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比亞迪:電池成本可再降30%


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比亞迪:電池成本可再降30%

這個冬天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來說太難了。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數據,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下滑8.2%,達2576.9萬輛。以往兩位數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首現下滑,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降4%。

2009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期開始後,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走高。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然而受到宏觀經濟形勢、新能源汽車補貼快速退坡、國五排放標準的燃油車大降價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新能源車銷量下滑成為了必然。

202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的最後一年,即將斷奶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否築底成功?

那就需要更多的私人消費來買單新能源車。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鄭贇告訴出行一客,當前新能源車經濟性還不如燃油車。如果將電池成本降低到800元一度電時,新能源汽車全生命週期成本會和燃油車打平,此時新能源車將具有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比亞迪:電池成本可再降30%

非私紅利耗盡

1月11日,當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宣佈,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在7月1日不會出現進一步退坡的時候,全場掌聲雷動。

隨後工信部對苗圩的說法做了進一步補充,為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

雖然加了大幅這兩個限定字,但也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此前每年大幅修訂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讓企業既喜又憂。喜的是通過補貼可以幫助企業收回成本,並能取得一定利潤。憂的是快速更迭的技術路線讓企業難以應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豔華告訴出行一客,補貼調整企業就要推新產品,每一輪新產品都要有一輪開發驗證過程。這個過程耗時耗錢,企業需要休養生息。

此言非虛。2019年3月,多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同時對產品要求更高。

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比亞迪:電池成本可再降30%

例如續航里程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車再也無法享受補貼。按照2018年的補貼政策,續航里程在150公里到200公里(不含)的純電動車可以拿到1.5萬元補貼,續航里程在200公里到250公里(不含)的純電動車可以拿到2.4萬元補貼。

快速下滑的補貼政策讓新能源汽車價格攀升,曾經主打大眾化市場的新能源車價格都開始突破10萬元大關。

合資品牌紛紛降價,奧迪、寶馬等豪華合資品牌終端價格跌破20萬元。國內車企國五排放標準的燃油車也殺價,雙重擠壓讓新能源汽車對私人用戶的吸引力驟減。

此前新能源汽車購買主力——共享汽車平臺出現倒閉潮,導致新能源汽車需求端出現萎靡現象。

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磊對出行一客表示,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在非私人消費端。有些主機廠50%-60%以上的客戶是來自非私人消費端。非私人消費端中中分時租賃平臺又佔很大部分。

2018-2019年,資本市場對分時租賃的熱情驟降,找不到盈利模式的分時租賃企業倒下。自2018年起共享汽車平臺途歌、EZZY、巴哥出行、麻瓜出行等紛紛倒閉,而這些平臺運營車輛大都是新能源車。這一市場吸納電動車的能力大幅縮小。

對於上述觀點,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十分贊同。他告訴出行一客,新能源汽車行業第一階段的紅利已基本釋放完畢。

雙重因素疊加,2019年7月以來,跌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私人消費是築底王道

《電動汽車觀察家》拿到的上險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純電動乘用車個人購買不足五成。非私人消費端上險數為30.38萬輛,私人端上險數為25.9萬輛。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私人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後,會用作營運。

鄭贇表示,當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時,私人消費將決定未來銷量的走向。

因此,抓住私人消費者,讓他們在任何使用場景內都選擇新能源車至關重要。

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比亞迪:電池成本可再降30%

首先就是要降低成本。現在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仍然高於燃油車,其中電池成本佔了一大半,何時能降低電池成本成為關鍵。一旦將電池成本降低到800元一度電時,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將具有競爭力。

比亞迪(002594.SZ/01211.HK)電池業務市場總監張春昱向出行一客透露,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已經在下一代產品設計上做一些優化,可以把成本再降低30%。度電成本可以從1200元降低到800元左右,預計在2-3年之內可以實現。

與此同時,中國可以效仿歐美等國家,幫消費者減負。例如繼續保留減免購置稅的政策,從而使得新能源汽車在短期內具有一定性價比,推動消費者去購買。

使用場景的便利性也需要提高。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充電問題很重要。目前我國充電樁數量雖在大幅增長,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很多老舊小區沒有專屬停車位,這就導致家庭用戶很難在小區內安裝充電樁。

要去商城、酒店等地方充電,那就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停車費,同時還要耗費時間。這個額外的充電支出讓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始終不高。

燃油車擠佔帶有公共充電樁的車位,讓新能源車充電顯得不便利。同時,充電速度不夠快,導致用戶耐心下滑。

所以只有搭建方便的使用場景,才能促使個人消費者買車。在新能源汽車具有競爭力之前,政府仍應在停車、充電、路權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一定優惠,不然新能源汽車銷量難以築底。(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