融資,2014年營收已經做到7500萬美元,員工達到1000人。在2017年日本軟銀向其投資44億美元資金,自此開始了瘋狂擴張之路。如今員工已經暴漲至1萬5千多人,是 2014年的150倍,營收在2018年達到18億美元,是2014年的24倍。併成為倫敦、華盛頓特區以及曼哈頓地區最大的私人辦公室租戶。

瘋狂的擴大,帶來了WeWork估值節節攀升,IPO之前已到達驚人的470億美元,成為了美國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正所謂虧損越多,估值越高。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獲客成本高昂,模式之傷

WeWork公司自從拿到軟銀的44億美金,在孫正義的推波助瀾下,為了快速的擴大公司規模,佔領市場,往往以較高的租金與房東簽訂長期租賃合同。

間改造好後,再轉租給客戶,在轉租的過程當中,為了拉攏客戶,Wework會讓客戶與原來的房東解約,客戶的解約賠償金We work都願意承擔,對這些拉攏的客戶,Wework還會給對方一定的免租期,有的免租期長達一年。

客戶一不需要裝修支出,二沒有租賃違約支出,公司暢導的即租即用、不租即走,也不需要向We work支付違約成本。免租期一到,客戶拍拍屁股,瀟灑走人,再等待We work下一個辦公空間開張營業,又去蹭免租期,形成一種"薅羊毛"現象【薅羊毛也不只是我們才有的專利】。花費高昂成本獲得的客戶卻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最終的結果是入不敷出,連年鉅虧。從2016年虧損4.3億美元,擴大到2018年虧損19億美元。

從公開數據看,We work上半年營收15.4億美元,同時的房租支出+折舊攤銷費用+水電費等就達到15.7億美元,已經超過當期營收的100%。此外包括人員工資、市場拓展費、營銷費用等其他支出高達13億美元。這也就造就了WeWork2019年1-6月收入較同期翻一翻,同時也錄得高達13.7億美元的虧損。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脫離主業的投資

WeWork除了投資主業共享空間外,還進行了以下投資

1、 2016年,投資了一家西班牙生產人工造浪池的企業,客戶群休主要是衝浪愛好者。

2、 2017年開立名為Rise by We的健身房,。

3、 2017年成立一個名叫WeGrow學校,用於培養2-11孩子的創業意識。

4、 2017年10月,WeWork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奢侈百貨品牌Lord&Taylor的紐約旗艦店。

5、 開立咖啡館,投資銷售咖啡伴侶的食品企業。

繁華退去,創始人收割離場,員工被裁退

WeWorkr年初投資基金給出的估值達到了470億美元。8月申請上市,在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受到投資者的嚴重質疑的情況下,估值下調至200多億美元。最終WeWork被廹放棄IPO,並伴隨著破產疑雲。最近估值已跌至78億美金。

從天堂至地獄不過才3個月的時間,由於上市融資受阻,出現資金危機,10月底,軟銀集團和WeWork達成協議,由軟銀向WeWork提供50億美元新融資,並向現有股東發出高達3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

公司創始人亞當·諾依曼獲得價值17億美元的補償,被迫離開公司,放棄CEO和董事會席位。

WeWork接受軟銀求助後,開啟了裁員模式,首輪裁員規模在2400人左右,預計裁員人數將超過4000人。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軟銀集團鉅額虧損,能否再現神話?

軟銀投資阿里巴巴創造了一個投資界的神話,2000年投資2000萬美元(2004年投資過淘寶6000萬美元),換來的投資市值一度超過1300多億美元,盈利超過1000倍,但投資的WeWork和Uber給其帶來了大量損失,也被割了一次韭菜。

11月6日,日本軟銀集團發佈了十四年來的首次季度運營虧損,7-9月季度結算報告顯示,旗下"願景基金"投資虧損達89億美元。其中WeWork帶了近50億美元的虧損,Uber估計下降,也給其帶了近10億美元的虧損。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10月底軟銀與WeWork達成救助方案,創始人拿著總計17億美元的補償走人,軟銀全盤接手WeWork,在軟銀的操盤下,WeWork能否復活過來,再創神話,值得大家期待。

美國共享經濟巨頭WeWork跌落,軟銀集團孫正義走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