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明朝在和滿清較量的過程中,不斷湧現投靠滿清的叛臣和漢奸,這些人在明朝的滅亡的過程中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其中有七位名氣比較大,對明朝傷害比較深的人,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做了許多加速明朝滅亡的事,最終將明朝徹底消滅。但這些投靠滿清的明朝人,多數都沒有得到好的下場,很多都被清朝利用榨乾,最終揹負罵名悽慘地死掉。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一位:李永芳

李永芳被稱為明朝投降滿清的第一人,他是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的漢族人,原為明朝撫順千戶所的遊擊,萬曆年間他成為撫順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因撫順緊鄰後金老巢赫圖哈拉(今遼寧新賓),是當時大明帝國防禦努爾哈赤的第一道防線。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葉赫部時,曾與李永芳有過接觸,且有書信來往,二人由此開始熟悉。

1618年,努爾哈赤侵犯明朝邊鎮撫順,並親自給李永芳寫了勸降信,許其優厚的條件。李永芳看完書信後,經過權衡利弊,於次日登上南門向清軍請降,努爾哈赤立即任命其為三等副將,並將貝勒阿巴泰之女嫁於他為妻,由此,李永芳成為投降滿清的第一人,撫順也成為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

後來,李永芳多次隨努爾哈赤攻打明朝邊鎮,先後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並因功被授為三等總兵官,還拒絕了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的招降。努爾哈赤為了嘉獎李永芳,賜給他“免死三次”的特權。

最後,李永芳在跟隨清軍攻打朝鮮的時候,因提的建議遭到貝勒阿敏叱責,說他“你這個蠻奴,怎麼這麼多話,難道我不敢殺你嗎?”不久之後,李永芳鬱鬱而終,憋屈而死。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二位:范文程

范文程是明末遼東瀋陽人,少時好讀書,18歲時考中秀才,與兄範文寀同為瀋陽縣學生員。其21歲時,范文程與哥哥範文寀聽說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後,便一同前往投靠,至於原因,應該是二人嫌明朝政府腐敗,雖懷才卻不得明朝重視,所以為了謀求發展,便投靠了新興的女真勢力吧。

應該說,這哥倆當時的這種行為也是冒了極大風險的,因為那時滿清照比明朝實在弱小得很,但他們卻憑藉長遠的戰略眼光,為自己後面的發展選擇了勝算更大的團隊。

范文程作為早期投靠滿清的漢人,憑藉自身才能逐漸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和多爾袞的重用,幫助滿清入主了中原,併為滿清制定了開國定製,後來在清初的權力鬥爭中他也經歷起起落落,但最後一直到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70歲的范文程才因病去世,康熙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文肅,可算得了善終的一個漢奸。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三位:孔有德

孔有德是明末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自己宣稱是孔子的後裔。史載,孔有徳後來成為明朝遼東總兵、左都督毛文龍部下,毛文龍死後,孔有德在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

崇禎六年四月,登萊之亂失敗後,孔有德投靠清朝。崇禎九年,孔有德被滿清封為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成為滿清的急先鋒和打手。

順治元年,清軍入關後,孔有德隨多鐸追剿南明武裝力量,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三年,孔有徳被滿清封為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政權。順治五年,滿清又改封孔有徳為定南王,出征廣西。

順治九年,孔有德被南明的西寧王李定國打敗,一路追其到桂林,最後,孔有徳在頭中一箭,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手刃愛姬,自焚而死,只有一個女兒孔四貞逃脫。

孔有德的屍體被李定國焚骨揚灰,滿清為孔有德建了衣冠冢。惟一倖存的女兒孔四貞,則被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山東孔府拒絕承認孔有徳是孔子後裔的說法,並禁止其進入三孔祭拜祖先,《孔子世家譜》也沒有將其收入。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四位:洪承疇

洪承疇是明末降清的著名人物和官職最高的人,洪承疇是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崇禎時,他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

洪承疇出身望族,高中進士。後在陝西擔任地方官時,趕上陝西農民大起義,崇禎七年十二月,洪承疇開始任陝西三邊總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

洪承疇治軍有方,鎮壓農民起義連連勝利,俘殺高迎祥,又多次打敗李自成,在朝廷上頌聲大起,稱洪承疇的軍隊為“洪軍”。

明朝一面在陝西對付農民起義軍,另一面,又在東北對付滿清。洪承疇打擊農民起義初見成效後,東北的局勢又吃緊,洪承疇作為滅火隊長被調到遼東抵抗滿清。不成想,遼東卻成了洪承疇的恥辱地,最後在松山兵敗被俘。

