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也要“狡辯”的孩子,究竟怎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問問自己

很多父母會發現當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逐漸學會了頂嘴與狡辯,就算明知道自己錯了,也要狡辯一番

,不管你說什麼他總是有理由來與你對質。

有時候能言善辯的小嘴,無理也要狡辯三分,你都說不過他,氣的簡直有打他一頓的衝動,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

那麼,孩子為什麼要狡辯呢?其實,這是他下意識的行為,是一種被動的自我保護行為,他們很多時候的狡辯,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怕父母責罰自己。

另一情況是孩子的自尊心過強,也容易出現狡辯行為,因為,他們的思維還不完善,接受不了自己犯錯誤或者失誤。所以,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孩子出現狡辯的行為。

如果,父母在孩子一開始學會狡辯的行為時,沒有合理的處理好,那很可能他會從中找到“樂趣”,以後就會經常與你狡辯。

無理也要“狡辯”的孩子,究竟怎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問問自己

有一個孩子叫佩佩9歲,很聰明,能言善辯的,而且屬於那種“好動型”的孩子。有一次爸爸回到家拿了一瓶酒,這是別人送給他的,回到家以後把酒放在了櫃子比較高的地方。

於是,佩佩就對這瓶酒起了好奇之心,就像看看,他趁爸爸不注意時拿了椅子站在上面去拿這瓶酒,沒想到一不小心沒拿住,掉在了地上摔碎了。

這時爸爸聽到了聲音跑過來一看,當時臉都綠了說:佩佩你拿他幹什麼,我故意放了高點的位置就是怕你拿,你還真行找椅子過來拿,你是不是閒的沒事幹了。

佩佩:我沒想拿他,我要上去拿書,不小心碰到了它。爸爸看了看櫃子上的書離放酒的位置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椅子擺放的位置也是酒的下方,便更生氣了。

說到:你還會狡辯了是吧?你明明就是想去拿酒為什麼偏偏要狡辯拿書,我平時就是這麼教你的嗎?現在就學會撒謊狡辯了,你以後是不是還要出去騙人呢

?佩佩看到爸爸臉色越來越難看,便低著頭不說話了。

無理也要“狡辯”的孩子,究竟怎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問問自己

不要讓孩子養成習慣性狡辯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給父母留下好印象,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期望得到父母的誇獎與肯定,可是一旦當他們做錯事時,他不想讓自己在父母心裡留下“壞印象”,便狡辯自己的行為,以求改變父母對自己的看法。

另一種情況就是當自己做錯事時,怕父母責罰自己,為了躲避父母對自己的責罰而選擇狡辯。

而佩佩對爸爸的狡辯行為,就是怕爸爸責罰他,他知道自己犯錯了,但是他不想承認,他怕爸爸責罰與不認可他。

於是,便為自己做出的錯事找理由來辯解,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如果這時,父母沒有正確的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合理的引導改正,那麼,很可能就會讓孩子養成愛狡辯的行為,甚至最後學會習慣性撒謊與騙人。

無理也要“狡辯”的孩子,究竟怎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問問自己

最大限度的寬限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於有一些父母來說,他們容不得孩子犯錯,對孩子極其嚴格,一旦發現孩子犯錯時,就對其大聲的呵斥、責罵、甚至上演拳腳。

這種行為不但改正不了孩子的錯誤,反而會讓孩子認為下回千萬不能在犯錯了,不然又要經歷噩夢一般的責罵。可是當他下一次犯錯後,他就會極力的狡辯來逃避你的責罰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為自己的行為“狡辯”時,我們要耐心的聽一聽孩子心中的想法,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過於嚴格導致孩子不敢說出“真相”。

如果孩子在承認自己的錯誤後,得到了你的原諒,那麼,他們下次狡辯的概率就會減少很多。

無理也要“狡辯”的孩子,究竟怎樣養成的習慣,父母應問問自己

還有,很多家庭倡導的是一嚴,一慈的教育方式,這也是目前家庭中最多的教育孩子方式了吧,很多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於是,每當孩子犯錯時,一般都是父親先開始劈頭蓋臉一頓責罵,然後母親登場來庇護,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狡辯的行為。

如果我們在孩子犯錯後,對他進行批評改正時,孩子就會說:媽媽說沒事,媽媽說是對的,媽媽讓的。這難道不是孩子的狡辯嗎?

所以,這種方式並不可行,父母應該保持對孩子的一致才可以,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沒有“保護傘”,唯有說真話才能得到父母的原諒。這樣也就能減少孩子的狡辯行為了。



大家好,我是奶媽說成長,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勵,並且專注於0-15歲孩子成長方面的諸多困擾、難題,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可以關注我或者給我留言,我看到會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