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孩讀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心理壓力很大,如何緩解?

段利東


一年級,快期中考試了,也是有點焦慮,擔心孩子考不好會影響她自己的自信,週末給她留了一套題讓她以考試形式自己讀題自己做,還好,語文95分,錯了三個確實不太熟的地方。數學考了一百分。但是沒有得到雙百她哭了,我告訴她只要看到她努力了認真了就很好,我不在乎必須得100,不過我們的目標還是一百分,代表答的細心。






緣艾2018


家裡小孩準備讀小學一年級,作為家長心理壓力很大。作為學生家長,相信很多人都會經歷過這一階段的焦慮心情。每年小學新生入學第一星期,學校門口擠在最前面的都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們,儘管保安一直在旁邊維持秩序,讓家長們不要擠,孩子們會排隊出來,但很多家長還是一個勁地都想站到前面,希望孩子出來的第一眼就能看到。而其它年段的孩子家長們則氣定神閒地看著他們在前面擠得滿頭大汗。由這可以看到,對於剛讀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大家的心情都是相似的。

我孩子讀一年級時,我也曾經擔心過,孩子上一年級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孩子剛到一個新環境會不會不習慣,學習能不能跟上,會不會......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家長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其實孩子們的適應力還是很強的,畢竟已經讀了那麼多年的幼兒園,也習慣了在學校的集體生活,而且又有那麼多孩子在一起。孩子還是很快能適應的。我記得我孩子第一天放學出來後很開心,說幫老師去搬書本了,老師還表揚他了,每天上學都開開心心的,我的心裡也踏實多了。

一星期以後,一年級的家長們基本上都比較淡定了。也不會再像剛開始那樣去擠前排了。因此家長們不用擔心,差不多隻要一星期以後,基本上都能適應小學的節奏了。準備上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在幼兒園裡已經學會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適應了學校的集體生活,在學校裡或者在家裡父母已經教會孩子識字,那麼上一年級的話,孩子會很快適應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用戶92330557701


家長其實不必焦慮,因為小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一年級的知識點比較簡單,比如拼音,數字,上下左右方位知識,10以內加減法,這些東西孩子在上小學前都接觸過,所以學起來沒什麼難度,並且一年級的老師也會循序漸進的誘導孩子。

我家現在有兩名一年級的小朋友,秋季就要上二年級了,以我的經驗,我覺得一年級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及書寫能力。因為小孩子都比較貪玩,坐不住,而小學一節課的時間又是固定的,不能隨便走動,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好,那麼上課老師講的知識點就能輕鬆掌握,寫作業時就不會因為不會做而磨磨蹭蹭,這樣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再有就是要及時與老師溝通,針對孩子的表現配合老師去督促孩子,多鼓勵,多引導!


殤翊


孩子讀一年級,家長心理壓力大。我家孩子也是上一年級,怎麼說呢,確實有點心理壓力,主要還是身心疲憊。

1、心累身累 作為家長,平時需要上班賺錢,回家要做家務做飯,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功課。感覺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再遇到孩子各種學習上不配合,脾氣怒火一觸即發,吼了孩子以後後悔,不吼怒火無處發洩。怎麼緩解?要發脾氣時趕緊離開這個屋子,去涼臺或者其他屋緩解一下,換個家長繼續輔導。

2、輔導壓力 家長給孩子輔導功課,數學語文英語,偶爾還有各種手抄報或者其他手工作業。每科課程都要預習複習,幫助孩子背誦默寫,批改作業。這些全都是家長每天回家的任務。和鄰居聊天時她說自己每天就怕孩子回家,能晚接就晚接,作業讓孩子在學校完成,一輔導作業就頭疼。

總之這些心理壓力都是家長對輔導功課等產生的負面影響,從心裡抗拒,但又不能撒手不管。


愛在醉後


這是典型的孩子上學家長焦慮綜合症啊!別急,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一切走上正規你就沒那麼焦慮了。

其實我也和題主一樣,也屬於萬事不放心型。孩子才上小學時,每天都是看著他走進校門,直到背影消失不見。然後還要在能看到教室窗子的地方站很久,才忐忑不安地往回走。

後來,隨時時間的一天天過去,孩子慢慢適應了小學節奏,學習和紀律各方面有了提高才慢慢地開始放鬆下來,心理壓力也沒那麼大了。

如果題主是屬於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建議題主找些事情做。人一旦忙起來,其它事情就不那麼看重了。比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積極投入工作,讓忙碌代替壓力。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家長有家長的人生,家長心理壓力再大也代替不了孩子。所以,放鬆心情,積極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你全身心地忙碌起來,才會轉移注意力。同樣地,只有你的工作有了成就,孩子才會以你為榮,你也會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榜樣。

