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精明一世,为何生前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周豪楠


戚夫人在刘邦生前有多得宠,在刘邦去世后就有多凄惨,这个夹在刘邦和吕雉之间的只会用妇人手段哄刘邦高兴的女子最终的结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即被吕雉做成了人彘。这种结局是刘邦和戚夫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但是两人都知道,戚夫人的结局绝不会好到那里去。毕竟这个女人不仅仅在刘邦那里很受宠,还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直接动了吕雉的利益。如果只是将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简单定义为女人之间的争宠是大错特错的,要知道吕雉不仅仅是刘邦的妻子,还是一名性格坚毅的政治家,甚至她的政治谋略在刘邦之上,这样一个杀伐果决的人,你一个只会争宠的后宫女子想动她的蛋糕不是找死吗?刘邦是知道吕雉的手段的,因此在病重之际很为戚夫人和儿子如意的未来担忧,也做了一些安排,只是这些安排在吕雉那里并不能构成威胁,最终如意还是要死,戚夫人还是要付出代价。

戚夫人和吕雉相比曾经最大的优势或许就是年轻貌美且能歌善舞,而吕雉年长很多,且是个政治家,不会哄刘邦高兴,吕雉是刘邦事业上的绝好帮手,而戚夫人是刘邦生活中的解语花,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各司其职,倒也很和谐,但是戚夫人却生了不该有的心思,即撺掇刘邦废嫡立庶。

自古立储是大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动乱,汉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早已成熟,刘盈的太子之位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刘邦却在戚夫人的枕边风中,一日日滋生出废太子的心思,他越看刘盈月觉得此子不堪大任,越看和戚夫人生的如意越觉得像自己。所以他真的决定要废立太子,自然这和吕雉的政治威望也有关系,刘邦不希望将来吕雉控制朝政,而让刘盈做太子,将来一定会受制于吕雉,所以他想废立太子。这种想法很强烈,他也一次次提出来,当然大臣的阻扰也是很强烈,但到了公元前195年,废太子似乎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情势。

不过张良献上一计却改变了这种局势,他建议吕雉找来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于是吕雉真就花功夫请来了商山四皓,这完全出乎刘邦的意料,要知道商山四皓是连刘邦都请不出来的隐士,他们都算是德高望重的隐士,能得他们的辅佐,何愁天下不归心。刘邦一看商山四皓居然愿意辅佐刘盈,哪还会废太子,于是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就这样落空了。

事情到了这里,立储算是尘埃落定了,另一个让刘邦头疼的问题就是他去世后,戚夫人和如意怎么办?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和如意,后来刘邦听了赵尧的建议,为如意安排了周昌这位地位尊贵又有影响力的相国辅佐如意,希望他能护得戚夫人母子的安全。另外,刘邦还嘱托刘盈护着弟弟如意。但是刘邦一死,他所做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效果。

刘邦一死,周昌护送如意就藩,而刘邦所有的妃子都被吕雉扣了下来,也就只有薄姬因为她的低调与沉默顺利跟着儿子就藩生活。一直挑战吕雉权威并试图夺取吕雉利益的戚夫人被囚禁在了永巷。戚夫人在永巷里做着最低等的苦力活,她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儿子能够知道她的处境,救她于水火之中,但是这个时候的刘如意也是自身难保。

吕雉一直派人去请如意回京,先是遭到了周昌的反对,吕雉见行不通就先召周昌回京,然后再催促如意进京,在这种情况下,年幼的如意只得选择回京,幸好在半路被哥哥刘盈迎进宫中,刘盈时刻和如意待在一起,希望能护得如意的安全,但总有分开的时候,刘盈去打猎没法带着如意的时候,吕雉下令结果了如意。

如意一死,戚夫人失去了最后一个指望,然后就被吕雉弄成了人彘,人生的最后时光于戚夫人而言是生不如死的,人彘的具体操作这里就不说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从这里可以看出吕雉是何等的狠毒,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吕雉是何等的恨戚夫人,吕雉的这种做法固然太过狠毒,但是戚夫人也并非那么无辜,后宫争宠也就罢了,还想在前朝和吕雉争权,想左右立储。很显然,戚夫人并没有什么政治手腕,或者说她那点政治手腕在吕雉面前根本不够用。

更不用说如意年幼,即便如意在戚夫人的运作下真就在刘邦生前做了太子,那么刘邦去世后,如意的太子之位是否真就能做稳当,吕雉真的能够咽下这口气从此成为一个废人?那是不可能的,吕雉经营多年,怎么可能会甘心被戚夫人所制,那个时候,恐怕还是会有一场大动乱。

或许从一开始,戚夫人就不该想要太多,安分守己,未必不会成为第二个薄姬,即便儿子做不了皇帝,也能在藩国一世无忧。只是戚夫人终还是在刘邦的宠爱里迷失了自己,想要的更多,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吕雉的对手。


萧晓四姑娘


刘邦已经给戚夫人留了后路,只可惜,戚夫人自己把这条路给堵死了!

