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的能力明明更強於雍正,為何康熙最終還是選擇了雍正?

zhutg0630


康熙朝晚年的時候,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爆發了激烈的“九子奪嫡”事件,而最終的結果是原本並不被人看好的四阿哥胤禛取得了勝利,順利繼位,成為了後來的雍正皇帝。而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八阿哥胤禩至始至終,都是奪嫡的熱門人選與關鍵人物,但是卻最終失敗了,不僅與皇位無緣,最後還落得一個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的結局。

歷史上的八阿哥胤禩,能力的確是非常的出眾,就連雍正皇帝都曾評價其曰:

“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而胤禩不僅僅是能力強,獲得的支持呼聲也是最高的,包括當時權臣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都在支持八阿哥。

但是最終的繼位人選不是民主選舉產生的,而是由康熙皇帝乾綱獨斷,一人決定的,而胤禩及其政治集團在“九子奪嫡”中,接連犯下了三個致命的“錯誤”,最終招致了康熙皇帝厭惡,最終無緣皇位。

第一個錯誤便是“江湖術士張明德案”,過早的暴露了八爺黨的野心與實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此時的大阿哥胤褆急於表現自己,力主殺掉胤礽以絕後患,進而引得康熙的極度厭惡。之後,大阿哥竟然大言不慚的直接向康熙皇帝舉薦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理由便是客居在八爺黨人府上的江湖術士張明德對於八阿哥的一番評價:

“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這還不算,大阿哥更是將包括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支持八阿哥的皇室宗親統統“出賣掉”,告訴了康熙皇帝。

康熙得知此事之後是大為憤怒,他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了此時的皇子已經開始結黨奪嫡,事態已經是非常的嚴重。於是,他將張明德捉拿審訊,很快,張明德就將此事全部招供,康熙是更加的憤怒,將張明德押赴菜市口處斬,其餘參與者也知情者也受到了康熙嚴厲的處罰,整個“八爺黨”在朝中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這一次,八阿哥胤禩以及整個八爺黨都被大阿哥胤褆給坑了,不僅從一開始就暴露了全部實力,更是因為過度的將野心暴露,進而引得了康熙的極度反感。

第二個錯誤,是康熙召集朝中重臣召開了一次討論會議,胤禩因為獲得了大部分權臣的支持,進而引發了康熙憤怒。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暢春園召開了一場會議,就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徵求一下朝中主要大臣們的意見。康熙非常迫切的希望通過這樣一次會議統一朝臣的思想,同時營造積極的輿論效應,讓自己能夠順利的重新冊封胤礽為皇太子,以緩和皇子之間劍拔弩張的矛盾局面。

會議的結果讓康熙大失所望,所有人都推舉八阿哥胤禩為康熙的接班人和繼承人。

面對這樣的情形,康熙內心是極度的不平衡,當即反駁了朝臣的意見: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但是在場的朝臣始終堅持舉薦八阿哥胤禩,讓康熙看到了朝中對於八阿哥的擁護與支持,已經開始威脅到了康熙自己的皇權,因而康熙也就此更加的厭惡八阿哥胤禩。

第三個錯誤,就是“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康熙前往熱河,八阿哥胤禩以為母守孝為由留守北京。

期間八阿哥派人給康熙請安,並派人送去兩隻海東青作為禮物,誰知到了康熙那裡的時候,這兩隻海東青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要知道,海東青在滿洲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並且是最高圖騰的象徵,而以兩隻待斃的海東青作為禮物送給康熙,實際上就是在詛咒康熙,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引起了康熙的震怒,立馬將胤禩召集過來,不僅怒斥八阿哥,宣佈“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並且當著眾人的面大罵胤禩為“辛者庫賤婦所生”。

這件事情的發生也最終宣告了八阿哥也從“九子奪嫡”之中徹底的出局,再也無法染指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了。

