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的正妻和他的四个嫡子为何在短时间内集中死亡?他为什么对此毫无反应?

般若晓杰


如果说西汉一朝最能隐忍的皇帝,首推即是汉文帝和汉宣帝。

不过相对汉宣帝而言,文帝的隐忍的“性格”却保持了一生。

南越王赵佗称帝,汉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派人重修赵佗先人墓地,并主动写信,致以问候;吴王刘濞因儿子被太子所杀,装病不去朝见,文帝也没有惨责,反而赐给刘濞倚几和手杖,准许他到死都可以不来朝见;大功臣张武受贿被文帝发现,不但不予惩罚,反而更加赏赐目的是让张武感到羞愧。

一个君主能做到如此,岂是凡人可比?

汉文帝的正妻之死

吕后那个时候对刘氏宗亲大放送吕氏女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连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都分了,刘邦的两个儿子刘恢、刘友更是因为吕氏女而死,刘恒身为刘邦的四儿子,分到一个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汉文帝的正妻即代王后为吕氏女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


身为吕氏女在平灭诸吕期间被杀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推测,但是《史记》中却不是这样写的。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可见代王后是在刘恒还没做皇帝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所以很多人推测是窦后动的手脚,但是按照当时窦后的势力,对文帝的决定实在没有什么影响力。

所以代王后因病而死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而他的四个儿子反而很可能刘恒做皇帝以后,迫于群臣的压力,默许了儿子们的“病死”。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疑点,为什么代王后做为一个吕氏女,却能够允许刘恒另外还生出了四子两女,这也是认为代王后不是吕氏女的主要观点。但是,通过代王诸子女的出生时间的考证,似乎可以得出更合理的答案。

代王诸子女出生时间

根据史书考证,除去代王后四男,其他人的出生时间都在公元前184-189年之间。

长女刘嫖生于公元前189年,刘启则出生于公元前188年。

而降邑公主嫁给周勃之子周胜之的时间最迟在公元前176年之前,因为这一年,周勃下狱,狱吏建议他向公主求情。所以,降邑公主出生时间应不晚于公元前186年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而另外三个儿子刘武、刘参、刘辑则都在公元前178年被封为王,一般来说,汉初封王的诸侯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不会封个婴幼儿,所以合理的推测是这三个儿子都在6岁以上,也即是最迟不晚于184年出生。

代王后入代时间

可见,窦氏被刘恒宠幸的时间较早,在刘恒年仅13岁的时候,即宠幸了她,随后,先后生下刘嫖、刘启、刘武。

而其他诸子女的母亲虽未明说,但是根据其子女年纪排行来看,应在窦氏之后。这里就说明两个问题:

1、窦氏并非一直受宠;

2、文帝在这段时间(公元前185-190年)里,宠幸妃子尚算有一定的自主性。

所以,更合理的推测是代王后入代时间在公元前185年前后,而不是在窦姬之前。而代王后入代之后,便独得刘恒“恩宠”。而其他妃子、诸子女因不受宠爱,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危险了。此外,因代王后诸子尚年幼,也不会有王子之间的矛盾。

窦氏为何未被封为代王后?

既然得出代王后入代时间为公元前185年前后,那么就会出现下一个问题,为什么窦氏未被封为代王后?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1、文帝与窦氏相识时年仅13岁,尚年幼。

2、窦氏是吕氏送过来的,并未得到薄后(文帝母亲)和文帝的信任。

所以,窦后一直未能得到王后的位置,也就不难理解了。


水一白聊历史


代王后和四个儿子,一只脚已经踏进皇宫门槛时,突然都死了,死的太不是时候了,让人感到弔诡。

吕后专权时,对刘氏宗族的人进行大清洗,张扬点的刘氏宗亲都被灭掉了。刘恒随母亲薄夫人的性格深藏不露,侥幸生存。吕雉死后,刘恒因根正苗红,被大臣们推举为皇位继承人。在边疆苦熬了十几年后,刘恒终于坐上了龙椅。然而蹊跷的是,就在刘恒登基前后,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相继亡故,是病亡?是他杀?还是自杀?正史上却没有详细的记载,成为历史悬案。

得瘟疫而亡?