刘邦在后宫佳丽之中,最宠爱的就是这个色艺双绝的戚夫人,戚夫人擅长跳楚国的舞蹈,每当万岁爷心情不爽的时候,看见心爱的戚夫人跳上一支舞,心情就会很爽。

相比之下,从项羽囚牢里放回来的吕后,早已经人老珠黄,无人问精。这时候,这个女人心里对跟她抢男人的女人的仇恨,是可以想象的。刘邦越宠爱谁,吕后自然越恨谁!

戚夫人毫无疑问就是吕后最恨的女人。而当戚夫人在刘邦面前吹枕边风,希望废除吕后亲儿子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吕后更是恨之入骨:

抢了我的男人不说,还要毁掉自己儿子的前程。我们吕家把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注到刘邦身上,才换回今天的富贵,这个女人仅凭姿色就想夺走我的一切!这个女人如何留得?

刘邦当然知道自己的原配夫人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因此在他提议换太子,遭到重臣反对,尤其是商山四皓出山拥护太子之时,刘邦已经预感到戚夫人和爱子如意的出境不妙了。但是对于这个局面,刘邦已经无力挽回。再说了,以刘邦的实用主义精神,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只要大臣们拥护他,谁当太子,谁继承王位,并不重要。只是将来可能会委屈戚夫人。因此刘邦回来之后就郁闷的对戚夫人说:现在太子羽翼已经丰满,以后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现在你来跳一支舞,我来为你唱一支歌吧。

刘邦或许想到戚夫人将来会受到冷落,但是没想到她会死的那么惨。但是从他对赵王如意的政治安排来看,刘邦确实给了戚夫人一条生路。

刘邦为了防止吕后在他死后对赵王如意下毒手,特意派遣资深而且有威信的老臣周昌辅佐赵王。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马上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宫,不仅如此,还让她穿上囚衣去干下人们舂米的苦差事。

要说戚夫人的确是一个没有政治头脑,也没有隐忍能力的女人。天下已经是太后的了,还不消停一点,活着不好吗?

可是戚夫人不,她编歌来发泄不满: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大概意思就是儿子当赵王,老娘却像奴隶一样,和儿子相距千里,谁能给我通个信呢?吕后耳闻之后大怒:贱人莫非还要依靠儿子翻身报仇吗?于是好几次要求赵王如意进京见面,但是都被老臣周昌给硬挡了回去。周昌是老资格,吕后也无计可施。最后只好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先把周昌调回长安,再命令赵王如意进京。小孩子没有一点政治斗争经验,稀里糊涂的就进了皇城!终于被吕后找机会杀死。

杀死了赵王,戚夫人就没有了任何靠山。最后的下场也是凄惨之极的。

回头来看,刘邦至少给了戚夫人两条护身符,第一,告诫戚夫人今后在吕后手底下要听话,认清形势,这个女人是你的新主子。低头才能活命!第二,给了赵王如意一个强势足以抗拒吕后的老臣周昌。如果戚夫人有智慧的话,完全可以在皇宫里面忍耐几年,等到赵王如意长大成人,拥有实权之后,完全有希望母子团圆。

所以说,戚夫人对吕后公开的抱怨,编歌谣,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死路上。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何况那是一个早就想弄死自己的狠女人呢?

戚夫人,是个胸大无脑的糊涂女人。被吕后搞死,几乎是注定的结局。


铁锤文史


刘邦精明一世,怎么可能没给戚夫人留一条后路呢?!刘邦当然是留了,只不过戚夫人只是一个“有胸无脑”的花瓶,这种政治斗争对于她来说真的是“太难了”!所以落了个儿子被毒死,自己被做成人彘而被折磨致死的地步!



在刘邦的女人当中,最在意的一个是吕后,另一个是戚夫人。吕后是刘邦的发妻,而且刘邦是靠吕后发家的,所以于情于理,刘邦不得不在乎这个女人。而戚夫人,在刘邦的心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当然不仅是因为戚夫人肤白貌美,能歌善舞。刘邦和戚夫人可以说是——“在最美好的时间,遇到最美好的你!”,正当刘邦需要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增柔体贴的美女时,戚夫人出现了。戚夫人和吕后相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吕后专横跋扈、人老珠黄,似乎形容女人不好的词都能用到她身上。而戚夫人却恰恰相反,男人想要的女人,就应该是戚夫人那样的。一个是老的不能再老的糟糠,一个是美的不能再美的“狐狸精”,两个人进行选择,那么男人会选择什么呢?