儘管八阿哥胤禩能力非常出眾,但是縱觀整個康熙朝的歷史背景,胤禩想要繼承皇位,已然是沒有任何可能的。

首先,胤禩的母家出身非常卑微。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良妃衛氏,辛者庫出身,非常的卑微,儘管位列“妃”位,但是其在後宮之中的地位根本沒有辦法同“惠宜德榮”,這康熙的“四妃”相提並論,況且也並不是持續性的受到康熙的寵愛,這對於胤禩來說,在非常講究出身背景的清朝初年,可以說是極大的劣勢。

其次,康熙最為反感的就是皇子與朝臣的結黨,但是胤禩一而再再而三的趟這個“雷區”。

康熙在“一廢皇太子”期間,已經將自己反對皇子與朝臣結黨的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八阿哥胤禩卻依然與康熙的想法時背道而馳,不僅繼續結交朝中的重臣,甚至在接替太子胤礽署理內務府的事宜期間,拉攏內務府的中下級官吏,更加使得康熙對其大為不滿。所以單從這一點來說,胤禩為康熙所持續厭惡,並且到了記恨和反感的程度,無緣皇位也就成為了必然。

再次,就是在胤禩的支持者中,基本都是文臣。

儘管與胤禩結交的朝臣中,不乏有阿靈阿、揆敘這樣的權臣,重臣,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文臣在朝局穩定的時候,可以利用其權勢發揮左右朝政的作用,但是在朝局變得混亂且撲朔迷離的時候,這些人必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真正能起決定作用的人還是掌握兵權的人。因而,在康熙去世之後,真正發揮決定作用,扶保雍正登基的不是這些朝中文臣,而是九門提督,隆科多。

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詔繼位”、“矯詔篡位”還是“無詔奪位”,都與八阿哥無關,因為八阿哥胤禩從一開始就已經為康熙所厭惡,已經從“九子奪嫡”中出局了,就連民間野史都也只說雍正搶奪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的皇位,而不是八阿哥胤禩的。


雍親王府


的確,八阿哥胤禩在權謀、人緣等很多方面都要強於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在大臣們中間,胤禩素有“八賢王”的美譽;而在兄弟們中間,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也都很敬佩他,唯他馬首是瞻。應該說,以他的能力,讓他當皇帝,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康熙為何選了人緣不佳的“冷麵王”胤禛,而放棄了“八賢王”胤禩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康熙晚年,由於他的懈怠,再加上他的仁慈,導致吏治敗壞。很多當年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臣,及其子女,都開始躺在功勞簿上貪贓枉法。康熙看到了這一點,但他年紀大了,不想掀起血雨腥風了。他把整治吏治的任務,留給了下一個皇帝。

從這個角度看,他選擇鐵面無私的胤禛,而放棄八面玲瓏的胤禩,可謂十分英明。後來的事實證明,雍正皇帝確實沒讓康熙失望。他上位後,立即著手整治吏治,並且很快就讓官場風氣煥然一新。

第二,胤禩拉幫結派,犯了康熙的禁忌。

胤禩這個人,很會搞人際關係,善於團結別人。他不僅拉攏了三個兄弟,在大臣中也拉攏了很多死黨。

這必然會引起康熙的警覺 。因為廢太子胤礽謀反的事情,並未過去多久。

帝王家的父子關係,並不像尋常百姓家。兒子為了皇位,弒父的事情並不鮮見。所以,犯了忌諱的胤禩,必然引起康熙的防範,自然不會把皇位傳給他。

第三,康熙喜歡胤禛的兒子弘曆。

胤禛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是康熙最喜愛的孫兒。在100多個孫子中,只有弘曆被接進宮裡陪伴著晚年的康熙,兩人感情甚篤。

如果康熙希望自己最寵愛的孫子將來當皇帝,那麼必然要先讓這個孫子的爸爸當皇帝。

以上淺見,供諸君一哂。


趣談國史


沒有讀過清史稿,不知道真實的老八和老四是什麼樣子,僅靠看二月河先生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來談談。