在汉代,由于防疫观念落后,不论是旱灾还是水灾,都会引发大规模瘟疫泛滥,霍乱、疟疾、鼠疫等等传染性极强,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死亡率非常高。

《汉书 天文志》记载“民大役死,棺贵,至秋止。”

可见古代瘟疫死人数多,棺材铺赚大钱了,而且延续时间长。刘恒当年为代王,地处住偏远落后的边境地区,出现疫病的几率较高。但是,为什么正好在刘恒被推举为皇帝继承人时出现瘟疫,代王后和儿子全部不治而亡,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刘恒和其他妃子、子女却安然无恙?抑或是王后和儿子们无福消受富贵的生活?这种猜测肯定靠不住,因此瘟疫而死的观点站不住脚。

被窦姬害死?

代王刘恒的王后死后,最大的受益人是代王的宠妃窦漪房,她在刘恒登基后顺利成为皇后,她生的儿子刘启成为太子。那么是不是窦姬为了争夺王后位置,毒杀代王后和她的儿子们?

窦漪房是平民出身,原来是宫中侍奉吕后的奴婢,后来吕后把她赏赐代王。当年她只是代王刘恒宠爱的王妃,没有深厚的政治资源,想杀死王后谈何容易。况且刘恒称帝的消息很突然,吕后死后,大臣们清理完门户,在齐王和代王之间几经斟酌,最终选定刘恒继位。代国地处偏远边境,接到消息后刘恒便走马上任。在消息闭塞的后代,窦漪房想与王后争夺皇后位置的话,并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窦漪房没有导演血腥的宫廷争斗剧。

清吕氏余孽?

当年吕太后死后,以陈平、周勃为首大臣们联合起来,清理吕氏宗族势力,凡是和吕太后有血缘关系的,基本上都被杀尽。

吕雉成为皇后以后有个爱好,就是把吕家的姑娘嫁给刘氏宗亲,这种联姻方式一是可以加强政治联盟,二是起到监督作用,三是削弱刘氏势力。刘邦的儿子刘友、刘恢都是被吕后“拉郎配”娶了吕家的姑娘,后来被老婆害死。因此刘恒这个史书上没有记录姓名的王后很可能和吕家有血缘关系。吕后死后,汉朝的大臣如惊弓之鸟,听到吕氏宗族的名字都打颤,他们的策略是对吕家人赶尽杀绝,不留后患。

当年刘恒很可能面临两难选择,要想当皇帝,必须除掉这个和吕后沾亲的老婆,在接到继位的消息后,毕竟老婆如衣服,刘恒很快秘密杀死了老婆。但对她生的四个儿子实在下不了手,毕竟都是刘恒的亲生骨肉啊!于是刘恒当皇帝后想想办法保全儿子性命。但最终在大臣的胁迫下,刘恒在皇位和儿子之间做了抉择,为了洗白自己,狠心斩断了一切和吕氏的血缘关系。

以上三种推断,大家更相信哪个呢?


聋王异史


刘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的弟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为代王,前180年,吕后病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功勋集团大臣铲除了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刘恒上位后,是为汉文帝:他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兴修水利,废除酷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百姓富足,生活小康,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先河。


刘恒被封代王期间,立有王后(姓甚名谁,籍贯等不可考),生有四个嫡子,他称帝前后,王后及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窦漪房是还来立的后)。为什么文帝对这五人的逝去波澜不惊,无动于衷呢?当时的环境、人物、色彩已经远去,我们只有根据史料分析一、二了。