刘邦选了戚夫人!刘邦再感觉自己不行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换太子。刘邦认为太子刘盈太柔弱,既不想自己又不能掌握大权。于是决定立赵王刘如意,也就是戚夫人的儿子。但是不成想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刘邦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指着“四皓”背影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而且对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也就是告诉戚夫人,他死后吕后就是真正的主子了,以后不惹事,就应该没有问题。



刘邦为了保住刘如意,也是煞费苦心了。不仅找来了周昌,而且让刘盈帮忙照顾。按理说戚夫人母子应该是没事的,但是戚夫人太做了,刘邦归天之后,戚夫人被囚禁于永巷,整日以舂米劳作排解苦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不由自主的唱道:“子为王,母为虏……歌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呜呜然”,这首歌的名字叫《舂歌》。这是这首歌,才真正的触怒了吕后,使得戚夫人下场如此的惨!

所以说人漂不漂亮无所谓,情商一定要高!


华叔谈谈谈


刘邦是个政治家,他本应该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是没有活路的。

但是,他并没有考虑过自己死后,戚夫人如何活。也没有为戚夫人做任何的安排,哪怕派几个顾命大臣意思意思,保护戚夫人一下,也算是没有辜负戚夫人对他的一往情深了。可是,刘邦并没有这样做。

刘邦在临死前,真正在乎的人是他和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我们看看刘邦临死前是派了谁,去保护刘如意的?

刘邦手下有一个十分耿直的大臣叫周昌,曾经刘邦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争取过周昌的意见。

周昌告诉刘邦,这件事他不答应,因为太子刘盈没有犯错,这样废掉人家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他坚决反对刘邦废刘盈。

周昌的意思是,若是刘邦执意要废掉刘盈,那么就先把他周昌给杀掉。最后刘邦只能给周昌说,自己是开玩笑的,不要让他当真。

周昌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正好吕后偷偷的听到了。

周昌和刘邦商议完,出了刘邦的屋子之后,吕后赶紧给周昌跪下,并且说到,刘盈的太子之位,之所以能保住,就是周昌说了这一番话。

因为这件事,吕后对周昌感恩。刘邦也记住了周昌这个耿直大臣。

所以,刘邦晚年就派了周昌去辅佐赵王刘如意。之所以派周昌去,就是周昌对吕后有恩,他觉得吕后应该不会因为赵王刘如意为难周昌。

这就是刘邦煞费苦心,为刘如意找的庇护人。

但是,在看看戚夫人,刘邦是什么人也没有跟戚夫人安排。

也就是说,刘邦死后,戚夫人是死是活,对他刘邦已经无关紧要了。

可是,刘邦选的这个周昌就真的靠谱吗?他真的能保护太子吗?

我们继续向下看,刘邦去世之后,太子刘盈登基当皇帝,这时候吕后就成了皇太后,她是大汉权力的实际拥有者。

这时候她开始找戚夫人和刘如意算账了。毕竟当年戚夫人跟她争抢太子的事,让吕后没少受窝囊气,这口恶气她一定要出。

吕后是想在杀死戚夫人之前,先杀死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目的就是让戚夫人尝尝丧子是什么滋味。

当吕后让赵王刘如意进京的时候,周昌不让去。接连两三次,吕后召见刘如意,都被周昌给挡了回去。

这时候吕后聪明了,她先把周昌给调到了宫里来,因为只要把周昌给调走,再叫刘如意,刘如意肯定就来了。

吕后因为召见周昌,周昌作为臣子的不得不去。他临走前叮嘱刘如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吕后叫你,你千万不能去,否则,你去了就会完蛋了。

叮嘱完这些,周昌就到了宫里。

吕后见到周昌之后,把周昌大骂了一顿,周昌连一个不字都不敢说。

因为他知道吕后不是刘邦。他可以对刘邦说不字,因为刘邦能听进意见去,不会被杀。但是,对吕后说不字,很有可能是会被灭族的。

周昌因为被吕后骂,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就辞了官回家养老去了。

吕后再次召见刘如意,刘如意只好来到了宫里。这时候的刘如意只是十多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他到了宫里不久,就被吕后给毒死了。吕后把刘如意毒死之后,就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然后丢掉了厕所里。

