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道盡天文地理人事,是中國古人啟發智慧、管理社會的利器

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這是中國古人對時空觀念的思考與應用,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哲學,可惜在科學興起後,中華哲學被認為是迷信,不再為世人所重視。但,我認為,隨著人性的再覺悟,中華哲學定有再次光輝的時候。

一、中華的命運觀。這種文化認為:不光是人類,萬事萬物都是有“命運”的,身體是外在表象,而“命運”則是實質即“精神氣”。由此,產生“天人合一”的哲理。“天”“地”“人”,即“天人合一”哲理三要素,“精”之聚為天,“氣”之凝為地,“神”之行為人。大宇宙中,“道之德”為天,日月星辰為地,神仙鬼靈動植物等為人。小宇宙,則千姿百態,以某個人為例,從父母那裡繼承的先天秉性為“天”,肉身之體為“地”,社會角色為“人”。不論是大宇宙,還是小宇宙,本質上都是“時”“空”命運共同體,由千萬億同性“時”“空”組成的命運共體,同生同榮同死。

二、“時”“空”的秉性。“時間”為天性,“空間”為地性,“天性”通過“地性”生存,而“地性”依據“天性”而生活,不同狀態的生活由此產生,而組成社會。經過漫長觀察總結,中國古人把不同狀態生活歸納為五性,即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五行”互相生克,產生不同“命運”。因此,“五行”是活的,不是“死”的,活的就必然有“生老病死”,“生”為陽活,“死”為陰活,由此產生“陰”“陽”哲理概念。

三、“時”“空”“生”“活”的命名。把天性命名為“天干”,把地性命名為“地支”。天干,沒有四方四季,陽木為“甲”,陰木為“乙”,陽火為“丙”,陰火為“丁”,陽土為“戊”,陰土為“己”,陽金為“庚”,陰金為“辛”,陽水為“壬”,陰水為“癸”。地支,有四方四季,北冬土為“醜”,西秋土為“戍”,東春土為“辰”,南夏土為“未”;土承陰陽五行,分別命名為,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天干地支婚配,由甲子到癸亥,剛好60對“夫妻”,稱為六十花甲,固定為中國古人標誌曆書的符號。


《周易》道盡天文地理人事,是中國古人啟發智慧、管理社會的利器


《周易》道盡天文地理人事,是中國古人啟發智慧、管理社會的利器


《周易》道盡天文地理人事,是中國古人啟發智慧、管理社會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