據說二月河先生是在第二歷史檔案館看了館藏的清朝全部歷史資料,在二月河先生的眼中,僅就勤政一點來說,過去幾千年的封建帝王中無出其右者。僅其硃批御旨據說平均每天達6000餘字,這是個什麼概念?也許有的朋友會說,雍正無非是用勤來補拙,可當我們經歷過幾十年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後,你一定會明白,巧力只能一時一事,不可能充滿你的一生,一個團體中,最勤奮的那一個才能走的最遠。

也可從二月河先生的書中所講到的兩個事例來判斷老八和老四的能力。老四去清理戶部虧空,可看出老四的細心和耐力,又能看出他勇於任事,不怕得罪人的品格,他這是把大清的江山社稷真正當做愛新覺羅家的來管。反觀老八處理刑部弊案,他的立場只是站在了自己小集團上了,最後一個人也沒得罪。這樣一來,老八的所謂能力強是體現在了文武大臣們的嘴裡了,而老四的能力是體現在了做事的成果裡。

做弊體現的是小聰明,是投機取巧;興利除弊體現的才是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治理國家需要什麼樣的品格和能力老康熙不糊塗。


用戶9768687920


有能力不帶表有魄力有狠勁 無毒不丈夫 身為一國之君不僅要有仁愛寬闊之心 更要有治理國家才能以及威攝全天下人的狠 才能守住江山 不被他人覬覦


用戶5899718455487


“得君心者得天下,君主之心在別處,努力付出都枉然,孤獨冷麵得上位,八面玲瓏得枷鎖,勝利果實由君主,任意揮毫在心中”。

八阿哥允禩與四阿哥雍正能力怎麼樣,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康熙大帝如何選接班人,由他來決定誰來繼承王位?康熙大帝點到誰就是誰罷了。

其實八阿哥允禩能力“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雍正皇帝能力體現以他在位十三年的歷史成就為佐證。證明了這能力沒有問題,八阿哥允禩與雍正皇帝都是具備帝王資格。

康熙大帝的大手一揮就猶如“厄爾尼諾”現象,你能上,你不能上,就像“妃嬪侍寢”翻牌般的爽快。

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父親時常罵的一樣:“你這樣的廢物能做出什麼成就出來,怎麼看他都不順眼,無論他做什麼,你都覺得他又玩什麼鬼把式,你是想讓老子早點死,老子死了,你就無所不能了,沒人管教你了”。而一轉頭就對自己另外的兒子,有些孤僻不懂人情世故的特徵,他所做出的一點點成就,都被看得起甚至一逢外人就說:“你看我這四兒子可是懂事不少,相比之前時,他現在可有成就了,性格也轉變不少,懂得體貼我了,真好”。

你看到這樣的事例就知道八阿哥允禩與四阿哥雍正的最真實寫照,八阿哥允禩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父親康熙在心底裡如此看輕與冷漠自己。

但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地愛,也沒有無緣無故地恨。總會有事情發生才造成如此糟糕局面。

翻看相關史料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

這個時間節點發生的事情使得八阿哥允禩地位一百八十度轉彎,從天堂到地獄切換過山車般刺激與沒落。

康熙大帝最不滿意八阿哥允禩,作為父親角色,就是傳宗接代與家庭管理問題。

1.八阿哥允禩子孫後代少,這都快三十而立了,才只生了一個兒子弘旺。而且還是跟一個侍妾生的,你八阿哥允禩的福晉與側福晉這些女人呢?難道生不出來,真沒有老子的作風,這廣撒播種能力不足。讓你當了皇帝,成為這個家族之主,難道你想讓我大清愛新覺羅皇族斷代。

2.八阿哥允禩的老婆也是正宗的宗室親王之女郭絡羅氏,但這老婆比較強勢,這對於皇家與封建社會體制來說,那簡直就是奇聞。你管教老婆與小家的能力就是如此,那整個大清帝國給你管理,是不是都最後聽你老婆。讓你老婆垂簾聽政,臨朝稱制,掌控江山社稷。這不是狠狠地打大清皇族的臉嗎?