很可能此代国皇后是吕氏宗族成员,她及其儿子被功勋集团秘密清理了;众所周知:吕雉有很强的政治手腕,曾经替刘邦清理了彭越、韩信等开国功臣,解除了刘邦的后顾之忧;刘邦驾崩后,吕后大权在握,后来还发展了一个爱好,喜欢把吕家的姑娘嫁给刘汉宗室联姻,以加强政治联盟和起到监督的作用并借此削弱刘氏势力,妄图永远形成刘姓皇帝吕氏皇后的格局。


吕后殡天后,吕氏家族的人被赶尽杀绝,她们母子五人也不例外!刘恒进京前,作为代王已是成熟的封疆大吏了,面临两难选择,自然爱江山而舍弃亲情,对于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讲:女人如衣服,很好舍弃(刘备的话意译);四个儿子实在下不了手,但有开国元勋的胁迫,当时可能于心不忍,忐忑不安,羞愧难当,倍受良心谴责;但事后会推责他人,天长日久也就心安理得了,因为对于帝王来讲,有了江山就有了一切,后来,立窦漪房为后,生下了景帝刘启!江山美人与儿子都有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件事情的确非常诡异,可以称之为整个汉代四大未解之谜之一。

简单来讲一下,汉文帝的妻子以及4个孩子,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一脚就跨进皇权核心权力的人,而汉文帝的妻子也是即将成为后宫当中的领军人物。可是在短时间之内突然死亡,如果说是自然因素的话,恐怕说破了天也没有人相信。

事件回顾

汉文帝妻子的死亡还要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说起,汉高祖刘邦在死之前,由于没有及时的将权力回归中央使得权力下放到地方,而此时一个不起眼的女人,却突然之间走上了皇宫大院,成为了整个汉朝的无上主宰。

没错,那个人就是吕后,吕后掌握所有的权力,并且对整个刘氏家族进行了大清洗。可是百密而无一疏只能存在于想象当中,吕后的确漏掉了一个人,而正是漏掉的这个人成为了未来的汉代皇帝,他就是刘恒。

在刘恒上位之后,开始对整个吕氏家族的后人进行大清洗,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而正在对吕后家族进行大清洗的时候,汉文帝的妻子和他的4个儿子全部死亡,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进行的。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

没错,没有事实

我本来也想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讲清楚,可是在整个汉朝历史当中,刘恒的妻子和他4个儿子的死亡几乎成为了历史疑点,而且整个汉朝史书,只有三五行是记载此次事件的,无论是记载此事的官员还是当时的舆论,对此都讳莫如深,这就给本次解析带来了极大的矛盾和麻烦。

简单来讲一下,汉文帝妻子及4个儿子死亡,有3点可能,只不过这3点可能都没有历史依据。

可能一:吕后的势力在其中作祟。尽管吕后被刘恒消灭了,并且吕后的绝大多数势力,在刘恒的指控之下,全都死无葬身之地。可是吕后的势力之大已经成为了整个汉帝国前所未有的危机,即便所有的官员全都卷进来,也依然会有不少的漏网之鱼。

明面上来看整个吕氏势力全部被消失了,可整个后宫当中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位吕后的亲信,而这些亲信在杀不了汉文帝刘恒的前提之下,只能将所有的报复思想,通通针对汉文帝的妻子和4个孩子身上。

第二点则是针对当时的生活环境,提出来的瘟疫说或者病情说。简单来讲就是那个条件之下传染病很难治愈,只能通过隔离让已经得到传染病的人死去,才有可能彻底消灭传染病。也就是说汉文帝刘恒的妻子及其4个儿子,很有可能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得了某种烈性传染病。

第三点就是纯粹的理论分析,因为汉文帝已经成为了汉朝皇帝,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汉文帝的正妻将成为皇后,而皇后的4个孩子当中必然有一位会成为未来的皇帝,整个后宫佳丽三千也是三千个势力,她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未来帝国的主宰者。