这就是母子二人的结局,你看刘邦想保住的和没有想保住的人,都是一样的命运,全部被吕后给干掉了。这肯定是刘邦连想都没想到的结果。


史学达人


人常说,宁可跟聪明人打一架。也不跟糊涂人说一句话。对于戚姬,我只能说死有余辜。不值得大家同情。大家都知道,戚姬跟刘邦的邂逅发生在什么时候吧。那正是刘邦被项羽祸祸的抱头鼠窜,狼狈不堪之时。就这,刘邦把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扔给了项羽,而他自己则是男儿本色,该风流就风流。该潇洒就潇洒。为了跟戚姬研究人体结构。刘邦不惜撕破衣服,写了一篇保证。然后炕照上,娃照种。啥都不耽搁。第二天起来继续逃命。我们说,刘邦的为人大家也清楚。斗鸡赛狗,吃喝耍钱。除了没刨绝户坟以外,刘邦可是没少半夜敲寡妇门。按理说这样一个花丛中的领袖,应该不会不顾命也要跟戚姬滚床单。这只能说明戚姬的确长的NO,1。至少在当时的刘邦眼里应该是这样的。或许是上天喜欢开玩笑吧。戚姬的模样是No1。但她的智慧就渣多了。刘邦宠幸戚姬。这本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稍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那个不是三妻四妾的。作为刘邦正妻的吕雉,虽然内心不好受。但她也只能黯然承受了。其实,吕雉跟戚姬原本也能够相安无事的。这事情坏就坏在了戚姬贪得无厌,人心不足。因为她想动吕雉的奶酪。她自从有了孩子后,就恃宠而骄。每天对着刘邦吹枕边风。弄得刘邦也想换了太子。后来吕雉问了张良后,请了几个老头。刘邦也借机下了台阶。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总算保住了。大家说,吕雉得势后会放过戚姬吗?刘邦也知道吕雉的为人。他在死前也做了种种安排。包括任用周昌为戚姬儿子的国相。周昌跟吕雉的关系比较铁。刘邦临终要周昌死保戚姬的儿子。当时她的儿子被封为赵王如意。这应该可以让戚姬的儿子平安活着了。该怎么说呢?要我说这戚姬就是个扫把星。落魄到舂米的地步,还不忘祸害自己的儿子。每日里一边干活还一边唱卡拉OK。什么儿子为王,为娘舂粮。这是大概意思。生怕吕雉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将来的威胁。这可倒好。卡拉OK唱得不错。让自己的儿子早早就领盒饭了。而她自己也被吕雉给做成标本,挂在WC里提醒大家浏览。说不下去了。完毕。


风雨中的梅云


刘邦倒是想保住戚夫人和如意,他对此也做了一些挣扎,但是死后是非谁管得、形势不由人啊!

刘邦任命对吕后有大恩的周昌为赵相保护赵王如意

当初刘邦坚决要废刘盈立刘如意为皇太子时,满朝大臣都不同意,刘邦却一意孤行,这时只有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之上强行跟刘邦辩论。周昌有点口吃,再加上情绪非常激动,话都说不完整,被刘邦逼急了,就口吃得更厉害,翻来覆去说“我反正坚决不会同意您的诏命”。刘邦被他逗得发笑,这事也暂时搁置了。吕后当时躲在东厢听到了这些话,她对周昌非常感激,跪谢了他的恩德。



刘邦由于废太子不成,不免担心戚夫人和如意的将来,因此一直郁郁寡欢,有天他在朝堂之上竟然慷慨悲歌起来,大臣们都疑惑不解。这时一个掌管符玺的年轻御史对刘邦说:“陛下您是为戚夫人和吕后的不和睦而忧虑,担心赵王不能保全吗?”刘邦点头称是,这时赵尧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任命周昌为赵相来保护赵王,因为周昌不仅忠诚耿直,而且对吕后有大恩。刘邦听后非常欢喜,于是把赵王托付给了周昌:“我知道对你来说这是降职,但我翻来覆去为赵王担心,就拜托你勉强为我走一遭吧!”就这样,周昌外调到赵国成为了赵王的相国。


刘邦在病危时叮嘱太子刘盈保护赵王如意

刘邦病危后,给太子刘盈写了一道敕书,不仅确定了刘盈为继承人,还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谆谆告诫刘盈,要他当好皇帝,要做到读书、用贤和治理好天下。

这道敕书言简情深,刘邦在文中自白道,自己年轻时赶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不用读书,还挺高兴。直到当皇帝后,终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对以前的行为很后悔。刘盈是自己的嫡长子,是毫无疑问的继承人。刘盈你要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刘邦同辈的公侯,岁数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而且你的弟弟们也要这样。


