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下的“新空間”險企掌門人齊聚上海共話行業轉型

1月4日,“慧保天下·2020保險大會——穿越週期、韌性前行”在滬舉辦,數十位保險業高管就當前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保險業如何更好地穿越週期、應對市場及監管變化、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分析與解讀。

“跨越週期”成了與會保險高管口中的高頻詞。在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看來,只有對週期有全面清晰的洞察與認知,才能在新週期下做出一個好的戰略選擇。

太保財險董事長顧越指出,當前保險業處於“三期疊加”狀態,經濟下行新週期、新科技應用高峰期、車險市場化改革推進期,這對2020產險行業影響很大,“我國保險密度、保險深度與發達市場還有很大差距,這是保險行業未來增長最直觀的想象空間。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這是發達國家壽險業發展進入到快車道的一個標誌性的節點。”

“誰有能力觸達客群,誰有能力提供適配的產品與服務,誰就能更好的搶佔標的的擴容空間。”大家保險集團總經理徐敬惠認為,未來要把握保險市場增長空間,首先要加強市場覆蓋度,獲取保險風險標的的擴容空間。

徐敬惠認為,保險公司要加強風險覆蓋度,獲取可保風險邊界延展的空間。保險經營的基礎是大數法則。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以及與保險的深度融合,過去因為經驗數據欠缺或者定價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所謂不可保風險將轉化為可保風險,保險保障範圍得到極大的豐富。

技術變革給保險未來經營帶來的改變是行業共識。大地保險2018年就啟動了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化工程”。大地保險總裁陳勇表示,大地精準利用大數據,更精準地服務客戶。“我們擁有大量的存量車險客戶,過去我們不知道這些客戶他們還需要什麼險種,只能是盲推,成功率比較低,客戶的滿意度也不高。通過大數據建模,如果客戶在短期內對某類活動信息比較關注,數據模型可以分析出他們需要的保險業務,並進行精準的推送。”

全球低利率環境,也是部分與會高管口中新週期下的一大挑戰。不過,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卻給出一個相對樂觀的觀點。他說:“大家都認為低利率對產險業的經營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我恰恰覺得低利率對產險是好事情。”

陳東輝認為,在低利率環境下,大家對投資預期沒那麼高了,可投入的高回報的資產不像以前那麼多了,所以就會更有耐心去做一些抗週期的、回報比較慢的行業,例如產險行業。此外,從產險業本身來說,低利率環境下,產險公司不能過度依賴投資去賺錢了,所以就會專心做好保險主業,倒逼產險公司從承保端賺錢。

2019年9月提交赴美上市申請的慧擇網是一家獨立在線保險產品中介和服務平臺,截至2019年三季末,慧擇保險累計為600萬名保險客戶提供服務,通過慧擇保險購買人壽和健康保險產品的客戶平均年齡為32歲。慧擇保險經紀董事長馬存軍表示,“慧擇網從2006年就開始做互聯網保險,擁有用戶完整的保險行為數據以及保險需求數據。正是因為這些數據,使我們能夠在2017年開始為客戶定製保險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