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漢高祖劉邦一邊大殺開國功臣,一邊長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堪稱一絕。仔細審閱《史記》中的高祖本紀,劉邦開國後稱帝到去世這段長達八年的歷史,竟然是段艱辛的劉邦平叛史。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因和叛亂的淮南王英布對陣時被流箭射中,進一步導致傷口感染,劉邦還能多活幾年。

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那四方的諸侯為何接連起兵造劉邦的反呢,餘身榮華富貴不好嗎?原因還是出在劉邦自己身上。身處帝位,就免不了猜疑。

劉邦能得天下,關鍵在善於識人用人。自己出身沛縣地痞流氓,靠馭人成就王道。首推“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而項羽只有謀士范增獻策而不能用。

西漢統一後,劉邦猜疑起開國元勳們。能力最強的韓信首當其衝,徹底消滅項羽勢力後,劉邦“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就算是蕭何、張良這種文人也不安全。蕭何故意貪汙,張良一心修道。

項羽舊部

在劉邦擊敗項羽的同年十月,原項羽部下燕王臧荼成為第一個造反的王侯。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臧荼疑懼之下起兵反漢。

數年前,韓信於井陘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威震天下。聽從謀士李左車建議召降燕國,燕王臧荼眼瞧漢軍勢大,望風而降。

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劉邦御駕親征,很快攻破燕國,俘斬臧荼。改立自己好基友又是開國功臣的盧綰為燕王。

第二個造反的也是原項羽部將——利幾,西漢統一後受封侯爵,“高祖侯之潁川”,河南穎川郡某縣侯。劉邦回師途經洛陽,突發奇想,想召見在冊所有侯爵。

利幾恐懼之下造反,劉邦再次御駕親征,大破利幾,利幾不知所蹤。

清理異姓王

楚王韓信

高祖六年,有人舉報楚王韓信謀反,謀反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諸將躍躍欲試,劉邦深知韓信用兵漢朝無人能敵,沒有把握。

採納陳平計謀,假裝南下巡行,在雲夢澤擒拿迎接的楚王韓信。韓信在押往洛陽的囚車上高唱:“

“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顯然韓信造反沒有抓到有力證據,只是被廢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師長安。

劉邦把原楚國分為兩部分,堂哥劉賈為荊王,王淮東。親弟弟劉交為楚王,王淮西。把庶長子劉肥封為齊王,掌管諸侯國中最富饒、最遼闊的齊國,甚至規定“民能齊言者皆屬齊”。

韓王信

韓王信和淮陰侯韓信同名,封地緊靠北部邊境。高祖七年,匈奴大舉入侵馬邑,韓王信抵擋不住竟然勾結匈奴造反。

劉邦親率三十二萬步騎征伐,匈奴佯敗誘使漢軍深入,劉邦帶著漢軍前部急追到平城,為匈奴大軍所圍,差點把命丟了。

又是陳平獻策,單于得以放走漢軍,漢匈和親。

趙王張敖

劉邦平叛回師經過東垣,東垣是趙國地界,趙王張敖娶了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像奴僕一樣恭敬伺候老岳父劉邦。

即便這樣,也許是因平城所受屈辱導致心情不爽,劉邦極為傲慢且對張敖破口大罵。

張敖沒有放在心上,趙相貫高等人都是義士,怒火中燒,視為奇恥大辱。意圖刺殺劉邦被察覺,貫高等人本想自殺,但考慮到趙王必受牽連。

這事張敖真心不知情,貫高主動自首,在嚴刑拷打下為趙王開脫。劉邦在知曉原因後特赦貫高和張敖,張敖被廢為宣平侯,貫高自殺。

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梁王彭越

高祖十年,掌管燕國、代國兩地邊防軍的趙相陳豨因被劉邦突然徵召入朝,恐懼而反。

劉邦自長安御駕親征,燕代之地多精兵,經過長達一年才平定叛亂。以兒子劉恆為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陳豨在代國造反的同時,兵仙淮陰侯韓信竟然腦抽,意圖集結家丁、罪犯這些烏合之眾在長安城內叛亂,為呂后和蕭何設計殺死。

筆者認為韓信謀反一事存疑,韓信和陳豨勾結的記載頗為蹊蹺。因為梁王彭越所謂的謀反是被手下太僕誣告,劉邦派遣使者逮捕,證據不足沒有殺他,廢為庶民流放蜀地。

本來彭越不用死,流放路上遇到呂后車駕,政治單純的彭越向呂后哭訴冤枉。

呂后表面答應,回去就勸劉邦除掉彭越,並令其門客誣告他再次謀反,韓信所謂的謀反也是被門客舉報。彭越被殺,夷滅三族。

淮南王英布

韓信、彭越兩個曾經決定楚漢戰爭走向的梟雄,竟然會屈辱死於婦人之手,不禁令人唏噓。

本來英布在封地淮南愉快打獵呢,突然部下來報,長安送東西來了——梁王彭越的肉醬。

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把英布嚇的不輕,馬都騎不穩了,日夜驚恐。其實英布也沒打算造反,只是調動軍隊自保。

英布部下賁赫和愛妾有姦情,事情敗露,賁赫懼怕被殺,跑到長安舉報英布謀反,搞的英布不得不真反。劉邦又一次御駕親征而平定,以兒子劉長為淮南王。

沛縣高歌

筆者敢說漢初所有叛亂,除了韓王信腦抽投靠匈奴外,其他基本都是被劉邦自個搞的疑懼而反。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搏一搏。

寧在山頭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頭。

不過這些人確實都是造反隱患,或者說是分封制度的隱患。換上劉家宗室當王,只不過稍微減少這種隱患,就算他們造反成功,這天下還是劉家的。漢景帝時期,就爆發了七國之亂,劉氏諸侯抱團造中央的反。

劉邦幹掉英布後回師途徑老家沛縣,置酒沛宮,和父老鄉親對酒擊築。歌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離開沛縣之際,劉邦拜侄子沛侯劉濞為吳王,誰能想到這小子就是後來七國之亂的帶頭大哥。

每一次有王侯造反,苦逼的劉邦不得不御駕親征,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四方都有人造反劉邦那是心累啊,所以正有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感慨。

劉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背後:大殺開國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