而最让人动容的就是最后一句了: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正是因为刘邦用心相托,所以周昌和刘盈才竭力试图保护赵王刘如意。吕后几次诏赵王进京,周昌都以疾推辞。后来吕后釜底抽薪,直接把周昌诏到了长安,把他骂了一顿。吕后又把赵王诏到长安,惠帝刘盈知道母亲的意图,于是亲自把弟弟带在身边一同起居。然而防不胜防,到底被吕后偷个空子给鸩杀了。吕后刚毒死了如意,接着又用酷刑虐杀了戚夫人,这让善良软弱的刘盈心理直接崩溃,从此不问政事放纵自我;而周昌自赵王如意被毒死后,感觉对不起刘邦的嘱托,从此不再朝见吕后,三年后抑郁而终。


春和九如


刘邦对待敌人绝不含糊,该杀就杀、该砍就砍。但是在处理家务事和皇族内部事情的时候,明显乏力。刘邦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政治事件是“立储风波”。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和刘如意。戚夫人比吕后年轻漂亮,而且更加会讨刘邦欢心,所以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刘邦喜爱刘如意的程度明显超过了刘盈。刘邦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刘如意像自己,表达了自己对刘如意的喜爱。刘邦建立大汉之后,根据传统礼法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立正妻吕雉为皇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戚夫人的鼓动下,刘邦有了重新立储君的想法。刘邦不仅心中有这种想法,而且行动上准备立刘如意为太子。

其实自从刘邦有了重新立储君的想法之后,刘邦就已经失败了。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刘邦都将会最终的而失败者。刘邦成功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母子的命运将会令人堪忧。刘邦改立太子不成功,戚夫人的命运将会更加堪忧。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遭到了全体大臣一致反对,刘邦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他在内外压力下放弃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刘邦改立太子的行为失败以后,其实已经把戚夫人母子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刘邦在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之后,其实也已经意识到戚夫人的命运将会非常堪忧。刘邦也想尽一切办法为戚夫人母子准备退路,希望自己死后能保住自己的爱妻爱子。所以题目说刘邦没有给戚夫人留后路的说法并不准确。刘邦在临死之前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的爱妻爱子留一条后路。刘邦知道吕后的为人,也知道吕后会在自己死后对付戚夫人母子。但是刘邦已经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他又不能在自己临死之前杀死吕后。刘邦只得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保住戚夫人母子。

刘邦绞尽脑汁之时,一个叫赵尧的大臣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刘邦为刘如意选择一位强相。刘邦马上知道怎么做,刘邦最终选择了正直的周昌。刘邦选择周昌,首先因为周昌的官职较高,当时周昌已经官居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一,有一定威望和能力。其次周昌坚韧不拔、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当年为了保住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周昌曾经多次冲撞刘邦。第三周昌曾经力谏刘邦,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等于是吕后和刘盈的恩人。周昌顶撞刘邦之后,吕后和刘盈当即给周昌下跪表示感谢。最后周昌是功臣集团的重要代表,在功臣集团中有一定话语权。在刘邦的一再“请求”之下,周昌最终前往赵国担任刘如意的相国。

刘邦在临死之前,为了保住刘如意和戚夫人还下了一道诛杀樊哙的命令。刘邦在临死之前听说樊哙口出狂言说在刘邦去世之后诛杀戚夫人母子。刘邦根本不管樊哙所说是真是假,根本不顾及所谓的兄弟情义,刘邦命令陈平和周勃前往军营,立即诛杀樊哙。刘邦此时的想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爱妻爱子,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所以,说刘邦没有为戚夫人准备后路,是不公平的。之所以有人认为,刘邦没有为戚夫人准备后路,主要因为刘邦只安排了刘如意,却把戚夫人留在了皇宫。刘邦把戚夫人留在皇宫之中,等于把戚夫人关在笼子里,把戚夫人留给了吕后。为什么刘邦不让戚夫人离开了长安,前往赵国呢?

虽然刘邦出身草根,但是刘邦却是传统礼法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者。刘邦一辈子讨厌儒生,一辈子口出脏言、不讲道德,却深深陷入传统礼法之中。刘邦立刘盈为皇太子是遵守传统礼法,刘邦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也是遵守传统礼法。传统礼法除了明确嫡长子继承制之外,还规定皇后、妃子、诸侯王等多种制度。刘邦册立后宫、分封诸侯王等都按照传统礼法有序进行。根据传统礼法,皇子一旦被分封就要离开都城前往封国,除了规定的时间,或者皇帝召唤,其余时间不得在都城逗留。妃子在皇帝去世之前不能离开皇帝,只能呆在皇帝身边。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妃子也不能走出皇宫。皇帝去世以后,有的妃子可能要为皇帝殉葬。如果该妃子有皇子被封王的话,在皇帝去世以后,可以前往儿子的封国,当王太后。由于刘邦还活着,所以戚夫人必须留在长安,陪在刘邦身边。刘邦到死都没有让戚夫人离开长安,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由于刘邦是传统礼法的维护者,所以刘邦没有勇气让戚夫人在自己死之前离开长安前往赵国。