3.八阿哥允禩的生母地位低賤,就是一個辛者庫人(洗衣服的女工),想不到康熙大帝採花的能力與愛好都不同。但這身份低賤對於允禩來說,可是不佔據優勢,當然最後被封為“良妃”,等級提升了。但允禩被過養在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養調教,這跟大阿哥蠢貨在一起,那自然也是受到牽連,你們倆從小一起長大,同樣的貨色。被看不起與瞧不起,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都要疏遠,何況是帝王爭奪大賽呢?

4.人緣好害死你自己。作為未來公司一把手的候選人,你把大清帝國的任職人員關係搞得那麼好乾啥?你這以後怎麼管理他們,而且你想把康熙大帝拉下馬,還是把你大哥太子替換掉?沒事在底下拉選票有什麼用,你不知道這個公司是你老爸獨資,單一股東制。其他人並不起作用。你看看公司里人緣好的人,最後能升遷到哪一步,還是原地踏步罷了。你選錯道了,八阿哥允禩。

這些種種,都讓自己父親兼帝王康熙看不上與瞧不起,猜忌與防範隱藏在心中,那就死定了,在最高領導人心中留下這樣的形象,你想升職成為太子,做你千秋大夢吧。

讓領導人有了這樣的看法與評價,接下來張明德事件,請假斃鷹事件,生病事件,任伯安事件等等事情重連起來,讓康熙大帝惹起怒火:“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不過是事件擴大化,整的你不得翻身,如果放在喜愛的四阿哥雍正身上,可能就是罰俸閉門思過,輕輕化解了。

故康熙大帝腳一伸,雍正皇帝繼位,最後被雍正皇帝以阿其那為低賤與侮辱的外號,逼死獄中,享年45歲。

故小二有言:“八阿哥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我才貌出眾,能力突出,人際能力強都當不了皇帝,而便宜了冷麵與狠毒四阿哥雍正呢?難道我做錯了嗎?父親都是你一手造成,都是偏心,看不起瞧不上我”。

康熙大帝回首說:“哼哼,因為你不懂得得君心者得天下,你這個蠢貨,來世在說吧”。


歷史伴讀小二


問題不對,八阿哥愛慕虛榮,假仁假義,只有耍陰謀的能力,沒有強國幹事業的能力。而雍正整飭吏治能力強,康熙正事看上這點


浩浩和湯湯


八王處處比雍正能幹,為什麼還輸給了雍正?這個問題出得有問題,我不是來回答問題的,而是來駁斥題主的。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四王胤禛和八王胤禩都是九子奪嫡的核心人物,兩者風格迥異,勢同水火,代表的是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政治立場。四王和八王的競爭和博弈直接決定了清王朝的歷史走向,因而這兩者的對比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在《雍正王朝》中,四王胤禛因忠勇耿直,敢於幹事,敢於得罪人而被稱為“冷麵王”。八王胤禩為人隨和,情商高,處事圓滑,八面玲瓏,在大臣中有極高人氣,因而被稱為“八賢王”。單從這一別稱上來講,八王似乎要比四王要能幹很多。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八王是人氣爆棚的網紅的話,四王就是犄角旮旯裡不為人知屌絲。從這個角度來講,題主無疑是正確的!

但是,八王既然這麼能幹,英明睿智的康熙大帝為何不選八王當儲君呢?這個當然不是因為雍正弒君或者篡改遺詔什麼怪力亂神的原因。而是在於兩個字,實幹!