比如我家孩子班裡的好幾位家長朋友,在孩子沒進入小學之前都是全職媽媽。後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經過了個把月的觀察期,這些媽媽們都表示在家無所事事,整天就知道擔心孩子。所以,大家陸續都出去工作了。

如今,接孩子時能看到的全職媽媽已經很少了。偶爾看到她們一次,聊起天時也都表示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擔心孩子。所以,題主不妨也讓自己忙起來,這樣放在孩子身上的心理壓力就會大大減少。

第二,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只有孩子優秀了,家長的心理壓力才會減弱。

我這個觀點,可能有些片面,但的確具有一定的代表。就是凡是學習成績差些,或學習習慣不好,紀律性較差的學生,在學校裡往往受批評或罰站的次數就多。這也是很多家長倍感壓力的原因之一。

如果題主屬於這種壓力,那建議題主不要空有壓力,而是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儘快地改掉一些壞習慣。那麼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去學習和揣摩,甚至試驗。這樣一來,家長再面對此類問題時,就有了應對的方法。時間久了,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對於家長而言,心理壓力也就隨之減弱了。

結束語:

總而言之,個人的建議就是家長放鬆心情,讓自己忙起來。無論學習也好,娛樂也好,只有自己忙碌了,才能不時刻想著那些壓力。當然,在忙碌的同時,幫助孩子一起提高,是最需要家長花時間去思考和實踐的一件事。

最後祝您儘快化解壓力,變壓力為動力,積極地面對各種挑戰!


初霜教輔編寫者


這麼誇張😂😂😂這個時候不應該重視小孩在校的情況嗎?我小孩等了差不多三週才適應學校的氣氛 剛開始上一年級,我每天都跟他交流 三週過後小孩融入小學氣氛 我們就沒擔心過😋

小孩 6:40就到學校早餐中午都在學校吃

我感覺一切都很正常🙈🙈

我們每天把任務完成就好

以前讀幼兒園時 我們夫妻倆輪流陪他閱讀30分鐘❤️

今年這學期基本都是他自己閱讀💞

每天晚上洗完澡 他自己去看書

我們家長也不玩手機 各自看書。




木子紡


不用焦慮,我們父母輩的,從來不會過問成績,別人回去都是怕父母問成績,我們幾乎是不被問的,什麼獎狀呀也是不會那麼在乎,記得我的老父親說,不用拿獎狀回來,考個良好就行,小學我們就一直保持優良,看著每天挨家長說作業說分數的孩子好可憐的,現在自己孩子也二年級,也會擔心分數,我家考不好都是粗心,所以也不太在意,會就行了,希望孩子大大方方沒有心理負擔,家長也是。


幸福像牛屎


一年級確實是家長焦慮的重災區!說到緩解壓力,首先得了解這麼大的壓力來自哪裡?


一年級新生家長焦慮的來源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以下家長焦慮的原因,可能不僅僅侷限於一年級的新生家長,但是由於這個群體面對孩子的小學生活,大都無經驗參考,所以格外明顯。


1. 焦慮首先來自於目標感缺失

目標感缺失並不是在小學開學之後才有的,早在幼小銜接、暑假、甚至早在中班的時候,很多家長就已經開始焦慮了。

隔壁小姑娘小班就開始培訓機構學英語了,我們英語零基礎,怎麼辦?

別人大班上學期就上寫字課了,我們大字還不認得幾個,怎麼辦?

如果你說一個這樣的家長沒有目標,他才不同意呢,他會反駁:“怎麼沒有目標,我們最大的目標當然是高考!”可如果去看看那些高考狀元或高分考生的家庭,卻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有自己不太焦慮,也從來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的家長。


也許你會說,那是因為人家孩子成績好他才不焦慮的,其實恰恰相反,因為他們從小就傳遞給孩子一個自然、接納、不焦慮的家庭氛圍,時刻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他們的孩子才會成績好。


2. 焦慮來自災難化思維

這種災難化思維在家長身上集中體現為一句話:“現在就這樣,以後怎麼辦?”

才一年級的數學都學不明白,那等三四年級怎麼辦?初中怎麼辦?高中怎麼辦?萬一連高中都考不上怎麼辦?

才一年級專注力就這麼差,以後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能跟得上嗎?跟不上怎麼辦?又要去補習班嗎?