其次刘邦的戚夫人的感情非常深,两个人不仅是情侣,更是知己。他们两个虽然年龄相差很大,却有共同的爱好,我相信他们之间是真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刘邦虽是帝王,归根结底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感情的普通人。刘邦在临死之前除了要安排身后事之外,他也希望自己最爱的女人陪在自己身边。礼法上不允许戚夫人离开长安,情感上刘邦离不开戚夫人。戚夫人一直陪在刘邦身边,直到刘邦死去。

刘邦为赵王刘如意设置强相的目的,除了保护刘如意之外,还有保护戚夫人的意思。只要有刘如意和赵国在,吕后自然会有所顾忌。吕后也怕残杀戚夫人,引起赵国反叛。虽然赵国未必打得赢中央,但是吕后也不想因为杀一个敌人引起国家动乱。刘邦觉得只要能保住赵国就能保住戚夫人母子。我个人觉得,刘邦也应该想了其他办法。比如下一道命令,在自己死后让戚夫人即可赶往赵国。比如给戚夫人颁发一道免死诏令什么的。

但是无论怎么样,死人奈何不了活人。即使刘邦再聪明,能够为戚夫人规划好一切。但是也挡不住活人的智慧,尤其是吕后的政治智慧。刘邦死了以后,刘邦为戚夫人谋划的一切都会成为徒劳。吕后会想尽一切办法,整死戚夫人母子。

刘邦为刘如意准备了强相周昌。周昌在刘邦死后,多次拒绝了吕后召唤刘如意的诏令,暂时保住了刘如意的性命。聪明的吕后,不再召唤刘如意,而是下令召周昌回长安。周昌做为朝廷的官员只能乖乖前往长安,周昌前往长安之后,刘如意成了砧板上的肉。所以,无论刘邦怎么规划,总会有漏洞留给吕后。吕后连周昌都能摆平,更不用说一个戚夫人了。刘邦去世之后,即使有什么免死诏令,那又怎么样。在吕后看来,只要刘邦不活过来,什么诏令都没有用。吕后不可能让戚夫人离开长安。刘邦死后,吕后立即把戚夫人关入永巷。吕后没有摆平赵国之前并没有贸然杀死戚夫人,而是在除掉刘如意以后再杀死戚夫人。说明刘邦在临死前做出的努力有一定效果。

戚夫人的悲剧也不能全赖在吕后头上,刘邦和戚夫人也要负一定责任。戚夫人作为刘邦的宠妃,有了刘邦的宠爱还嫌不够,还想觊觎皇后之位和太子之位。戚夫人觊觎太子之位的时候,明显没有考虑自身的力量和敌方的实力。最终戚夫人没能夺取太子之位,反而搭上了自己和儿子性命。刘邦做为皇帝和父亲,在更换太子一事中犯下了大错误。刘邦本来就不应该因为个人喜好随意废立太子。要不是刘邦给了戚夫人希望,戚夫人也不会想把吕后和刘盈拉下马。刘邦公开更换太子,却意志不坚定,最终没能换掉太子,却把戚夫人母子置于火上烤。

欢迎各位小伙伴阅读、评论,关注依稀说史,依稀带您领略历史的风采。


依稀说史


刘邦生前宠爱戚夫人,连同她的儿子刘如意也是备受刘邦喜爱,以刘邦的精明,当然会考虑到他死后吕后会给戚夫人使绊子,所以做了很多努力给戚夫人留后路,只是吕后的势力已经无法撼动,刘邦死后戚夫人又不知趣的往枪口上撞,最后落得被做成“人彘”的惨烈下场。


首先,刘邦明白,如果想日后戚夫人不受欺负,必须在地位上高于吕后,所以刘邦曾几次想把太子刘盈废掉,立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是,作为母亲的吕后又怎会善罢甘休,她四处周旋,得到大臣们的支持,甚至请来刘邦看重而请不来的商山四皓,所有都让刘邦没有回旋余地,只能作罢。

其次,太子之位不能撼动,刘邦就旁敲侧击,他先是对有救命之恩的大将樊哙下手,原因就是担心作为吕后妹夫的樊哙会在他死后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手。只不过,负责杀樊哙的陈平和周勃是老狐狸,没有杀,只是押送樊哙去给刘邦处置,结果还没见到刘邦,刘邦就驾崩了!可见刘邦动樊哙也是对吕后一党的震慑,让他们对戚夫人好一点,只是命短怨不了别人!