清王朝發展到康熙晚年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形成了非常多非常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表面太平的水面之下是各種暗潮洶湧的社會問題。對待這些問題,再依靠康熙晚年的那套中庸和諧已經不能解決問題。清王朝要想長治久安,必須得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痛除頑疾,痛挖毒瘡。比如,各類既得利益集團大量兼併土地,壟斷工商業,一方面與民爭利,一方面破壞國家稅收。也就是說,窮了老百姓和朝廷,肥了這些大財團們。康熙其實是看到了這一點的。不過,康熙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平定國內(如三藩之亂)、國際(如噶爾丹叛亂)的各種動亂,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統一。要讓年老的他再實施改革,向既得利益集團開刀,他既沒有那個精力,也沒有那個膽量。而這個任務,康熙必然要交給後代。而八王的那套,顯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胤禛和胤禩到底誰能幹,那得從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而這一點在全篇的第一幕大戲就給出了很完整的答案。面對國庫虧空和救災的兩難,胤禩出來說話了,前一段拍了康熙一通馬屁,也沒說出個實際的東西來,胤祥看不慣了,懟了一句,胤禩就說其實災情並沒有實際那麼大,是各地官府為了讓國庫掏銀子而誇大災情,實際上還是撿好聽的說。反觀胤禛呢?康熙問胤禛怎麼辦,胤禛的回答才是中肯的,在瞭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先撥四十萬兩以解燃眉之急(國庫按胤禛的清查數字只有五十萬兩了,總不能一股腦的全掏空了),其次派欽差大臣去江南籌款,由此劇情開始轉向江南,當然去的人只有四爺了,用太子的話說,找人要錢可是得罪一大幫人的差事,但是胤禛肯定還是會去,一來這方案自己提的,二來也是確實苟利社稷,憂國憂民的主。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兩相比較之下,胤禛才是能拿出真辦法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能幹!所以王儲之爭,在這一幕就有了極大的暗示。



週週說古今


優秀的兒子不少,但屁股下的椅子只有一個,沒有誰比誰更有才,只有誰比誰更合適。

康熙面臨的問題

8歲繼位的康熙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初創王朝,從8歲開始,一個個小小的人兒肩膀上就扛起了振興滿清的重擔,16歲誅權臣,後平三藩、戰沙俄、收臺灣、三徵葛爾丹,最重要的還要解決數百萬人統治近億人的矛盾問題,要讓這一億多人都有口飯吃,累了一輩子的康熙,晚年就想好好休息享受一把,對於手下這幫人的腐敗問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這滿清的江山他已經做的夠多的了,他只想好好安度個晚年,然後選擇好繼承人就行,剩下的問題交給下一任去做就好了。



老四其人

老四這個人比較獨,能力還是很強的,每次交給他的事情都能完成的很好,唯一不太好的是殺心太重,每次殺的血糊糊的,惹得一幫子老手下到康熙這邊來哭訴,這讓只想好好過安生日子的康熙比較煩,為了能讓自己過幾天舒坦的日子,就只好委屈自己的兒子了,懲戒一下老四,讓那幫惱人的手下別嗡嗡嗡的叫喚了,也免得老四覺得自己能幹,尾巴會翹到天上去,得時時敲打敲打才好,讓他知道誰才是老子。



老八其人

老八這個人是真心不錯,會來事,也會辦事,每次交給他辦的事情也是辦的妥妥的,也沒人嗡嗡嗡的跑過來告狀,上上下下的都很滿意,時不時的還能順著康熙的心思,弄點小玩意兒讓康熙舒服舒服,爽快爽快,和幾個兄弟的關係也很好,就是和老四幾個關係不行,不過也正常,畢竟兩個人性格完全相反。有這一正一反幫著處理事情,康熙甚是欣慰,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老年生活的樂趣,甚是欣慰。



