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中國錢幣歷史悠久,種類紛繁。幾千年的貨幣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華,也撐起了中國的封建社會經濟體系。古錢幣一直是國內收藏投資的熱點,不少古錢幣在拍賣會上表現突出。

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周元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儘管價格相比於瓷器、書畫等門類比較“親民”,但辨別和鑑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及文物、古漢語等知識卻並不少,這對於很多普通藏家都頗有難度。幾乎所有藏家都知道看錢幣一看銅質,二看鏽色,三看錢文,四看品相,但具體怎麼看,卻沒有多少人能說的上來。

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近乎全龍鱗光緒元寶北洋二十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一,看銅質

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銅錢的原料配比都有所差別。例如,先秦時期的刀幣、布幣大多以深紅、淡紅色的青銅為主,而且幣身都比較薄。然而,現在做假銅幣在原料配比上就很難過關,為了增加銅的流動性,他們經常在原料中摻入比較多的鉛、錫,而且做出來的錢身大都比較厚。而明嘉靖之前都是青銅為主,嘉靖之後的銅錢以黃銅為主。例如清代咸豐年間的當五百、當千大錢,寶河局,寶陝局都是以紫銅為主,基本上沒有黃銅;而發行量大的當十、當百小錢是以黃銅為主。但寶泉局和寶源局的當五百、當千大錢,一般又分黃銅和紫銅兩種,這個比較容易弄混。

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黃魚雍正通寶寶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所以在鑑定的錢幣時候。要先搞清楚錢幣的年代,然後從銅質方面分析,看符不符合時代特徵。如果在戰國刀幣、布幣出現黃銅的現象,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新仿的、因為那個年代幾乎沒有用黃銅做錢。

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清~十二生肖八卦花錢後刻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二,看鏽色、包漿

銅錢辨別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看鏽色、包漿。首先是鏽色,南方坑口的錢幣鏽色大都以藍、綠或者藍綠相間的顏色為主;而北方大多數地區土壤比較乾燥,這裡的錢幣鏽色就是以紅、綠、黃,或者紅綠黃相間的鏽色為主;到西北地區,氣候更加乾燥,錢幣基本上都不帶鏽,表面直接是銅氧化之後的包漿。

古錢幣價值幾何,看看這幾點便知曉

洪武通寶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同時,真正的老錢幣,包漿都是有講究的,最裡層是包漿,中間一層紅斑,表面生綠鏽。但作假的錢幣經常都會將這三者搞亂,紅斑長在綠鏽外邊肯定就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