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

就是你用脑的过程。

教育的失败,

就是你用脑的失败。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相比于其它生物,我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潜质可谓是“造物主”的恩赐。

问题在于,身为父母的我们本该应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可现实却让人不忍直视——

比如,见着孩子不听话、违背自己的旨意、不自觉、……等等“屡教不改”的行为,就怒不可遏,雷霆大发,甚至直接动武。

很多人可能会将至归结为天生性格如此,天生脾气使然,……,然而事实告诉我们那仅仅是你的一面之词,真实的原因在于你辜负了造物主的恩赐——不会用脑

不可否认的是,清楚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思考是我们更好地生活的必备技能,也是更好地了解孩子和自己,教育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必须之举。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很多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经过漫长的由内向外的进化,从最初的“爬行脑”逐渐进化出了“情绪脑”和“视觉脑”,我们也可将理解为“爬行脑”、“哺乳脑”和“理性脑”。

简单举例来说——

“爬行脑”表现为自动化程度高,说跑就跑,说打就打,本能就是主导,能耗低;

“情绪脑”进化出了情感,相比较前者高级的多,有了喜怒哀乐的表现,例如一些哺乳动物情绪表现强烈,就是受他的驱使,相比前者能耗要高;

“视觉脑”则通过对更多“五感”信息的汇总分析等,进行着更高级的思考,来提出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因为它在工作时需要占用大量存储和运算资源,运行速度缓慢,所以能耗高,让人感觉很累。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常常会用那个脑来解决问题,此外我们也可以想见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受到“本性”的驱使,以及大多数人成年之后为何会懒得“动脑子”。

这些迹象直指两个事实——

我们和孩子的行为或多或少与成年父母的用脑习惯和孩子大脑发展的阶段;

我们和孩子的行为是“三脑”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根据这一现象,结合多年来在生物、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特奥·康普诺利教授提出,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运行着三套系统——分别是“反射脑”“存储脑”“思考脑”

“反射脑”能够对当下的情境迅速做出反应,而不需要冗长的思考过程;

“存储脑”在大脑空闲之时负责搜集、分类、整理、归纳和存储信息;

“思考脑”运行速度缓慢,甚至有时会“死机”,但结果却常常出人意料,其功能在于通过缜密的思考发现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根据大脑的这一工作原理,我们不难想象自己在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时,为什么总是喜欢浮于表面,追求速成,甚至会大动肝火。

同样,我们还会联想到为什么自己认为是应该的、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三令五申,孩子却难以做到。

不仅如此,当我们逼迫孩子去做某事时,因为孩子的“反射脑”已经被你的“强权”激活,所以他的“思考脑”就缺失运行空间,无法运行,很难从根上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条件反射定律”还会促使他习惯性地指挥“反射脑”应对周围环境,包括应对你。

大多数爹妈都在用“低级脑”教育孩子

还有一个事实很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当你忙碌的时候,你的记忆就很难启动,事倍却功半。

这也印证了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关于“存储脑”工作机理的假说——若想提高它的存储速度和质量,我们得让大脑闲下来

想一想自己或孩子“痛苦学习”的过程,我们就很容易明白那阵儿“存储脑”是如何想方设法调动“意志力”,克服“反射脑”和“思考脑”制造的麻烦,加工存储和消化信息的。

基于以上事实,我们或许可以在私下不留情面地狠狠批评一下自己的大脑——就是因为它的懒惰,才让我们无法参悟到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应该有的长远目标。

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才会说“战胜了自己,也就赢了一切”

因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思考,才能生活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