康熙的抉擇

人總是要死的,屁股下面的位置只夠一個人做,兩個兒子都很好也比較煩人。一幫子老手下也不盡心盡力的幹活了,都只想著損公肥私這樣下去怎麼行,這江山都是愛新覺羅家的,片磚片瓦也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必須的下手整治一番。老八這個人八面玲瓏,雖然交給他辦的事情都辦的很好,但是和一幫子老手下糾纏的太深了,椅子讓給他來做,他的殺心也不夠,只會學著晚年的康熙一樣,越陷越深,到時候這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就到處是窟窿了、處處烽火了。老四這個人長著一張閻王臉你,甚是讓人討厭,不過要是他做了這把椅子,和老手下也沒什麼利益瓜葛,也不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殺起人來不會手軟,雖然殺的血糊糊的不好看,但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卻是會妥妥的。雖然不喜歡老四老是讓自己不痛快,但都是為了家業嘛,反正死了他也沒辦法在面前煩人,手下也沒辦法嗡嗡嗡的亂叫,椅子交給他做比較穩妥,只能委屈委屈老八了,反正他這麼多年也沒少享受,也不虧了,就選老四吧。

總結:江山面前無親情,在江山面前,任何的私心都要讓路,不是老八不優秀,只是這一任必須交給一個鐵腕之人,才能讓這綿延的江山繼續穩固,鐵腕之後才是溫柔手,老八來錯了時候,他是下一任最好的選擇,這都是命了。



達達說歷史


能力有很多方面,但是作為皇帝最重要的能力有兩條,一個是擔當,一個是用人。

先看擔當。康熙朝打了很多仗,打仗是很廢銀子的,所以國庫空虛,而且不少官員從國庫借錢不還,康熙下令追繳欠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得罪人的活,因此沒人願意幹,最後落到胤禛頭上。胤禛幹這個差事得罪了不少人,雖落得個“冷麵王”的名號,但卻展示出他敢於擔當的精神。胤祀號稱八賢王,最擅長的是送人情,在康熙看來,胤祀沒有擔當,他是拿國家利益來送人情,早晚會把國家送人。



再看用人。劉邦在總結自己為什麼能成功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 ,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見用人的重要。但是,胤禛和胤祀爭奪繼承權時,都只是王爺,沒有實際用過人,怎麼能看出他們用人水平高低?這好辦,用人的前提是看人,看不準人就用不好人。康熙希望兒子們和平相處,相互幫助,不爭鬥,胤禛看明白了,不爭,胤祀沒看明白,與太子爭位;康熙希望繼任者有擔當,胤禛看明白了,勇於擔當,胤祀沒看明白,推脫責任;康熙反對幫派團體,胤禛看明白了,私下搞,胤祀沒看明白,把八王黨搞得很大。由此可見胤禛要比胤祀看人能力強得多。



雍正當政地實際情況也充分證明了康熙選雍正接班是正確的。如果讓胤祀繼位不可能達到雍正朝的成就。

歡迎評論留言加關注!


豫有得


八阿哥的能力和人緣在當時雖然強過雍正,但是處事和做事的風格卻不如雍正。

首先,康熙皇帝雖然他的一生文治武功很厲害,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簽訂尼布楚條約,平定準噶爾丹,可以說是千古一帝。


但是康熙晚年的官吏卻非常的腐敗,國庫極度的空虛。同時當時朝廷的派系很多。

雖然康熙皇帝也想整治官吏,提高國庫的收入,但是因為年齡大了,已經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做這些事,只能留給未來的皇帝,而這個皇帝處事必須是雷厲風行,以強硬的手段來治理。

而雍正是最合適的人選,雍正不會因為個人關係而對不法之事格外開恩。

所以雍正剛登基的時候,國庫很窮,但到乾隆登基為帝時,國庫已經很富裕了。


其次,在康熙晚年,康熙知道必須推行新政才能治理朝廷,從雍正之前幾次的做事風格看出,只有雍正做了皇帝才會堅決的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八阿哥的人緣好,不一定會為了新政而得罪別人,這樣就不能根本解決朝廷的內在問題。

而雍正則不同,他會排除萬難的推行新政,達到提高國力的效果。

最後,康熙晚年,黨派很多,雍正的勢力明顯要低於八阿哥。


正是因為支持八阿哥的人多,就說明八阿哥拉幫結派的厲害,這讓康熙心裡很排斥。

所以,雖然八阿哥的能力和人緣都要高於雍正,但康熙最後還是選擇了雍正做了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