从目前已得出的数据和资料来看,汉文帝妻子和他的四个孩子,死于宫廷内斗还是极有可能的,毕竟皇帝这个位子是谁看了都眼红。

【参考文献:《太史公自序》、《孝文纪》】


趣谈唐宋元明清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八岁就被封为代王,以晋阳为都。按理说,刘恒既非刘邦嫡子,又不是长子,封地远离政治中心长安,八竿子也探不着皇帝位。然而,高后八年,吕后病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联合发动兵变,铲平诸吕,废掉吕后立得的小皇帝。于是,他们在诸王中挑选名声较好,宽厚仁义刘恒继承大统。诡异的是:刘恒在登基前后,他的代王后及其所生四个孩子先后离奇死去,死的蹊跷,死的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代王后及其所生四个孩子的死,史书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至于代王后姓字名谁,哪里人士,死因为何,均无表述,这显然有悖常理。那么,司马迁究竟在刻意隐晦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深刻的剖析,于迷雾中去寻找轮廓。

刘邦病逝后,吕后专权,大肆分封吕家子弟,引起功臣和刘氏诸王的不满。为了达到监视控制刘氏诸王的目的,吕后把吕家的女孩都赐予刘氏诸王为妻。史书如此记载当时的状况:“吕后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吕后这样做,就能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初衷。由此不难推测:刘恒的王后很有可能就是吕家的女子。



吕后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也没能避免吕家的覆灭。陈平、周勃发动兵变后,凡是跟吕家有瓜葛人,不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死,他们这样做就是怕以后遭到吕家后人的报复。史书是这样记载陈平、周勃对吕家人展开屠杀的:“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代王后做为吕家的血脉,自然在这次大清洗中难逃一死。代王刘恒此时势单力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王后被陈平、周勃派来的人处死。刘恒即位后,就是一个傀儡,军政大权控制在陈平、周勃等功臣手中。而代王后生的四个孩子,俨然成了功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刘恒虽贵为天子,此时无兵无权,再一次见证了骨肉被功臣屠戮的惨剧。

陈平、周勃之所以立刘恒为帝,不单单是因为刘恒的宽厚仁义,更在于刘恒没有背景,人单力薄,让他们觉得刘恒更好控制。殊不知,刘恒大智若愚,他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步从功臣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陈平、周勃虽有拥立之功,但刘恒并没有对他们感恩戴德,尤其周勃被刘恒下狱,差点被处死。这不仅是皇帝与功臣争权夺利所致,更是报当年功臣杀妻杀子之恨。不过,汉文帝刘恒最终网开一面,让周勃得以善终。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有人说代王王后是吕氏女,王后死后,三四个儿子被汉廷诛杀吕氏时一块儿杀了(集中杀害)。这样方有"集中"死亡的可能性。本人以为不是这样。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景帝得立。——《史记,孝景帝本纪第十一》


这里说的是三个儿子。而《外戚世家》说的是四个儿子。几个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死得蹊跷。

先看一下刘吕之间的婚姻联结,刘邦的儿子们的原配大多与吕氏女有关系,这点不假。

刘肥的王后,是不是吕氏女,文献中没记载,但从后来,汉廷诛吕氏全族看来,应该不是吕氏女。

惠帝皇后,竟然是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这是吕太后亲上加亲的结果。结果害了一对年轻人。

三子刘如意早死。无后可匹。

四子刘恒,暂略待论。

五子,刘友,六子刘恢,娶的都是吕氏女,因为不爱吕氏女,死在吕太后手上,不爱吕氏女的问题非常严重。

七子刘长,随吕氏长大,娶的也不是吕氏女。因为生子刘安等人,刘长发配而死后,儿子们仍然袭淮南王位,分国而王,由此反证,刘长之王后,非吕氏女。

八子燕王刘建,王后无出,有个美人生的儿子,这儿子被杀后,燕国无继承人,国灭。燕王位由吕通坐了。也可知道燕王后非吕氏女。

代王刘恒一家一向被吕后看不起,觉得薄氏无能怕事,又不得宠,才远走北方荒僻之地。况且,薄氏低声下气愿意为吕太后守边。吕太后杀刘友后,有意提拨调他当赵王,刘恒推脱了,不想到条件好的赵国工作,吕太后也并不为意,让他在边郡自生自灭,在婚姻,吕太后也懒得给一个吕氏女给他当老婆,应该在情理之中。所以,按刘家皇子的多数配偶规律,刘恒为代王时的王后,道理上应该是吕氏女,但并非为吕氏女。


