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很多腫瘤患者都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自己的腫瘤都已經治癒了,可還是要繼續治療呢?

今天就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癌症這種病與其他疾病並不一樣,癌症從根本上來講是很難一次性治癒的,為什麼?主要是有以下這幾方面:

1. 癌症體質未改變

腫瘤患者患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具有癌症體質,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殺滅了癌細胞,但是產生癌症的源頭:體質,沒有改變,那麼還會有新的癌細胞產生,癌症復發轉移就是必然的。

手術切除腫瘤其實並不能完全消滅癌細胞,還要通過其它方式殺死部分癌細胞,但有部分癌細胞是很難完全殺死的,一旦停止治療,癌細胞很容易就再次復發。

3. 免疫力低

正常人體內的細胞日夜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每天形成的新細胞中,約有幾百萬個細胞會發生基因突變,少數突變細胞若不受免疫系統制約,則進一步惡變,形成腫瘤細胞。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一種方法,化療藥物不僅殺傷腫瘤細胞,也殺傷正常細胞,降低了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要阻止癌症復發,就要在治療後提高免疫力,重建機體免疫監護功能,修復人體調控功能。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的重要性在這裡就明顯體現出來了,防癌、控癌,防復發,減少其它治療方式帶來的副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力。

二、癌症復發惹不起,但躲得起!

這8大隱患,腫瘤患者們一定要儘可能避免哦 ~

1. 熬夜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熬夜是免疫系統的大敵。熬夜一方面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另一方面,在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形成,而這是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環,缺少它容易讓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門來。熬夜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2時。如果加班到凌晨,最好找一間有窗簾、遮光布的房間睡覺,漆黑的環境有助於身體中褪黑素的生成。

2. 久坐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別以為久坐的危害只是傷頸椎、腰椎。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幾率。日本醫學研究者發現,胃癌患者大多平時吃得太飽和久坐不動;美國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還易罹患前列腺癌。每工作兩個小時,必須起來活動15分鐘以上。

3. 愛喝滾燙水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很多喜歡閒暇時泡杯功夫茶。殊不知,這現衝、現泡、“趁熱喝”的茶,可能為食管癌埋下隱患。原因就在於,滾燙的水會燙傷食管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了,可能再次發生癌變。調查表明,新疆哈薩克族人常喝滾燙的奶茶,潮汕人喜歡功夫茶,太行山區的人愛喝大碗燙粥,目前這些地區都成為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的高發區。

4. 過度曬太陽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雖然曬太陽有一定的好處,但切記不能過度暴曬,尤其是腫瘤病人,不要在過強的陽光下久曬,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3時紫外線最強,要少曬;陽光強烈需外出時,最好戴遮陽帽,撐遮陽傘,穿透氣性較好的長衣、長褲;如果到海灘、戶外游泳池等有水的地方,要注意防曬。

5. 體檢不積極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千篇一律的體檢項目不一定適合你,最好選擇個體化的防癌隨訪篩查。隨訪體檢時,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不同。受檢者在體檢之前,最好將個人的患癌風險詳細向醫生說明,醫生才能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量體裁衣”,做出既符合受檢者的需要,又比較經濟實惠的精準防癌篩查方案。

6. 胡亂飲食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吃的過鹹、過辣、飽和脂肪(動物油)攝入過多;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等是再次誘發腫瘤的重要原因。

7. 遇事情愛鑽牛角尖

如果你覺得生活中讓你生氣的事像道坎,怎麼也邁不過去,思想鑽了牛角尖,而且抑鬱的心態持續一兩年以上,就要小心了。臨床發現,生活中愛較真、生氣又不擅表達的人,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是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工作中愛較真、過於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豁達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患有這些腫瘤的患者不要鑽牛角尖,也不要完美主義。

8. 壓力大,生活痛苦

癌症治癒後還要繼續治療嗎?如果復發了怎麼辦?

過大的壓力、痛苦的生活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功能。學會釋放壓力、駕馭生活對防復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解決壓力和痛苦應做到沒心沒肺,自我陶醉;難得糊塗,憨吃憨睡;認清自我,正視現實;和睦相處,遠離痛苦。

溫馨提示

抗癌路上,我們一起努力!讓更多無助的患者得到幫助,中醫治療癌症是現代醫學中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其通過活血通絡、清營洩毒、補益肝腎等中醫抗癌消瘤體系能夠殺滅、抑制癌細胞、控制腫瘤細胞的擴散與轉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達到防止復發轉移的目的。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醫師一陳世功,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