在心理治療上,災難化思維是認知行為療法創始者Albert Ellis創制的術語,用來描述我們的一種常見傾向,即誇大事件的消極後果,對未來持過分消極的預期,且往往把一次失敗看成是一場災難。

很多焦慮的小學新生家長,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這種災難化思維:一想到孩子將來就像惡性循環一樣,把自己帶入焦慮的泥沼無法自拔。


3. 焦慮來自沒有辦法區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

把孩子的全部表現,都和自己作為母親或者父親的身份掛鉤,常常看到孩子不盡如人意就自動鏈接到“我不夠好”


你一定不陌生那種,在群裡面被老師點名說,做的不到位,然後就拼命道歉,反覆確認,強調自己一定會重視起來的家長。

他們的根本焦慮,並非來自孩子,而是來自自己。焦慮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焦慮自己擁有的會失去,自己本身就處在一種上不去下不來的掙扎人生當中。除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是他們焦慮的來源,只不過在小學生家長的身份下,這種焦慮瞬間有了更具體的附著物和對象,也顯得更加詳細而具體了。


緩解或者降低焦慮的方法


【方法1】上帝視角:破解目標感缺失的問題

所謂上帝視角也可以稱為旁觀者視角,想象有一個人在半空中看著你的生活和甚至你的人生。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這個方法讓我們不要把自己困在某個特定階段,比如小學,也用這個方法來應對目標感缺失的問題。


  • 用旁觀者視角重新看待自己的家庭

家庭生命週期理論是美國人類學學者P·C·格利克1947年首先提出來的。用來描繪多數家庭從結婚、子女出生到子女獨立與終老凋謝的全過程,它反映了家庭從形成到解體呈循環運動的變化規律。

看到這個圖,是不是很像我們在旁觀自己家庭走過的每一步?我們如此焦慮和執著於孩子,導致對孩子的關注已經超過了對親密關係、家庭其他關係的關注,然而孩子在家庭生命週期的長度中,只是相對很短的一段路程,家庭對孩子的照顧和養育,多的十幾年,少的甚至不足十年。


而過於關注親子關係而疏忽了家庭的其他方面,會給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阿德德說過,在眾多的家庭教育養育風格當中,寵溺是對於孩子影響最大的一個。無論在家庭週期的任何階段,過於關注親子關係和過於關注孩子,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我是家庭中心的感覺。


因此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親密關係大於親子關係。父母自己過好了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婚姻關係理順了很,多親子關係當中的問題也有了出口和解決方法。

  • 用旁觀者視角,換個角度看自己的孩子


正面管教課程中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活動叫GPS。


首先請家長想象一下,並列出來孩子給我們帶來的現階段的挑戰,然後請家長想象現在孩子已經25歲了,這時候你期待站在你面前的這個年輕人具有怎樣的技能和品質呢?把兩次的列出來的內容都寫下來。


前一環節中,家長們寫出來的挑戰往往是拖拉磨蹭,情緒管理能力差,頂嘴,不聽話,不好好吃飯。學習習慣差等等,而他們所期待的技能跟品質往往都是感恩有一技之長,善良,有責任心,有信心,獨立等等。

這個活動給我,也給每一次參加活動的家長最大的啟發是:當我們每天盯著孩子給我們帶來的挑戰的時候,焦慮是無限倍增的,這些眼前的焦慮已經讓我們忘記了養育孩子的初心,忘記了我們最希望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自己會把這樣包含挑戰和期待的GPS,貼在自家比較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養育孩子的目標,也提醒自己,孩子的成長永遠都是一個過程,很多問題和挑戰是適齡行為,並不會永遠停留在這個狀態,可是如果家長一直盯著這個問題,很可能他就會停留在這個問題上更久。


【方法二】把擔心和焦慮寫下來並關注解決方法:用來破解災難化思維


書寫是屬緩解情緒壓力的方式之一,這一方法也被很多啊心理諮詢流派借鑑來使用,我們也可以借用這種方式來緩解焦慮。


我還記得在幼兒園大班家長會上,老師讓家長們分小組討論對幼升小有什麼疑問或困惑,然後然後寫下來。寫完一分享,發現也不過如此。


擔心和焦慮被寫下來的過程,就是在頭腦當中再次梳理它的過程。原本的模糊不清的擔心變成了當下的一種感受,寫的過程把這種感受具象化和動作化了,情緒也隨之得到了舒緩,焦慮得到緩解。


然而最終目標並不是減少焦慮,而是問題解決。當情緒調整好之後,就該問問自己:那麼我可以做些什麼呢?下次我可以做些什麼讓它不再發生呢?

舉個例子。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忘了物品,家長不得不送到門衛的事情。


我開學第1個星期就經歷了兩次。該送的送了,然後呢?我見到過有的媽媽在接孩子的時候還在嘮叨,“今天早上提醒你美術袋,你又不記得!害得我上班還得回來給你送!”