再次,刘邦还专门恳请劝诫自己不要改立太子的耿直而又有威望的御史大夫周昌去赵国做赵王刘如意的国相。周昌确实保护了戚夫人和刘如意一段时间,但是吕后用权设计调走周昌,制造了对戚夫人下手的机会。

最后,深处政治漩涡深处的戚夫人只是以色侍人的宠妃,只有刘邦一个靠山,面对政治手腕毒辣的吕后,靠山一倒,必受灾殃。吕后对“兵仙”韩信都可以先下手为强,更何况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如果像薄姬一样知趣也就罢了,偏偏抢了自己男人不说还煽动刘邦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这是不能忍受的底线,所以不管戚夫人被囚以后有没有唱怨歌,结局都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是死的好看一点还是难看一点的问题。



所以,后路有,只是堵死了,不可活。


墨梅逸清寒


1)首先刘邦这个老板,也是靠老板娘家里支持才发家的。吕后一家可是大汉公司的大股东,一大帮老板娘的兄弟、妹夫也在公司身居要职。所有老臣们都心知肚明,所以老板死后,老板娘掌权,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戚夫人本是小秘上位,人家流血流汗出钱出力打的江山,哪能被你唱歌小曲脱件衣服就拿走?被大股东收拾本是大概率事件,还不懂收敛。

2)刘邦肯定也是知道死后吕后会上位,也留了后路。但是自己死了,臣子们毕竟要活着,为保富贵就只能投靠老板娘,那是人的天性啊。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自己死了,再多的后路也没用。谁愿意跟死人效忠呢?戚夫人看不懂这点,简直是作死。

3)戚夫人蠢,刘邦难道不清楚?所以最好的后路应该是提前把戚夫人支走,不用在吕后面前碍眼,再给她母子找个聪明人出主意,学人家刘肥韬光养晦。但是刘邦没这样做。是刘邦糊涂了?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和吕后的默契,这反而细思极恐。



盗德高点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刘邦精明一世,他不是没有给戚夫人留有后路,而是后面的事情刘邦已经无能为力了。

关于戚夫人和吕雉的恩怨,我不想从历史记载上来分析,我想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只是从历史记载来分析,我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戚夫人的结局会那么地悲惨。

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生的十分的美丽,又能歌善舞,深得刘邦的欢心。

戚夫人跟随刘邦的时候,是楚汉战争时期,当时的刘邦已经50了,而他的原配吕雉也已经快40了,当时的女性来说,一般到了30岁就不能看了,相当于我们现在50左右的样子,在结婚多年之后,刘邦和吕雉应该已经没有了多少感情。

从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也可以看出,他直接丢下了吕雉和自己的老爹,独自一人逃跑了。想必当时被项羽俘虏的吕雉,内心应该是非常地怨恨刘邦吧。

其实作为女人,最在意的是男人是否在意她,如果一个男人非常在意这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会为了这个男人付出,甚至是付出一切。从刘邦的表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刘邦根本就不在意吕雉。

或许刚结婚的时候很在意她,但是彭城之战的时候,至少在那个时候,是没有一点在意了。

而戚夫人就不同,她跟随刘邦的时候,才20岁左右,风华正茂,再加上本身就天生丽质,据史书记载,是刘邦在路过定陶的时候,见到了这位戚夫人,当场就被她吸引住了。

作为一个男人,我可以确定,刘邦当时是遇到了爱情。他和吕雉没有爱情,只是利用而已,利用吕雉家的财力和影响力,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吕雉看上刘邦,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认为刘邦不是一般人,看中了他的能力。他们不是因为爱情走在了一起,而是利益。

看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女人,任何男人都会为之疯狂。

刘邦也不例外。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基本没有和吕雉在一起,而是让戚夫人陪在了他的身边,专宠戚夫人一人。

喜欢一个人,一刻也会离不开她,戚夫人给了刘邦莫大的宽慰。

戚夫人不一定是爱刘邦的。她是个可怜的女人,生在乱世,朝不保夕,要想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活下去,只能依靠一个强者,而她就遇到了刘邦。

她让刘邦心动,让刘邦疯狂。她的儿子叫如意,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刘邦对戚夫人的喜爱。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其实这是刘邦对戚夫人的评价,戚夫人是刘邦称心如意的女人(女神)。

甚至为了她而想要废了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对于吕雉来说,她就不止是怨妇了。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她为了刘邦的事业,不停地操劳,稳固刘邦的后方,甚至在彭城之战后,做了项羽3年的俘虏,哪种囚禁的生涯,想必也是非常难过的。寄人篱下,时时都有被杀的可能。项羽拿着刘邦的老爹要挟刘邦,要煮了刘邦的老爹,刘邦却不以为然,说道“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吃你爹,别忘了分我一杯羹。”这话气的项羽牙痒痒却也无可奈何。连老爹都如此不在意,更何况是老婆?当时的吕雉,内心又会恐惧到什么程度呢?说不定哪天项羽一时兴起,杀了她,刘邦又那会在意呢?当她在项羽那里天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的时候,刘邦却带着戚夫人,成天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吕雉,很可能已经在心里诅咒了戚夫人千百遍了,当然也包括了刘邦。