開始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據野史記載,後來皇太極的妃子——小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莊太后),在一天夜晚,攜人參湯到洪承疇的居所,對洪承疇展開溫柔勸說。洪承疇喝著大補的參湯,望著迷人秀色,聽著溫柔軟語,聞著誘人香味,頓時心神激盪。

洪承疇只覺下腹燥熱難當,忍不住便胡天胡地起來。就這樣,洪承疇投降了滿清,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一大幹將。最後,73歲的洪承疇直到康熙四年病逝,被清廷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立御碑。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五位:耿仲明

耿仲明出生於遼東蓋州衛,是清初三藩之一,崇禎初年為登州參將,屬毛文龍舊部。耿仲明在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投降後金。皇太極對待他們非常優厚,授予他總兵官職務,並且稱呼他的軍隊為天佑兵。1636年皇太極稱帝,封耿仲明為懷順王。皇太極屢次出兵討伐明朝的時候,耿仲明都跟在其身邊。

清軍入關後,耿仲明跟從豫親王多鐸向西進入陝西征討李自成殘部,不久率軍南下平定江南。順治六年,耿仲明被改封為靖南王,並獲賜金冊金印。耿仲明與尚可喜征討廣東時,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陳紹宗等放縱部下私藏逃人,論罪應該被殺。

順治帝就此事詢問耿仲明,命他稽查私藏逃人的隨徵將士。耿仲明查到了三百餘人,所以上書順治帝請罪,大臣們認為耿仲明應該被削去爵位,順治帝說應該寬大處理,紹宗等人也免於死罪。但耿仲明沒有及時得到順治帝的這些命令,就於順治六年十一月,部隊到達江西吉安的時候嚇得自縊而死。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六位:尚可喜

尚可喜出生於明末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起初,效命於東江總兵毛文龍帳下。毛文龍死後,由於內部爭鬥,尚可喜率部投降滿清,被封為總兵官。

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加封孔有德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此三人即為清初的“三順王”。並將海州賜給尚可喜作為封地,家口及舊部都安置於此,受到皇太極極高禮遇。後隨多爾袞征討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琮簽訂城下之盟。

清軍入關後,尚可喜隨豫親王多鐸南下,順治六年清廷加封其為“平南王”,賜金印、金冊,與“靖南王”耿仲明攜家口舊部進軍廣東。清順治七年春,平靖大軍抵達廣州城下,圍城長達10個月,十一月攻陷廣州城,大肆屠殺城中居民,後世稱為“廣州大屠殺”。

廣州城當時人口大約40萬,死難者約五分之一。順治八年尚可喜又率軍攻克肇慶、羅定、高州、雷州,於順治十三年將廣東全境盡歸滿清版圖。其後又鎮壓張獻忠,平定海盜,使東南沿海一帶歸於安定。

由此,尚可喜與耿繼茂二王同在廣州建立王府,放縱部屬為害當地人民。1660年耿繼茂移鎮福建,尚可喜專鎮廣東。

在三藩之亂時,由於尚可喜和兒子尚之信在是否跟隨吳三桂造反的問題上意見不一,最後,在康熙十五年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了父親尚可喜的府邸,奪取了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康熙皇帝給諡曰“敬”。

加速明朝滅亡的七大叛臣:他們的結局和下場如何?


第七位:吳三桂

吳三桂恐怕是明朝叛臣中最有名,也是實力最強的一位。吳三桂是明末遼東人,崇禎皇帝登基後,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

明天啟末年曾帶二十餘名家丁救其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吳三桂20歲時,在軍中擔任遊擊,崇禎八年,23歲的吳三桂被擢為前鋒右營參將。隨後又先後擔任前鋒右營副將(相當於副總兵),寧遠團練總兵等職。

吳三桂後期成為明朝在遼東抵禦滿清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最後崇禎皇帝沒有等到吳三桂的營救,就被李自成逼死了。崇禎一死,吳三桂率領的明朝精銳部隊便成了滿清和李自成都想爭取的對象,吳三桂也在琢磨投靠哪邊更有利。

在觀望中,他發現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對明朝官員拼命拷掠,連他的家,甚至愛妾陳圓圓都被吳宗敏霸佔,吳三桂轉而和滿清聯絡,最終投靠了多爾袞,被封為平西王。後來在三藩之亂中,吳三桂稱帝不久後病死。

細數明朝降清的人物還大有人在,如,鄭芝龍、孫之獬、阮大鋮等等,他們在民族危難到來時,充分暴露了貪婪的本色,但很多人最終也都沒得到好的結果。可見,在國家危難面前,總會有一些人有違初衷,成為可恥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