吕太后为拉拢刘氏诸姓,曾把妹妹吕须的女儿嫁给大将军刘泽,而刘章,刘兴居的老婆也是吕氏女。这么多刘姓均是娶吕家女,四公子刘恒也应该娶吕氏女才合吕太后重亲的要求,但从史料的记录看,并不是这样。

吕氏败落后,汉廷诛杀吕氏,是无论老少,男女全部斩草除根。除孝惠皇后张嫣,没留下一个沾吕氏血脉的人。

这样看来,代王王后先死于代王当皇帝之前,有两种可能,一是病死,一是争宠失败,抑郁而死。两种死亡的可能性都大。

代王在代国得窦漪房后,宠幸有加,冷落导致前王后死了。如果王后是吕氏女,吕太后岂肯干休。刘友,刘恢不爱吕氏女,爱别的女人,被赐死,饿死。由此可知,代王王后非吕氏女。否则吕太后不会没点反应。同时,若是代王只宠窦氏,不顾吕氏女,两个弟弟就是榜样。代王早就给吕太后抛弃杀掉了。代王王后死了后,几个孩子"更死",更,是连接不断的意思,更替,中间有间隔,并非一块儿死,比如一齐杀死,毒死。这与汉廷杀吕氏子孙一齐处死又矛盾。

几个孩子相继死去,文帝子嗣荒凉,就只有宠姬窦漪房所生的刘启,刘武,刘嫖了。这轮上位也太巧合了。而史书上明确记载:

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孝景,就是刘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根据以后窦太后的刚毅果绝,杀伐独断,走过三代朝堂来看,她的心机,在汉朝除了吕太后,她数老二。有老二之排列之谓的宫廷女人,自然谙熟"母以子贵"的真谛。没点手段是排不上号的。由此看来,代王前王后的死,及其三个儿子的相继死去,与窦漪房有甚大干系。


吕太后损减皇宫宫女,把她们送给各诸侯王,每人五个,拉拢腐化他们,窦漪房阴差阳错到了代国,代王刘恒一看对上眼,离不开了。身心放在窦姬身上,以后生下女儿刘嫖,儿子刘启等人。而前王后的死死,是在刘恒当代王之时,代王入立为皇帝后,她的三个小王子,变成小皇子,是一个连着一个死去,似乎得了某种慢性病。

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後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皇帝刘恒的女人多,在纷乱的生存环境下,见多了生生死死,也并不为意了。只当是天意。何况"母爱者子抱",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也许早死对这几个儿子不算坏事,毕竟深宫生存酷烈甚于小户人家。皇帝刘恒又能如何?这些家事,即或有诡异,还是不追究的好!毕竟女人有的是,儿子当然就不缺了。


劉一千五


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的正妻代王王后与他的四个嫡子在短时间内(刘恒称帝后的2个月内)集中死亡,当然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疫病,比如被杀,在没有确凿史料的情况下也不能径直认定就一定是怎样的。

问题在于,刘恒的正妻代王王后,既没有陵园,也没有追封,甚至连姓氏都没有留下,像是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刘恒与她所生的4个嫡子,也没有任何追封与纪念,从这个角度,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这个被讳莫如深的代王王后非常可能是吕后家族的女子。

在吕后执政时期,吕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将吕氏家族的女子嫁给刘氏王侯成为惯例,代王王后应该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代王刘恒被迎立为皇帝是长安功臣集团政变诛杀诸吕之后的选择,如果其原配与嫡子是吕氏家族的成员或吕氏家族成员的血亲,就会面临汉惠帝诸子的命运,也就是说被清除掉。

刘恒此时自己本身的地位都不巩固,因此无法什么做出反应。


谈古论金


汉文帝的发妻代王后和四个嫡子之离奇暴毙,内中黑幕重重,下面我们深度分析这桩奇案:

一、为何如此蹊跷反常?