而我嘗試的方法是,跟孩子在家庭會議上一起梳理這一個周的小學生活,哪些做得好,哪些還可以做得更好。


在還可以做的更好當中,經過我的提醒,他也記得自己忘帶寫字本子和通知回執的事情。然後我們就討論,下個星期我們怎麼才能不忘這些事情發生?最後他決定寫字的本子每次用完直接放回書包,通知他會記得第一時間讓我簽字。

【方法三】課題分離:用來破解我不夠好


課題分離這一概念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理念之一。

阿德勒斷言,人的一切煩惱的根源就是人際關係。之所以煩惱,就是想獲得別人的認可。想要改變這一點,阿德勒給出了一個具體的辦法——課題分離。


所謂的課題分離,就是能夠分清楚別人的事和我的事,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我曾聽過一個沒有做到課題分離的,特別極致的案例。


這個案例被爆出來是因為孩子因為嚴重進食障礙接受了心理諮詢(當然重要個人信息是隱去了的)。

孩子在北京上初中,父母都是知名高校的教授,因為家庭暴力不得不求助心理諮詢師。反常的是,所謂家庭暴力,是孩子動手打父母。

多次諮詢之後,諮詢師才瞭解到真正的原因。孩子說,我爸爸媽媽從小到大跟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

“你看看我們都這樣了(大學的教授),你要是連我們都不如,那你還活個什麼勁?!”

“你要是連大學都考不上,那我們養你得多失敗呀!”

所謂課題分離,包含兩個關鍵:

一是劃清界限,你的事情與我無關,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二是要做好屬於自己界限之內的事情,比如,可以去安慰、理解、關心對方。


從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起,就可以不斷提醒自己,分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是他必須自己面對的,哪些是父母需要做到事情。

最後想說的是,孩子上了小學,未來漫長的學習生涯才剛剛開始,他的人生終點也遠不止高考。焦慮的父母們,唯有自我不斷成長,才能在壓力的環境下,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他們在人生的土地上,腳下生根,枝繁葉茂。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我@家庭教育孫麗。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高效做父母。如有關於這個主題您有想法或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

家庭教育孫麗


孩子上一年級,家長心理壓力大,正是一個家長了解自己 的機會,去發現生命中自己沒有解決的焦慮。要想緩解這種焦慮和壓力,先了解下原因,針對原因想辦法。

<strong>這種焦慮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01. 攀比心理 <strong>上幼兒園時,家長之間不會過多談論孩子上學的問題,都是找的自己滿意的幼兒園。上一年級,家長就開始去再意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都希望贏在起跑線上。

家長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來源於攀比時,就要思考,孩子的人生是為了給自己增光的嗎?自己養育孩子的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反思,是今後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主導思想。要想清楚。

02. 7、8歲孩子進入新的叛逆期,家長管理難度加大 這個時期,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但是自理能力還很差。也會讓家長壓力增大。這時需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逐漸遠離父母的過程。家長接受這種變化也會緩解自己的壓力。

03. 輔導作業的任務加重,容易激發家長未解決的情結 <strong>上了一年級,各種手工作業、家庭作業輔導任務加重,最容易出現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發現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父母有時會後悔,有時又忍不住,進入糾結的狀態。這時要去覺察自己是不是其他事有情緒沒有處理好,很可能本來就有情緒,只是因為孩子的事爆發了而已。覺察自己真正的焦慮,去敢於面對自己的焦慮也會減少做家長的壓力。

孩子不是來討債的,是來渡家長的。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看到自己的問題,有機會出反思,讓自己的人格越來越完善。


簡愛心理


這種“小學生父母焦慮症”確實很多家長都有,以我的經驗來告訴你該怎麼辦。

壓力來自這三個方面

1.孩子“零基礎”入學

“零基礎”入學的孩子很多,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和孩子比較吃力,等開學一段時間後就好了,這點差別不太大,所以不用擔心。

2.教學進度快

教學進度是快,但是不是不合理的,而且教材是國家編排的,所以這點也不用擔心,再者說了,這方面擔心也沒用。

3.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這個是孩子的通病,坐一會就開始東倒西歪,聽課很容易走神。

如果你要問我,孩子為了上小學做準備是知識重要呢,孩子習慣、能力重要呢?我更偏向於能力和習慣方面。

家長想克服自己的焦慮心情,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首先從自己整理自己物品開始

自己的書包、房間最好都是自己收拾,儘量避免孩子的丟三落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次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多孩子說好的玩5分鐘就開始寫作業,結果30分鐘過去了,作業還沒開始寫,這就是明顯的沒有時間觀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明白5分鐘有多短,1小時有多長,這樣便於養成什麼時間段該幹什麼的習慣。

注意力方面最關鍵

只要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聽課的學生,成績一般都不會差,注意力的培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點一定不要忽視。

最後是知識方面

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孩子點知識,我建議從認字開始,因為識字對孩子來說說最關鍵的,而且識字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這些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