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于谦,明朝名臣,是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大忠臣,《明史》盛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为人德才兼备,永乐年间登进士第,得入仕途,后于宣德年间任御史职,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在朱高煦战败出降时,于谦受宣宗之命,历数朱高煦之罪,言辞慷慨,声色震厉,骂得朱高煦抬不起头来,只是口称“万死”不止。《明史》载:“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因此一事,于谦深受宣宗赏识,被派遣巡按江西,为人刚正不阿的于谦,在此期间平反数百起冤狱,至于当时江西一带颂声满道,于谦也在此时誉满天下。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明史》


刚直的性子为于谦带来了美誉名声,也为其带来了朝中众人的忌恨。明英宗时,王振得势,然于谦因在入京觐见时,未随大流,向王振送礼,便遭其诬陷下狱,幸得山西、河南两省数以千计的百姓、官吏俯伏在英宗宫门前上书,请求留任于谦,周王、晋王等众藩王也随之上言英宗,于谦这才在众人的力请下复任巡抚,后又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一职。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王振可以说是大明朝第一个专权于朝堂的太监,当时英宗称其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可就在于谦在京师任职的第二年,一件大明朝中最荒唐,也是最动摇明朝国祚的事情发生了,蒙古瓦剌部在也先的带领下,大举进犯明朝,而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唆使下,欲御驾亲征。于谦、邝埜等人苦劝无果,一意孤行的英宗还是亲率二十万精锐出战,最终在土木堡一地打出了明朝最耻辱的一战。此战中,明朝二十万精锐尽数失陷,英宗被俘,邝埜、王佐等大臣战死,史称其为“土木堡之变”。《天顺日录》载:“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英宗在位初期,有太皇太后张氏操持国事,贤臣“三杨”主政。后太后去世,三杨失权,明朝情况便急转直下。


英宗身陷敌营,京师震怖,此时由郕王朱祁钰监国,他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群臣,讨论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作战方略。侍讲徐珵(即徐有贞)以星象有变的说法,建议迁都南京。而于谦力主抗战,厉声道:“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此言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大臣的支持,郕王朱祁玉也认同其言,于是防守京师的决策就此定下。当时,京师精锐尽失,只有不到十万的兵马,且因也先在外,皇上被擒,而军心大乱,士气低落。于谦以一人之力,筹画部署,排兵布阵,人心遂安。随后,郕王朱祁钰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防御京师。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朱祁钰,启用于谦等忠臣良将,抗击也先大军,最后取得北京保卫战的成功,救大明朝于水火之中。


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保明朝,只有再立新君,而英宗之子年少,不能堪当大任,于谦等大臣便劝说孙太后,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代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于是在于谦的部署,众臣的努力之下,经过数月的血战,京师保卫战大胜,也先战败退兵,明朝得以保全,英宗也在此时被代宗迎回。可天无二日,英宗、代宗之间龃龉不断,代宗恐英宗夺权,故此虽尊英宗为太上皇,但却将其软禁于南宫数年。后代宗病重,石亨等人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从此离开囚禁了他八年的南宫,废代宗为郕王,复位大统,改元天顺。


挽大厦于既倒的忠臣于谦,为何在英宗眼中却是非死不可?

▲谷应泰有言:“景诚英主。而乃恋恋神器,则又未闻乎大道者也。”此话不可谓不中肯。


英宗复位后,却做出了一件令“天下冤之”的大事,那就是将对明朝立有大功的于谦处死,而理由则是于谦谋立襄王之子,有不臣之心。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夺门之变中,主谋者石亨等人的诬陷。当年代宗不欲迎回英宗,幸有于谦从中周旋,方有英宗回朝。夺门之变时,于谦已经是一品太子少保兼大明兵部尚书,而且他也在前夕接到了线人的报告,可以说夺门之变之所以功成,还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于谦未曾阻止。再说,于谦是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仅此一件便可让英宗明白其忠心和能力。


那么为什么英宗最后还是处死了于谦呢?原因有两点,一是于谦为推代宗上位之人,英宗若要复位大统,那么必要师出有名,代宗一定是篡位之人。所以徐有贞对英宗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二是因为政治斗争,夺门之变后,朝堂上的洗牌是必然的,而于谦为人刚直,得罪人不少,自然在此时也就首当其冲,被众人怂恿陷害。就是因此,在坐上龙椅的英宗眼中,忠心大明的于谦却是非死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