女人就是如此,你不在意她的话,她就会发脾气,甚至是发疯。

战后的吕雉,逐步开始培养自己的队伍,培养她娘家人在朝中的势力。

她在刘邦那里没有安全感,只有自家人,才能给她安全感,也只有权力才能给她安全感。

她其实是恨刘邦的,自己在大好年华的时候嫁给了刘邦,那个时候刘邦什么都不是。在吕雉家的帮助下,刘邦才有了今天,刘邦却根本不在意她,她自然是会生怨气了。

她的一切希望都在于她的儿子,刘盈能坐稳太子,将来成为新的皇帝,这是她的安全底线。

这个安全底线被戚夫人触动了。

戚夫人别无选择,除了让自己的儿子如意坐上皇位,她没有退路。

刘邦对戚夫人的专宠,令吕雉心生嫉妒,这点,作为一个女人是能察觉到的。女人天生敏感,当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后,她们在长安相遇了。从接触的点点滴滴以及话里行间,戚夫人都能察觉到吕雉对她的怨恨。

吕雉毕竟是实力派,朝中有人,张良、萧何都在她那一边,尤其是樊哙,作为她的妹夫,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铁哥们,朝中的大将。而戚夫人呢?朝中没有任何势力。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戚夫人怎能不害怕?

她为了儿子能登上太子之位,应该也做了不少刘邦的工作,她以为搞定刘邦就可以了。就像一位恋爱中的少女,爱上了一个男孩子,但是男孩的家庭极力地反对他们在一起。女孩以为只要那个男孩爱她就可以了,她就可以和那个男孩子一直走下去。但是她错了。

于是刘邦也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这个想法马上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张良为吕雉出了个主意,请了商山四皓(当时隐居在商山的四位闻名天下的贤者)来为吕雉的儿子刘盈压阵。其实来的不一定是真的商山四皓,或许是找的专业演员。刘邦知道背后是张良,所以就不说什么了,连张良都支持刘盈,他还能怎么呢?

于是刘邦就悲伤地跟戚夫人交了底,以后“吕雉就是你的主人了。”其实也是在告诉戚夫人该如何生存下去。

刘邦当时已经太老了,60了,来日无多。为了江山的稳固,他四处征战,白登被围,险些丧命,四处平叛,日夜操劳。甚至在征伐英布的时候,还中了箭,一个60多岁的老人,又能支撑多久呢?

刘邦是愧对戚夫人的,他爱着戚夫人,他想保护戚夫人,却无能为力。他面对着戚夫人,他哭了,戚夫人也哭了。刘邦已经隐约看到了戚夫人的未来,戚夫人也伤悲于自己的命运。大好的年华交给了一个老头子,却换不来一生的平安幸福。

尽管刘邦安排了周昌做如意的丞相,但是他应该知道作用不大,但也要尽力而为,或许是抱了一丝希望吧,希望周昌能保住如意。

刘邦终于死了,戚夫人失去了靠山。

吕雉终于扬眉吐气了,她心理暗暗骂道,这个老不死的,终于死了。只要刘邦还活着一天,她就没有完全的安全。甚至刘邦临死的时候还要除了她的妹夫,铁哥们樊哙。幸亏陈平看的清形势,保下了樊哙。

自此之后,戚夫人的悲惨生活就来临了。吕雉将对刘邦的怨恨全部发泄到了戚夫人身上。女人最嫉妒的就是别的女人夺走了自己男人的心,戚夫人就是这样的女人。所以她害死了如意,还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砍去了双手双脚)。

吕雉或许是羡慕戚夫人的,因为戚夫人得到了她得不到的东西,就是刘邦的心。既然得不到,就毁了他吧,刘邦她毁不了,就毁了戚夫人。

表面上看起来,是吕雉最后赢了,但是她有得到了什么?

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个不名一钱的穷无赖,还是一个比自己大了15岁的男人,为他操劳奔波了一辈子,为了他当了3年的囚犯,她为了刘邦付出了太多。

她的儿子刘盈在位时间也很短,只有6年,22岁就去世了。之后就是长时期的政治混乱,在长达3年多的混乱中,她也到了60的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已经力不从心了。3年多的时间里,刘盈的6个儿子,也就是她的6个孙子都死于非命。

在她死后,她娘家的人全部被周勃斩杀。

其实,吕雉也是悲哀的,其实她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