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监委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最急最忧最盼 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通讯员张伟弟报道 “以前水质不好,现在自来水直接通到锅台边,既方便又安全。”12月12日,在祥符区万隆乡四合村,正在做午饭的李老汉看着厨房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清水,开心地笑了。四合村是一个贫困村,饮用水中氟化物严重超标,让村里人烦透了心。得知此事后,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可行方案,最终通过置换水源解决了这一问题。

李老汉的笑容,正是市纪委监委开展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满意的方向走,用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回应广大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四个到位”的重要指示,在守初心中增定力,在担使命中破难题,在找差距中明方向,在抓落实中见成效,围绕“高质量开局、高标准推进,在全市主题教育中做标杆、做表率”的要求,确保主题教育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卢志军自觉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审定印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等10余项指导性文件,把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通过集中研讨、以会代训、下沉基层、临时党支部互学等多种方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贯穿始终,突出政治引领,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着力在铸魂、扎根上下功夫。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还全面推行临时党支部制度,把学习落到实处,以学习促业务。市纪检监察系统还深入开展审查调查“业务大比武”,通过以赛促学,纪检监察干部审查调查、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增强。

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眼皮底下开展,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群众的意见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返工’‘补课’,做好对照反思、立行立改。”为了解第一手民情,卢志军带头沉下去“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深入祥符区、尉氏县调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倾听基层意见,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市纪委监委还制定印发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工作方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群众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两员”(特邀监察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建成“三个平台”(面对面沟通平台、检举举报平台、网络意见征集平台),网上网下联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

市纪委监委坚持将开门办教育和检视问题相结合,截至目前共收到监督检查、日常管理、履职尽责、队伍建设、健全不实举报处理机制、打造开封特色廉政文化等意见建议96条,检视问题177个,制定整改措施361条。

整改落实见成效,关键要真刀真枪干、动真碰硬抓。市纪委监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向深层次实质性问题和“老大难”“硬骨头”下狠刀、用猛药。

群众看主题教育,最期盼的是解决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8+1+1”专项整治,紧盯专项整治任务,逐项细化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常态化调度、项目化推进,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务求实效。如开设“汴捷办”APP服务和“5+2”政务服务无休日、排查河湖“四乱”问题、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问题整治、重拳整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问题等。截至11月底,全市共梳理专项整治具体问题1579项,已完成整治任务995项,推动建章立制382项。

“坚决盯住关键问题不放,做实功、重实效,通过挂图作战,集中发力、立行立改,防止向群众交假账、交空账、不交账。”为持续放大主题教育成果成效,市纪委常委会做出安排部署,对可能存在反复的问题,多杀几个“回马枪”、多来几个“回头看”,在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