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自从家里有了宝宝之后,一个家庭的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宝宝身上。宝宝的每一次翻身、坐立、走路对新手爸爸妈妈而言都是惊喜,特别是宝宝开始学习说话之后,更是给家里带来了无数欢声笑语,增添了不少欢乐。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孩子最先开始学习的发音就是“爸爸”或者“妈妈”。而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宝宝先叫谁就是和谁比较亲。甚至有些老一辈的观念里,有一些迷信的成分,认为如果宝宝先开口叫“爸爸”,那么下一胎就会生儿子。

相反,如果宝宝开口的第一声喊的是“妈妈”,那么下一胎是女儿的几率比较大。其实生男生女是由基因决定的,和宝宝先开口叫谁并没有关系。同理,宝宝先开口叫谁也并不代表和谁比较亲。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不妙,宝妈的醋坛子要打翻啦

在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里,由于妈妈和宝宝接触的时间长,互动也比较多,所以宝宝一开口多是叫“妈妈”比较多一些。实际上,通过科学的调查发现,其实更多宝宝开口先喊的通常是“爸爸”。

说实话,在宝宝小的时候,妈妈对宝宝的付出往往是最多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妈妈们就每天小心翼翼,不仅十分注意饮食,还每日加强锻炼。宝宝呱呱坠地之后更是每天劳心劳神,从喂宝宝喝水吃饭,到帮宝宝洗澡换衣服,每一天都倾其所有、不计回报地为宝宝付出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而有些爸爸在下班之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想起来的时候逗逗宝宝开心,只有在宝妈吩咐或者抱怨的时候才会帮忙照顾宝宝。不少新手爸爸不会帮宝宝换尿不湿,也不会帮宝宝换衣服,甚至给宝宝喂奶粉的时候都笨手笨脚的。

许多宝妈难以接受,明明自己每天围着宝宝转,自己和宝宝比较亲,为什么最后宝宝开口喊的第一声却是“爸爸”呢?宝妈们郁闷地觉得是不是宝宝更喜欢爸爸,自己心中的醋坛子也打翻了好几回。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宝宝为什么会先叫“爸爸”?

虽说“爸爸”和“妈妈”这两个音都是宝宝最容易发出的两个音节,但是相对于“妈妈”而言,“爸爸”的音又更容易发出。

很多宝宝先喊“爸爸”,因为“爸爸”的发音是“b”,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不需要气流震动声带,这对宝宝而言比较容易,所以宝宝可以很轻松地发出“爸爸”这两个音节。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而“妈妈”的发音是“m”,需要用到更为复杂的鼻音,有的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并不一定能马上学会这个发音,所以喊“妈妈”的时间会更后一些。

所以,妈妈们不用太难过,妈妈对宝宝的爱意宝宝都记在心里,也并非是白眼狼不喜欢妈妈,只是“爸爸”的发音比较简单,在发音这件事上爸爸占了先天的便宜而已。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宝宝叫“爸爸”之后,爸爸会发生哪些改变?

很多男人真正成熟是在有了宝宝之后,家庭的责任感一下子油然而生,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在中国当下的教育中,不少家庭是“丧偶式”育儿,妈妈围着宝宝忙前忙后包办一切,而爸爸却经常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充当起“隐形人”。

而在宝宝喊了“爸爸”之后,不少爸爸感受到宝宝对自己的需要,自豪感和亲子之情占据了内心,也会逐渐变得更有责任感。有些会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陪伴宝宝、陪伴家庭的时间太少,有些会开始主动和妻子分担照顾宝宝的重担。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宝宝什么时候会真正喊出“爸爸妈妈”呢?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也会慢慢意识到“爸爸妈妈”真正的含义。而单纯作为音节发出的“baba”和“mama”也有了具象的支撑,这是伴随着宝宝大脑逐渐发育而渐渐形成的。

一般来说,宝宝长到1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就能慢慢理解自己所发出的音节的意义。随着“爸爸”“妈妈”之后,他们还会逐步学会说“哥哥”“姐姐”“玩具”“风扇”等其他词汇。

孩子开口先叫爸,宝妈别太吃醋,并不是孩子不喜欢你

这时候的宝宝才能真正将自己说的词与实际的事物对应起来,理解“妈妈”就会眼前这个每天陪伴自己,和自己玩游戏,喂自己吃饭饭的人,“小汽车”就是地上花花绿绿有四个轮子会往前跑的小玩具。

作为宝妈,这时候让宝宝指出“妈妈”在哪里的时候就可以很得意地向爸爸们炫耀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