无论从哪方面看,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都绝非正常死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处理都明显有违常理。

1.特定的时间节点。都是发生在汉文帝登基前后的那个很短的一段时间。根据《史记》记载:“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另有记载为三子)。

也就是说:汉文帝进京当皇帝之前,他的正妻代王后突然死了,当了皇帝以后,才两三个月,代王后的四个儿子相续死了。更为诡异的是,那四个儿子一死,汉文帝立马将窦漪房的儿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立为太子。而他原来正妻所生的儿子,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名分。

汉文帝22岁当皇帝。他前面的四个儿子年龄都只有几岁。按理说绝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死亡。而且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汉文帝登基前后,诛杀诸吕后“更死”。

2.其他信息一片空白。代王后和她的4个儿子是什么人?是皇帝的正妻和嫡子。按照一般的逻辑,这个身份是何等的尊贵?怎么可能连个姓名都没留下来呢?史记中一些诸侯王的妻儿,都留下了姓氏。怎么可能汉文帝的正妻和他的嫡子连个姓氏或名字都没有留下?

3.没有责任追究。汉文帝的结发妻子和嫡子在短时间内暴毙,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事故。相关的医护人员,还有侍从,都脱不了干系。

后来的淮南王刘发谋反,在押解途中绝食身亡,汉文帝对此追责,一下子就处死了许多人。而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刘发之死。但是,我们看不到任何追究责任的记载。

4.死后没有追封。这也相当不正常。汉文帝和他的第一个妻子生了四个儿子,可见夫妻感情还是不错的。怎么可能说死就死了,什么名号都不予追封呢? 他们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什么其他信息都没有留下。再也没有人谈论过他们。


二、史书为何不记载?

根据以上分析,代王后和她的儿子,大概率是被杀害。那么,既然是非正常死亡,为什么司马迁又不写?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写不了。汉室朝廷保密工作做得好。要知道汉文帝着力树立自己一代明君、仁君的形象。他的妻子儿子不管什么原因被杀害,都会严重损害汉文帝的形象。而执行这个杀害任务的,肯定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种事没有人愿意对外透露,或者说如果有人想透露,也早就被灭了口了。而且这件事肯定成为了汉文帝心中永远的痛,从此以后谁也不准再提起。因此司马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二是不能写。司马迁距离汉文帝时代只相隔了几十年。代王后和她的儿子非正常死亡,不可能没有传闻。但由于是当代人写当代事,受到很多的顾虑,有些事情是不能写的。


三、为什么会被杀?

关于代王后和她的儿子为何被杀害,有两种说法:

一是吕氏血统说。台湾学者郑晓时等人认为:代王后是吕家女,在诛杀诸吕政变中被杀。其所生诸子因为有吕氏血统,大臣们害怕将来会受到报复、清算,不能允许他们活着,而将其杀死。如果照这个说法,应当是和诛杀汉惠帝的儿子同步进行。

二是窦漪房谋害说。认为窦漪房是这件事的得利者,按照谁得利谁嫌疑最大的原则,她的嫌疑最大,很有可能是她倚仗受汉文帝的宠幸,设局陷害。


笔者认为:只有第一种说法,从逻辑上说得通。符合政治斗争残酷性的特征;第二种说法站不住脚,窦漪房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果不是第一个原因,不要说谋害,就是汉文帝自己想废后,或者汉文帝自己想不立嫡而立庶,都没有那么简单。都会受到朝臣及宗室强大的反对压力。刘邦想立刘如意为太子立不成,就是最好的例证。


今古讲堂


内中黑幕重重


用户3649476137847


历史领域,亦非吾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