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逝,毒死,暗殺,陰謀,我們探討一下關於呂蒙之死的真相

建安二十五年(220),東吳第三任前線大都督突然暴斃。大家對於呂蒙之死,有兩種說法:

  • 一是呂蒙被關羽靈魂附體的神鬼論。
  • 二是呂蒙被孫權暗殺的陰謀論。

對於那些不科學的鬼神之說我們就不討論了,我們著重探討一下後者。

之所以許多人覺得是孫權暗殺了呂蒙,無非是認為呂蒙殺了關羽,拉了蜀漢的仇恨。電視劇《新三國》也是這麼演的。

我們千萬不要受演義小說影響,更不要被影視劇帶了節奏。

病逝,毒死,暗殺,陰謀,我們探討一下關於呂蒙之死的真相

早在魯肅病逝,呂蒙接替的時候,呂蒙就曾向孫權建言,曉以利害的分析了荊州的重要性,並且連奪取荊州之後的佈防以及東吳下一步的戰略行動都計劃好了。同時呂蒙又對孫權提出的取徐州的計劃進行了一番合理的分析。孫權三思之後採納了呂蒙取荊州的建議。

後來襄樊之戰打響,呂蒙見時機成熟,但又發現關羽留在荊州的守軍很多,便想到裝病來矇蔽關羽。

呂蒙裝病期間,舉薦陸遜暫時接替其位置。陸遜到任後更是向關羽阿諛奉承,幾番之後,荊州的守備力量鬆懈了。“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陸遜將詳情報告了孫權,並指出了擒獲關羽的要點。

行動開始了:孫權派呂蒙奇襲公安、南郡;派陸遜攻打宜都、秭歸、枝江等,最後回軍夷陵,扼守峽口;孫權親自率軍堵截關羽。

後來關羽敗退麥城,假降逃走之後,孫權便派朱然、潘璋堵截關羽。最終關羽被擒殺。

病逝,毒死,暗殺,陰謀,我們探討一下關於呂蒙之死的真相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

  • 提出奪取荊州計劃的是呂蒙。
  • 設計擒獲關羽的是陸遜。
  • 追擊關羽的是孫權。
  • 擒獲關羽的是潘璋的部將馬忠。
  • 而斬殺關羽的有可能是潘璋、有可能是馬忠、也有可能是個普通筷子手。

但是大家要注意一點的就是:以上所有行動都必須經過孫權點頭同意才能施行。

如此看來,關羽之死,似乎賴不到呂蒙頭上。即使當初是呂蒙先提出攻取荊州,那也得孫權同意才能實施。孫權既然同意取荊州,他就應該會意識到此舉必將與劉備撕破臉。況且,奪荊州是從孫堅時期就一直在進行的工作。

奪取荊州之後的孫權料想劉備會來複仇,因此孫權也做了一番準備,以應對蜀漢。

  • 政治方面:孫權靠向曹魏,俯首稱臣。同時把劉璋安排到秭歸,承認其益州牧的身份,並否認劉備益州牧的身份。
  • 軍事方面:孫權將治所從建業遷往武昌,隨時準備迎戰劉備。

其實孫權根本就不怕劉備。就算是孫權要甩鍋,也應該甩給馬忠或者潘璋,畢竟馬忠是直接動手的人,潘璋是馬忠上司而且還有很嚴重的作風問題。怎麼也甩不到呂蒙身上啊。再說了,奪了荊州、殺了關羽,和蜀漢已經撕破臉了,蜀吳大戰在即,卻把突然把呂蒙殺了,這不是自斷臂膀嗎?

所以,對於呂蒙是死於孫權的陰謀的這種說法,末將十分不贊同。

病逝,毒死,暗殺,陰謀,我們探討一下關於呂蒙之死的真相

末將曾經還看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常穿壁瞻之。這是出自於《呂蒙傳》,在呂蒙治病期間,孫權在牆上鑿了個洞以觀察呂蒙。該作者的觀點是:孫權此舉意在監視呂蒙,要確保呂蒙之死。而且該作者還指出:孫權把呂蒙接到自己內殿治病就是要親自安排醫官把呂蒙醫死。

末將以為該位作者的陰謀論點已經非常嚴重了,嚴重到看什麼都像陰謀的地步了。

我們還是看一下《呂蒙傳》中關於治病這一段的完整記載: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

呂蒙奪取荊州之後,封賞還沒到,呂蒙就病倒了。當時孫權在公安,就把呂蒙接到自己內殿以醫治。並且懸重賞招募醫術高明者為呂蒙治病。在呂蒙治病期間,孫權確實是在牆上鑿洞以暗中觀察,但孫權此舉是因為想探望呂蒙,又怕驚擾了呂蒙,所以才選擇暗中觀察。

而且我們還要重點注意呂蒙治病期間,孫權的心理活動:見呂蒙扎針時,孫權為呂蒙的疼痛而難過;見呂蒙能吃得下飯,孫權就高興,還跟身邊的人有說有笑;見呂蒙吃不下,孫權就嘆息不止、夜不能寐;見呂蒙病情稍好,孫權就大赦天下並命群臣來賀;見呂蒙病情加重,孫權就親臨病榻並命道士做法祈禱。以上情景,末將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不難見到,尤其是各大醫院。

病逝,毒死,暗殺,陰謀,我們探討一下關於呂蒙之死的真相

最後呂蒙還是死了,孫權悲痛萬分,節衣縮食以示哀悼。

對於呂蒙之死,末將以為就是單純的染病去世而已。大家不要以為呂蒙是行伍出身,就應該身體倍棒。就好像現在很多運動員一樣,看似強壯,其實有很多職業病。呂蒙的身體一直都不怎麼好,而且此次出征也是帶病堅持。再加上那一年,爆發疫病,呂蒙、甘寧、孫皎、蔣欽等皆染病去世。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三國志.吳書.潘璋傳》......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