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如果非要在歷史上評出一個“最具爭議”的皇帝的話,雍正皇帝說第二,沒人敢當第一!

從繼位到去世,雍正皇帝生平的每一件大事都是謎一般地存在,讓後人爭得口乾舌燥、不可開交。爭議歸爭議,但是,對於雍正皇帝的“好評”還是明顯多於“差評”的。每每說到雍正皇帝,讚譽之詞往往不絕於耳,單憑“勤政”一點,就讓其他歷代皇帝望塵莫及!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以前,我也這麼認為,但是,在拜讀了很多史料之後,對於雍正老爺子,也有了新的看法。他的勤政是公認的,但是,也僅僅侷限於雍正八年之前,《起居注》中每天都是滿滿的,這不容置疑;但是,雍正八年,雍正大病一場,十分嚴重,內務府都已經開始辦理後事了,沒成想,他硬是熬了過來。可是,性情卻發生了不少轉變。可能是在生死線上走了一遭,對“死”有了體會之後,對“生”就有了更多的留戀,他開始一反常態,將精力放在“尋仙問道”、“長身不老”上。這難免就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勤政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說,雍正八年前後就是雍正皇帝執政的“分水嶺”,此後雍正出現多次失誤,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一役就是最好的證明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雍正繼位後,對於噶爾丹的態度比較謹慎,以防守為主。可是雍正七年,雍正認為“國庫充盈、軍民一心”,而噶爾丹策零又“非安分守法之人,終將成為心頭大患”,決定對準噶爾用兵,下旨讓眾大臣就此各抒己見。當時形成了以大學士張廷玉等人為主的“主戰派”,和以另一位大學士朱軾為主的“不戰派”,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最後,還是雍正皇帝拍板:出兵!當時任命的三軍統帥正是名將嶽鍾琪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嶽鍾琪領命後不敢懈怠,開始大舉向西部進軍。可是,剛行軍沒多久,準噶爾就派了一個使者到軍中求見嶽鍾琪,聲稱是要求和。嶽鍾琪趕忙將這件事奏稟雍正,並表示,自己根本不相信噶爾丹會真心求和。雍正讓嶽鍾琪派兵將這個使者送到京城,僅隔一天,又下令讓嶽鍾琪和傅爾丹等將領進京商議軍情。都說兵家最注重“一鼓作氣”,可大軍還沒作戰,主帥就在軍營和京城間來回奔波,讓戰氣正盛的大軍就地紮營,耽誤了時日,也消磨了銳氣。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環節就出在大軍將領的任命上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不是說統帥是嶽鍾琪嗎?對,我們常常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雍正卻反其道而行,在任命嶽鍾琪的同時,在他身邊遍插眼線,像都統伊禮布,那簡直就是“欽差”般的存在,上任時,還專門帶了2000餘名誓死效忠朝廷的八旗軍,為的就是制約嶽鍾琪。伊禮布依仗雍正的信任,多次為難嶽鍾琪,還屢屢向雍正打報告,說岳鍾琪虛有其名、調度無方。雍正不但不去核查,反而又任命了一個西路副將軍,就是為了削弱嶽鍾琪的兵權。

雍正為什麼這麼做呢?首先,嶽鍾琪曾經跟隨年羹堯多年,雖然後來也揭發了年羹堯,但是,這種“背信棄義”的人多少都讓雍正心裡不舒服;其次,嶽鍾琪和當年的曾靜案緊密相連。當年曾靜等人羅列了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狀”,並以此勸說岳鍾琪反叛朝廷。嶽鍾琪當即就將此事上報給雍正,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多疑的雍正豈能對漢人出身的嶽鍾琪放心?

“一鼓作氣”和“用人不疑”,兵家兩大禁忌全被雍正打破,這樣的大軍,結局也就不難想象了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按照計劃,西路軍是此次討伐的主力軍,可是,傅爾丹率領的北路軍卻率先在和通泊和噶爾丹交戰。與其說是交戰,倒不如說是捱揍。因為立功心切,傅爾丹上了噶爾丹策零的當,冒然突進,中了埋伏。經過激戰,覺羅海窪和傅爾丹突出包圍,副將丁壽、參贊蘇圖、副都統馬爾齊不願被俘,揮刀自盡、以死殉國。緊接著,噶爾丹率軍猛攻北路軍大營,雖然傅爾丹率人奮力抵抗,但是,敗勢已定,無力迴天,只好再次退守科布多築城,這次,又損失了4位副將和參贊,3萬人馬只剩下不到3000人。這就是和通泊戰役,也被譽為是八旗軍的第一次“滑鐵盧”

和通泊一役——雍正被噶爾丹揍的有多慘?

這件事後,傅爾丹被降為振武將軍,到了七月,他在調度上再次出現失誤,才被革去包括領侍衛內大臣在內的所有官職。而嶽鍾琪,殫心竭慮,卻也受到牽連,最後給的罪名是“賞罰不公、號令不一、不納善言、剛愎自用、誤國負恩、罪難悉數”,一幫大學士甚至提議將其“斬立決”,最後還是雍正動了惻隱之心,才改為“斬監侯”

經過多年準備的西部用兵就此敗北,所有出現失誤的將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查辦,可誰又能說,這不是雍正一手造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